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

2018-08-20金彪李艳芳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施工建设

金彪 李艳芳

摘 要:基坑信息化施工中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基层施工建设向着高质量进行,促进基坑建设稳定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监测作用。当前,基层信息化使用中工程监测技术虽然已经开始大幅度、大范围的使用,但是监测技术应用体系仍然缺乏协调完善的应用制度和专业化监测人员,导致实际监测工作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所以,基于当前工程监测技术在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促使技术改进应用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应用于意义。

关键词:基坑信息化;施工建设;工程监测技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105

0 引言

基坑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基坑向地下延伸、深度较大,不像外界地面上施工人员可以明显的发现施工是否科学、合理以及观察施工出现的问题,基坑无论是在工程建设、结构构造还是在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隐藏性,从而导致基坑实现高效率管理遇到很大的困难。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基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大多数工程管理团队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你到基坑施工控制管理过程中,力图在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基础上改变基坑建设存在的盲点,为控制管理工作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那么,在大力促使基坑信息化施工体系建设过程中,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基坑建设中实现追踪、实时监测管理,保证基层作业正常进行,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系统反馈给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改进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当前基坑深排水工程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监测技术的应用充分监测平衡以及衡量基坑内管道、线路铺设安装是否正常。尤其是,当前基坑施工建设中的深基坑施工,需要工作人员通过监测技术对深基坑中的地层、支护结构以及周围重要建筑物进行变形、受力情况等进行实时性、动态化的监测,在充分获得精确的、科学的监测信息基础上,对整个施工工作进行有效扼调整,以此保证深基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

1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应用介绍

基坑工程监测是当前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同时这一环节所涉及的层面和工程管理范围比较广泛,在落实过程中,也是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而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展开程序具体如下:

1.1 明确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应对内容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必须明确技术索要操作应对的对象。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坑稳定性监测,如是否会出现基坑土移动问题、基坑是否会出现沉降现象。其次,基坑一般开挖深度较大,比较接近地下水位,所以基坑是否会出现渗水、漏水的问题以及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相差是否大,是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后,则是针对基坑接近地面和马路是否出现异常的裂缝。

1.2 系统化检测方案的形成

在明确监测内容和监测对象基础上,为了保证一系列监测工作有序召开,工作人员制定系统化的监测方案是非常必须的。

监测方案形成中,首先明确监测目的。一方面,监测工作旨在通过实时化的、精确性的监测获得监测数据,在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为基坑沉降控制工作提供措施制定依据,避免出现大范围的沉降问题。另一方面,监测主要针对基坑内部结构进行,明确掌握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在监测工具信息、数据收集基础上,对开挖、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并且组织信息化施工。其次,方案形成明确此次监测技术应用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或者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监测,保证基坑支护施工图的符合规格、标准。最后,做好测量准备工作。组建专业的测量小组也是非常重要的。 优先选择测量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强化项目精力责任制度的落实。此外,科学设置观测点。监测人员必须明确观测点的选择必须在现场进行选择,并且在测绘平面图上,通过标号的方式进行,以此便于后期的观察、记录。且观测点设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观测点设置在稳定的、可靠的地方,保护好观测点,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1.3 正式的监测技术施工应用

首先,监测技术应用中针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工作人员实现埋设测斜管,事先用地质钻机成孔,管道的埋藏深度必须超过基坑底。在测斜管安装完成后,对管底及时封口,以此避免外界固体物和水流进入到测斜管内。但是,同时测斜管也应露出地面一定距离,合理设置雨罩。然后进行监测测量,设置测斜仪深度范围,进行一组测量,获得原始数据,然后跟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二次获得测量数据,以此将两侧测量数据进行前后比较,从中获得基坑内部土是否发生位移问题。

