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女孩和她的64个孩子

2018-08-20

北广人物 2018年25期
关键词:彝族武汉学校

在武汉首义学院,余婷可是个大名人。1991年出生的她,19岁创业,开了一家专门培训艺考生的教育机构,挣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2015年的一天,余婷和她的男朋友张明安看到了一个反映凉山彝族生活的专题片,同一片蓝天下,怎么会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方?两人当即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别怕,从此叔叔阿姨保护你

说走就走,这对90后情侣租了一辆小车,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连数日,他们走访了好几个村子,发现实际情况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很多地方连电都没有,从外面看去,家家户户都是黑黢黢的,屋里除了锅和床,几乎看不到其他家具。一群灰头土脸的孩子正蹲在一个村口的路边玩牌,一个卜一一岁的孩子叼着烟,打量着他俩。余婷问:“你不上学吗?你抽烟你爸爸妈妈知道吗?”

“我爸妈旱死了。”男孩浑不在意地说道。

向导告诉他们,这里因为群山阻隔,成了毒贩子贩毒的首选路线,很多村民都染上了毒瘾。再加上这里的医疗条件叉差,一些不严重的病也会致人死亡。所以,当地的孤儿特别多。

通过和当地人交流,余婷发现,这里的人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一方面,是因为贫穷,另一方面,学校经常会发生吸毒、打架事件,常有孩子在学校里染毒,甚至丧命。不去上学,孩子们就只能重复他们父辈的生活,十几岁出去打工,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迷失自己。虽然国家每年都会发放扶贫物资,但很快就会被村民们挥霍一空,反正明年还会发。余婷和张明安的心都被刺痛了。余婷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孩子们带到武汉接受教育。她对张明安说:“我想改变他们的未来!”张明安也很支持女友的想法。

回到武汉以后,余婷就和当地政府、教育部门进行了沟通……

2016年初,他们再次来到凉山。没想到,和村民们第一次沟通就遇到了麻烦,当地人竟把他们当成了人赈子。经过一遍遍与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孩子的家人沟通,他们终于拿到了孩子们监护人的委托书。

2016年3月,第一批59个孩子,跟随余婷和张明安走出了大山。他们中,年纪最小的色扎还不到4岁,最大的16岁。色扎睁着一双大眼睛,胆怯地看着余婷,仿佛在说:“阿姨,我们要去哪里啊?”色扎的爸爸去世了,妈妈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出门打工去了,一直杳无音信。这些年,她一直在几个亲戚家流转。余婷把色扎搂在怀里,用脸贴着她的额头,轻声地说道:“别怕,以后阿姨保护你!”

就这样,59个孩子被余婷和张明安带到了武汉。青山秀水换成了高楼大厦,眼前的一切让孩子们既觉得陌生又感到惊喜。总算是到家了,可是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能适应得了大城市的生活吗?卡莎莎,汉族的爸爸和妈妈

他们将这些孩子安置在了板桥区的一个小院里。小院里有一幢3层小楼,这就是孩子们的学校了。余婷给孩子们请来了4位很有经验的老师,教他们语文、数学和英语,为使这些孩子全面发面,还给他们安排了美术、舞蹈和乒乓球等课程。他们每天也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

这些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原来都喜欢蹲在地上吃饭,余婷和生活老师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使他们愿意把碗放在餐桌上吃饭。

因为长期缺少关爱和管教,有的孩子总爱随地大小便,不刷牙、不洗脸,爬墙上树,还私藏刀具,对余婷制定的校园纪律一概不理,还说她太麻烦了。还有的孩子,整天一言不发,一问,就默默流泪。余婷和老师们就每天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各种纪律,还请来了心理老师给他们做疏导。孩子病了,张明安会立即开车把生病的孩子送到医院,余婷则会到医院守夜,看护病儿,经常熬得双眼通红。

渐渐地,孩子们开始改变了。原来只会用彝语说“卡莎莎”(谢谢)的孩子们,现在都會用汉语表达“谢谢”了。上课也坐得住了,课卜也会主动帮老师做事了。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余老师变成了孩子们嘴里的余妈妈,张老师变成了孩子们嘴里的张爸爸,孩子们还会把自己平时舍不得用的头巾送给他们……

7月,天降暴雨,学校被淹。余婷和张明安把孩子们都转移到了宾馆,一住就是23天。大水退去,学校需要重新修祭,他们把教室从原来的6间扩充到了12间,还增加了图书室、美术教室和舞蹈教室。白天,张明安给工人们打下手,晚上还要整理建筑材料、打扫卫生,终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在医院住了10多天。余婷学校医院两头跑,学校整修好了,两人都瘦了一大圈。

知道孩子们想家,8月10日,余婷和张明安叉带着这些孩子回了趟凉山,同时准备再接收几个孩子到武汉。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和第一次要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孩子的家人同意他们把孩子带走不同,这一次,竟有300多个孩子主动报名。因为回去的那些孩子巨大的改变,让村民们看到了把孩子交给他们的好处。但他们终因能力有限,最后只带走了64个孩子。车子开动的刹那,还有大人顺着车窗把孩子往里塞……

爱心接力,好人好梦

2016年农历十月,是彝族传统的“年”(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年无同定日期,一般在农历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这是孩子们来武汉后过的第一个彝族年。学校组织孩子们排演了12个节目,并邀请了许多爱心人士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过年。望着载歌载舞的孩子们,余婷感慨道:“这些孩子们真好。”这时,张明安悄悄地凑了过来,问她:“什么时候咱们也来一个?”余婷不禁羞红了脸,说:“去你的。”为了这些孩子,原本打算结婚的他们,婚礼一直在无限期地往后推。

2017年初的一天,余婷接到了央视《出彩中国人》栏目组的电话,邀请孩子们参加节目录制。4月底,16个孩子跟随余婷和张明安来到上海录制节目。他们选择了一首彝族歌谣《不要怕》。孩子们的表演1分惊艳,评委蔡国庆连声称赞:“你们唱的歌,扎到我心里去了。”主持人撒贝宁在听完余婷和张明安的故事后,说:“你俩也算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一对了,还没结婚就有这么多孩子。”

如今,余婷和张明安这对为了这些彝族孩子一再推迟婚期的90后情侣,已于今年5月幸福地举行了婚礼。他们做的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组织的关注,学校得到了很多社会捐助,武昌工学院的20多名大学生,每周都会来给孩子们义务上课。爱心汇聚、薪火相传,两人的信心更足了。他们打算,不仅要接更多的孩子来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还要在当地进行宣传,慢慢改变那里落后的思想。

莎士比亚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是从天上降到人间的甘露一样,不但能给幸福于受施的人,同样也能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让我们衷心地祝福余婷和张明安这对心怀大爱的90后小夫妻,能一直幸福到老。

据《婚姻与家庭》秀川/文整理

猜你喜欢

彝族武汉学校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决战武汉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