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明:放弃杭州生活,选择山村任教

2018-08-20周训超

当代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杨明景山支教

周训超

坐在幼儿园小凳子上的男人,身材瘦小,但是目光坚毅,没有畏缩。这是笔者2月28日,走近他的时候所见。

这个目光坚毅的男人,叫做杨明,杭州人,曾经在迪拜工作,因为支教来到贵州省黔西县;支教结束,大家纷纷离开,他却选择在贵州做特岗教师,延伸了他的支教梦;考上研究生,却因山里的孩子们而放弃读研,也因为孩子们,妻子改道……他目前是黔西县观音镇新合幼儿园的一位80后乡村教师,在这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用青春书写了对山村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有困难的地方,我去!

采访杨明,是在观音洞镇新合幼儿园。之前杨明是在景山小学任教。新合幼儿园这个春季学期刚刚开办,领导担心刚开始招生难,他对领导说:“有困难,我去就是!”于是他就来到这里担任园长。

去采访杨明时,心里是有怨气的。说实话,单位没有车送,请那个地方的车子去,人家嫌弃去新合的路不好,担心伤了自家车子。幸好遇见观音洞镇的侯主席,笔者早上9点多出发,中午12点过才赶到了杨明所在的黔西县观音镇新合幼儿园。沿途的山,一眼望去叫人胆战心惊。

走进幼儿园,杨明正低着头给新生报名,簿子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8个已经报名了的孩子的姓名、家庭成员、住址、联系电话等。

看他忙,笔者只能见缝插针地采访。一直到下午,大家都饿了,于是邀请他到观音洞街上吃饭,可他马上拒绝,“怕学生来报名,找不到我!”他就这样默默地坐在幼儿园小凳子上等着属于他的学生。

新合村离黔西县城40公里,四面环山,很多地方不通车,而且极度贫困,村里孩子很难走出大山。为了改变山村孩子的求学环境,黔西县人民政府于去年在新合村新修了一所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享受城市里的教育。

但是,由于这里刚刚开始办幼儿园,很多群众不理解,虽然上级领导多次开会研究幼儿园园长人选,可找来找去,哪个都担心,不敢去。后来杨明知道了,便主动请缨!

于是,领导就让他把新购给新合幼儿园的板凳、桌子领走,把这所幼儿园交给了他,让他从零开始。

寒假期间,杨明就自己担任粉刷匠,然后又进村入户了解孩子情况,别人都回家过年了,他却走在新合的村里。

他对笔者说:“人人都在发朋友圈,但是我不敢发!”他担心远在杭州的父母看见后心酸。

杨明就这样爱着教育,爱着乡下的孩子们。他在观音洞镇的景山小学时,每年的寒暑假都和学生一起度过。这不,他还带来外地的大学生志愿者,给这里的学生们上课,让孩子们树立走出大山的梦想。

留在山区支教,我愿!

说起杨明的支教,很是感人。2009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赴川黔地区爱心支教的新闻,爱心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那个时候的杨明,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在迪拜、杭州等地工作,收入很不错。

苏杭是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杨明看了新闻报道后,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那一双双大眼睛一直在杨明眼前晃动,他有了支教的想法和冲动。他便向家人说了想法,没有想到家人居然支持他的决定。

于是,这个杭州萧山人便走出杭州,来到黔西县支教。那时杨明和另一名同学被分到金碧镇瓦厂小学,他教的是一群小升初畢业班的孩子。由于他对教学认真研究,课上得很有乐趣,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

杨明在支教的过程中,金碧镇当地的群众主动给杨明送关怀。家里有些什么好吃的,都会让孩子带点给老师;逢年过节,吃粑粑也会请上杨明老师……

通过一年的支教,瓦厂小学的孩子们的朴实和对待学习认真的行为举止感染了杨明。杨明亲眼见到,农村的孩子非常辛苦,每天除了学习,还要帮助家里做农活或者做饭,做完这些后孩子们才能学习,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杨明的内心。

支教结束,他本可以离开,可是大山深处群众的热情和孩子们求知的迫切,深深地打动了杨明。他看到孩子们多次为他要离开而流泪,于是他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从特岗教师做起,继续扎根黔西乡村教育。

观音洞镇景山小学校长杨文洋告诉笔者,这几年学校已经走了四五个老师,而且有些老师是想方设法调走的,而杨明却是想方设法留下。

爱心资助学生,我来!

