APP下载

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外条件分析及对策

2018-08-21牛志慧李建

市场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牛志慧 李建

摘要:现今国际制造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新的制造业模式逐渐显露,国际制造业价值链正在加速重构,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旧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加快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是势在必行的。文章对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内外条件进行浅要分析,并对加速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加速重构;内外条件;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国际制造业的转变

国际制造业的转变包含了国际制造业模式的转变和国际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制造模式是。由生产商自身主导科技的研发,采用标准化、规模式生产,各生产环节层级清晰、分工细致,进行全球化的分工和贸易。

未來先进的制造模式将是,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研发中.采用定制式、小批量生产,企业间互联,进行分工整合,采用就近布局的方式,从而进行快速交易。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和体检之中,生产商利用新科技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任意批量的就地生产,并提供细致的售后服务。

传统的国际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模式是,由消费者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相互互动,之后由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相关科技的研发和核心产品的生产,然后由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中间产品的生产,最后由发展中国家进行最后的加工组装。由此可知传统的国际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模式中,美国等发达国家获取的利益最大,其次是日本、韩国等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参与的是最低端的生产环节,获得的利益是最微薄的。

而在今天,传统的国际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经济环境,所以传统的制造模式将逐步退出国际市场的舞台,那么,制造模式的发展方向将是,以科技变化为骨架,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血液。连接消费者与生产环节。

面对国际制造业模式的转变及价值链分工的重构,加速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及早抢占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有利地位,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内外条件

(一)内部条件

1.我国劳动力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

如今,我国可用劳动力人口正在逐年减少,据统计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我国可用劳动力人口分别减少了205万人、244万人、371万人和487万人,而且我国可用劳动力人口还将继续减少,这导致了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减少,而我国传统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这就导致劳动力的供不应求,进而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深,我国可用劳动力需要供养的老人增加,这导致我国可用劳动力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对工资待遇要求的提高,并且由于大多可用劳动力要照顾家中老人而不能离家太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人口的流动.导致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地区劳动力分布的不均,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劳动力成本很高,而一些地区劳动力人口相对富余。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所以劳动力对工资待遇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分布的不均,都将导致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来吸引劳动力,这就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导致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整体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要进行转型,由原来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更合理的技术密集型。

2.我国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普遍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制造业都在以量的增长为衡量标准,然而这种衡量指标已经不再适合于如今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没能尽早地改变衡量指标,这就导致近几年我国制造业产能井喷式的增长,最终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产能的严重过剩。那么我国传统的以规模扩张来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方式已经不再可行。我国传统制造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来适应如今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

3.我国资源环境条件恶化

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产量的井喷式扩张对资源的巨大耗用,以及在扩张期间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低资源利用率式的生产,最终导致了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这就使得我国现在的资源环境十分脆弱。如今我国资源环境对传统制造业的刚性约束力在逐渐增强,过去老的制造业模式已经不符合资源环境的要求。

4.我国推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传统制造业模式的相关问题,其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这一政策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改革的一个方向,从供给方面进行质量的变革,而且这一政策的推行,促进了我国“软件”的发展,即科技创新的发展,这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5.新发展理念的兴起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习总书记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及经验。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传统制造业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同时兼顾协调、绿色发展,开放、共享式的发展。

6.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随地区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在技术水平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按照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即工业化早中期、工业化中期及后期和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早中期阶段的现状是,当地制造业的基础薄弱,且技术落后,制造业经济发展的增长依赖于原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中期及后期阶段的现状是,当地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且各类生产要素也在逐渐丰富。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变现出的现状是,当地制造业比较发达,且其制造业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成熟。

这样巨大的技术水平差异严重阻碍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因为技术水平上巨大的差异导致我国不同地区所设定的制造业发展目标不同。这就导致不同地区设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同。所以参差不齐的科技创新目标分散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最终导致先进科技的创新投入薄弱。

(二)外部条件

1.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恢复速度缓慢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又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在经过多次的危机打击之后,世界经濟的发展严重受阻,而且,经历过数次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其恢复速度十分缓慢,如今的世界经济虽略有回暖却仍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所以,现今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是无法依靠国际市场来带动自己的发展的,只能依靠我们内部的调整来进行提升。

2.国际分工格局在加速重构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以后,如今新兴市场产能过剩危机也在逐渐显露出来.这对刚刚稍有回暖的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世界多数国家都陷入了“低增长困境”。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国际制造业市场在发生重要的变革,国际制造业模式在变革。国际制造业价值链也在发生重大变革。在这样的环境下,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科技创新,加速其自身的结构性改革,从而尽快抢占新国际分工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发达国家的动向也是在加速国际分工格局的重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可以利用已出现的先进国际科学技术,加速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三、对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对策

面对劳动力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普遍、资源环境条件恶化以及国际经济恢复速度缓慢,这些不利因素,我国传统制造业应该充分利用好新发展理念的兴起以及国际分工格局的加速重构这些有利条件,加速进行转型升级。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下面提出了加速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对策: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由国际制造业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可以得知。未来先进国际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是由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消费者的需求共同决定的,其中科学技术占主导作用,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具备了先进科技.这个企业就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能够占据大量的国际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最大利益,进而可以投入足够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科学技术,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此外,我国劳动力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普遍、资源环境条件恶化以及国际经济恢复速度缓慢这些因素,都在要求我国传统制造业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使我国传统制造业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从而解决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新科技可以提高制造业的资源利用率,从而适应资源环境恶化的硬性约束,并且高新技术还可以提高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所以科技创新是驱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

那么为了增强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我国已经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这个“软件”的发展。其次,我们可以充分借助“五大发展理念”的浪潮,在有利的国家政策下加快科技创新的发展。最后,我们应该借助国际先进的科技,来加速我国的科技创新,在国际分工格局重构的当下,抢占先机占领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

(二)创建科技创新互联网交流平台

为了应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随地区的不同呈现出明显差异这一现象,导致的对先进科技创新的人才、资金等投入薄弱的问题,我国在传统制造业科技创新时应该利用互联网建立技术交流平台,以此来均衡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不均衡发展现状,提升技术水平低的地区的发展速度,从而将更多的人力、物力等投入到先进的科技创新中。

在这个互联网交流平台上,以制造业发展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作为中心枢纽建立网络联系站点,在其他地区分别选取合适的地点建立网络联络中心,然后以这些网络联系站点为中心,将所有地区的科技创新试点联系起来。同时也将所有的技术人员通过网络联系在了一起,这样无论合适何地,科技创新的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验证登陆此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技术交流。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