其次,基坑内部地下水位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实现选取代表性的监测点,一般选取3点。而同样采取地质钻孔的方式设置水位监测孔,向孔内埋设灰管,并且在管周围设置滤水孔,外包隔沙尼龙纱布,以此便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然后,进行基坑外壁顶沉降观测工作。工作人员首先要选取基准点,设置永久性水准点,而观测点的位置必须设置在基坑周边。而设置好的观测点必须使用膨胀螺丝进行固定夯实,并且对观测点进行编号,方便整个保护工作。在实际进行观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观测现场清理工作,控制误差。

最后,进行基坑外壁顶水平位移观测。此项工作的进行,需要提前设置控制点与监测点。工作人员需要沿着基坑坡顶中心线进行基准线的设置,并且保证控制点的设置不会受到基坑开挖外部环境的影响。 然后,设置观测点。观测点的设置必须多方面考虑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特征、局部受力点位移值差,所以一般设置在基坑准線方向处。且观测点的设置位置与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实际操作观测,工作人员一般采取的观测方法为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如,使用北光 J2精密经纬仪进行观测,按照相关观测规范对监测误差进行合理控制。

1.4 监测工作要求分析

由于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监测技术是一项专业化的、复杂化的工作,在实际进行一系列监测工作中,必须要明确监测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操作。首先,专业的监测人员要定期对监测点、基准点进行固定检查,并且检查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是否出现沉降和位移,力图每天记录一次,前后进行比较。阶段性检测数据的获得能够通过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进行展现,以此明确基坑是否稳定,如果出现较大程度的沉降,工作人员应加强监测力度,进行核实。其次,现场监测工作进行中,必须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在符合监测相关标准要求基础上,对监测的每条记录进行清晰的监测,详细记录,尤其是针对原始数据和基坑深度变化而得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监测工作所获得数据要及时的向相关监理单位上报,获得监理单位的意见,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坑建设现状资料,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建设。

2 基坑信息化施工

基坑信息化的基坑监测主要是针对地面、边坡、坑底、土体支护结构、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观测,在多方面数据获得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模拟操作,进行信息化施工。

2.1 基坑变形参考标准值的设定

基坑监测施工工作的进行要求前后数据对照,才能找出是否出现位移、变形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需要设定基坑变形控制警戒值,以此作为参考标准值进行前后的对比变化。如,设定基坑最大水平位移控制警戒值范围保持在30mm以内,超出这一范围则表示基坑出现了较大的变动。而基坑支护及周围土体位移监测的警戒值范围同样控制在30mm以内。

2.2 信息化施工

信息化施工,则是要将取得的监测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的整理分析,最后在计算机上绘制出基坑时态变化曲线、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数据关系进行分析,验证其可能性大小,表明监测结果的可靠性高低。且通过计算分析,工作人员可以预测基坑可能发生位移的值以及范围。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发现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发生明显变化时,则需要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再次对支护设计进行调整。

基坑信息化监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两种监测方式,以此保证监测结果科学性。并且组织工作人员对基坑周围的情况进行修补,如监测发现基坑周围土体出现裂缝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则要及时的运用水泥浆进行修补,制定修补方案、落实修补措施,保证基坑稳定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整个基坑稳定化、可靠性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运用监测技术中,能够做好监测准备工作、形成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工作并且明确监测要求等方面进行,在辅助使用基坑信息化管理控制措施基础上,充分的保证整个监测工作正常化进行,获得精确的数据、信息,反馈给施工单位,出现问题,施工单位可以及时制定补救措施,保证基坑的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倪明.监测技术在水利工程基坑监测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6):146-148.

[2]游森富.监测与信息化施工在大型枢纽机场深基坑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4(06):13-17.

作者简介:金彪(1984-),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方向:工程测量类。

猜你喜欢

施工建设
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思考
现代公路施工建设中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基于施工建设用电安全性的输配电工程建设
园林绿化建设施工管理之我见
暖通工程施工及管道防腐保温技术探微
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设计中的清水混凝土的应用的研究
论如何加强经济新常态下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