在杨明眼里的教育,是人类的善举。他觉得教育就是布施,将甘露播撒人间。因此,他多发善举,无怨无悔、默默地为学生做贡献。

当时,他所在的景山社区是个贫困的村子,不少学生受打工潮的影响,想外出务工。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杨明不厌其烦地家访。看到一个外乡人不贪念大城市的生活、离开亲人到边远山区关心自己孩子的前途,家长们都深受感动,便又把孩子送到学校。

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杨明比较注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三观教育,让孩子们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为了及时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杨明对他们的家逐一进行走访,通过走访关注孩子们的家庭和成长路径,以便及时对孩子们进行精准帮扶。

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杨明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在网络上为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和出资帮扶。通过网络,杨明每年为学生募集到不少学习读物、体育文化用品和生活用品。据初步统计,他任教9年来,差不多为景山小学学生和其他地方贫困孩子募集到价值近20万元的物资。

景山小学的老师告诉笔者,冬有冬衣,夏有夏服,包括学校粉刷墙壁,也是杨老师募捐的结果。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杨明发动他远在杭州的亲人朋友给孩子们捐献了近七千册图书,让乡下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汲取更多的知识。

除此之外,杨明还经常悄悄地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各种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及资料,他送班上学生的口琴还是人手一个呢。

景山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杨明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多学点知识。他教孩子们采茶、制茶,为观音洞的茶叶设计包装;收包谷时他还给村民撕包谷到深夜,偶尔走访也会拿起理发工具,给村民理发……他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兄弟。”

甘愿放弃一切,无悔!

2016年,在大山深处的杨明老师忽然间成为了新闻媒体追踪的人物。

前年的6月底,“杭州小伙杨明毕业后去贵州当村小老师曾放弃读研”的帖子在网上广为传播,杨明也因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网红”。

据了解,帖子是杨明远在杭州的侄女所写。帖子里写道:她的叔叔杨明,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观音洞镇,当了一名村小老师,这一去就是7年。考上研究生后,却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放弃读研。此帖在网上引起热议并转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对此还进行了报道。

因侄女的一篇网帖他成了“网红”,杨明很意外。杨明说,一直以来考研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梦想,为了圆梦,他一直没有放弃过。2012年,在景山小学教书的杨明考上了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方向的研究生。当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非常高兴,但是想着要离开孩子们,却犯难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在离开和留下之间,我很挣扎。”杨明说。2012年六一儿童节,在他准备离开学校去读研究生之时,他给孩子们唱了一首《朋友》,当时他和孩子们都哭了。

从杨明的歌声中,孩子感受到杨老师要离开他们了。六一儿童节后,杨明带着孩子们去镇里参加小升初的考试。路有些远,孩子们送了他一份“礼物”——一张“纸条”。当杨明问同学们纸条内容是什么时,同学们说:“比金子还宝贵,比钻石还值钱。”后来他就打开来看,顿时,他的心被孩子们的真情融化。

“孩子们把周华健的那首《朋友》改了几个字,让我特别感动。”杨明说,原本是“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孩子们改成了“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一直有,不要走,要留下。”就这样,特别重感情的杨明留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然而,杨明留下来了,他的妻子却离开了。

如今,杨明已把自己当成了黔西人,在教师岗位上尽职尽责。“我很幸福,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浙江杭州,一个是美丽的贵州黔西。”杨明感慨道。

猜你喜欢

杨明景山支教
影像志
警惕功利性支教
英勇的旧寨塔保卫战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四分之一只烧鸡
学样
李本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