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大“门”

2018-08-20易红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易红苗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习作难,教习作更难”,这是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共识。然而,三年级的起步习作,那才叫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教师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巧妙地把学生引进习作之“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

一、巧引自然过渡,消除畏惧心理。

学生初次接触习作,既陌生又好奇,既有激情又感到畏惧。什么叫习作,我能写出习作来吗?这高不可攀的习作真令学生望而却步。教师也头疼找不到好办法把学生引上习作之路。这时我们不妨回头再研读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先说后写,由说到写,从说话自然过渡到写作,把学生轻松地引进习作之“门”。

二、结合生活精训练,积累素材寻方法。

学生拿起笔,总找不到写的,“没的写”、“不知怎么写”是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训练。

一是以日记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要求学生写日记,三年级的学生常出现“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这样周而复始的流水账日记,无任何作用,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观察时机,指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从身边的人、事、物开始观察,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在日记中记下来,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

二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方法。如第二次习作写景,在那个单元中就有几篇写景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文章的内容的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如《托木尔峰》先总写景色特点,再分写雪山(略)和冰川(详),最后写动物(略)和植物(详)。让学生了解到写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中华世纪坛》又让学生理清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渗透写作顺序教学。所以在写第二次习作时,学生就有内容写,能抓住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三、降低标准细心评,鼓励评语激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写出的习作往往空洞不具体,平淡无新异,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等。老师批改起来很难、很烦,一笔否定又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认为评改起步习作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起步习作要强调生活化,只要學生能写出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真实感受即可,不必强求新异。否则会迫使学生说谎话,或者盲目抄袭一些优美的词句、语段。如“深沉”“有几分空灵”等类似的词句,学生并不理解意思,放到自己的习作中闹了不少笑话,评改时不要过于强调章法,技巧,只要学生能把事物叙述清楚就行,重点放在语句上,加强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扎实打好写作基本功。尽量保留学生原意,少作大面积的修改,尊重学生的感受、理解。在评语中要具体为学生指出成功在什么地方,那里存在不足,要怎样修改。

二是在作文中,提倡打“高分”。这里指的“高分”,不仅仅指分数,还指我们教师要慧眼识宝,懂得在学生的众多的练笔中发现好的作文。有些教师总是舍不得给孩子打“高分”,岂不知,打高分会刺激孩子的成功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作文还行。小学生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几句情真意切的赞语会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帮助他们克服“文章难写”的畏惧心理和“写好文章难”的悲观情绪。作文好坏不在长短、形式,而在真情实感,只要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如有些作文程度差的孩子常写不长作文,但是遇到一些他感兴趣的内容,总能写出几句精彩的,真挚的话语。我都会给予高度评价。通常我还会把学生的好文章打印出来,贴在板报上,进行展示,还在语文兴趣课上朗读,评价。

当孩子充满表达的激情和欲望,才能达到写作的最佳状态。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写作趣味,扬长避短,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击活我们的写作课堂,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创意、有个性、有魅力,让学生面对写作从“害怕”走向“喜欢”。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习作展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