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视角下的另一种“援外”

2018-08-20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13期
关键词:援外眼科援助

政府和民间的两股力量相映成趣,改善、提升着受援国的医疗水平。

1963年4月,中国响应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的求救,一支由湖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队,抵达阿尔及利亚的赛义达。自此,中国踏上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援外医疗之路。

55年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数据显示,仅2010-2012三年间,中国就对外派遣了55支援外医疗队,累计3600名医护人员,在受援国近120个医疗点开展工作。窥一斑而知医疗援外体量的全貌。

除了规模的增大,医疗援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横向环顾、纵向追溯,不难发现,援外医疗从最初的选派政治上可靠、技术上有保障的公立医疗机构,到逐渐成员多样化,出现一些非公医疗机构的身影,如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等。同时,也派生出了另一种形式,即敏锐的民营机构嗅到了海外业务的机遇。随着中国机构和资金“走出去”,援助的边界也在不断被扩大。

来自政府和民间的两股力量相映成趣,改善、提升着受援国的医疗水平。

另一种出发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一些非公医疗机构的参与,还是民营机构延伸服务半径,挖掘海外市场,均可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援助”。

2016年10月24日,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播出,爱尔眼科医疗队远赴老挝,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帮助他们重见光明的事迹。

当日报道称,这是我国首次由非公医疗机构承担的国际对外医疗援助活动。

这一援助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宣布的重要合作倡议之一的“湄公河光明行”活动。老挝仅是其中一站,还分赴越南、柬埔寨、缅甸,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曾公开指出,“此次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参与方均来自中国民间力量,它形成了一种多方合作共赢的国际扶助模式,为中国慈善组织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根据老挝国家眼科中心关于湄公河光明行计划和世界视力日的工作报告显示:仅老挝,活动期间前来接受诊疗的视力患者接近1500人,其中实施白内障手术200例,发放眼镜近500副,捐献了4箱医疗物资。我国医疗队还在当地医院开展白内障技术培训,协助老挝培养眼科人才。

曾多次担任爱尔眼科国际援助医疗队队长的爱尔眼科昆明医院院长杨雪梅称,每次爱尔眼科均会抽调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组成医疗队。几年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不仅实施白内障手术1000例,还为7000多名青少年做了眼部健康筛查。

12016年,我国首次由非公医疗机构承担国际对外医疗援助活动,图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2016年“湄公河光明行”老挝站援助行动的缩影。

22017年11月,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中)在参加医院举行的“侨爱心光明行”白内障复明仪式上,为缅甸白内障手术患者揭开纱布。患者数指清楚,效果立竿见影。

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提供医疗技术支持不同,昆药集团于2007年获得援外物资项目A级资质(仅限于青蒿素类药品),其新复方青蒿素抗疟药蒿甲醚注射液在对非的援外中被认知、熟悉,且声名远播。

作为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援外项目的国内知名抗疟药企业,昆药集团见证了关于抗疟药援助的一系列事件:如2007年,中国政府向乍得政府无偿赠送首批抗疟药品,随后成立中国-乍得疟疾防治中心等。

昆药集团作为商务部指定的抗疟药援助企业之一,援助国家遍及非洲大部分国家。据昆药集团下属的北京华方科泰总经理赵鑫润透露,昆药集团通过中国政府对外援助项目共计向外方疟区国家提供约1600万人份抗疟药。

值得昆药集团欣喜的是,在为无数非洲疟疾患者解除痛苦的同时,援助项目也把企业的抗疟药品牌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带给了当地患者。这为昆药集团今后在受援国的市场突破奠定了基础,也为公司在当地注册作了良好的铺垫。

据赵鑫润称,在与非洲企业交流过程中,多家非洲企业均表示了希望昆药集团到非洲设立制药厂的意向,并就在非洲投资的优惠条件介绍了相关情况。

昆药集团早在1994年就有意发展海外市场。目前,在昆药集团的海外业务中,政府主导的援外项目占总项目的10%。

无独有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做公益性援外的同时,成功并购了中国香港、美国一流眼科中心以及欧洲ClínicaBaviera,S.A.。其中,ClínicaBaviera,S.A.是欧洲最大的连锁眼科医疗上市公司,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共经营76家眼科医疗机构。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副书记彭志坤称,未来计划在受援国建立医疗机构。“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理念在公益与市场两条腿中逐步得以实现。

不难发现,援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间医疗外交铺了路搭了桥,为其“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不少医疗机构在充分积累了项目执行经验和当地品牌知名度后,在条件成熟的国家投资发展,扩大市场、降低成本、突破贸易壁垒。

“民营医疗机构的参与,虽然有一些利益诉求,但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医疗改善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援外’了。”拥有近二十年从业经历的普瑞眼科总经理叶朝红认为。他分析称,当下,民营医疗的主要精力是把国内业务做好,但也不乏与国外交流和进行简单业务往来的举措,但像爱尔眼科做到如此规模的援外以及全球布局者还不多。

同样站在企业视角,动辄耗资数亿元人民币的政府援外医疗物资采购项目,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不少生产企业在寻求参与援外项目供货的机会。

但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蔡天智称,援外产品要经过严格把关,首先必须是民族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其次产品必须是排在国内前几名的优秀企业的优质产品,而且参与援外工作要获取相应的资质。

1 占地面积38亩、开放床位180余张、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拥有6层医院建筑的缅中友谊医院,在当地,无疑是引人注目的。

2 在只有少量诊所和卫生院的勐拉市,缅中友谊医院备受青睐。

3 缅中友谊医院的宗旨在门诊大厅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元化探索

在我国,随着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化,涉外医疗也越来越复杂,既有患者跨国看病,也有民营医疗机构将服务延伸至受援国,甚至在国外创办医疗服务机构。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与缅甸勐拉市两地毗邻相处,经贸、文化往来从过去到现在都很密切。勐拉市属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

2017年10月1日,由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与西双版纳友谊医院共同投资兴建的二甲医院——缅中友谊医院开始试营业。这所医院由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投入政策和土地、房屋建设,把医院定位为政府办医院。西双版纳友谊医院是勐海县的一家民营医疗机构,负责输入医疗设备和团队管理。

“缅中友谊医院在境外,距离国门仅1.5公里;而西双版纳友谊医院在境内,距离国门仅600米。”同时为两个医院法人的院长宁英称,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可通过对口帮扶西双版纳友谊医院,输入到缅中友谊医院。

在宁英看来,边界要稳定,需要稳定的外交环境,而医疗合作是创造稳定外交环境的重要一环。

据宁英介绍,勐拉当地多是诊所和卫生院,缺医少药现象严重,而且当地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高发,甚至不乏一些传染病患者进入中国境内。

“若在当地建立医院,既可以让患者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又可以避免患者流动,十分有利于切断向国内蔓延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宁英表示,缅中友谊医院是当地唯一一家医院,现覆盖约17万人口;在方圆一两个小时车程内,还可覆盖50万当地百姓。

从试营业至今,缅中友谊医院开展当地无法进行的骨外科手术、妇产手术等,并控制传染病疫情。然而,这只是西双版纳友谊医院走出国门计划的第一步。

“一带一路”让宁英看到医院发展的机遇,希望能够联结更多医院。目前,西双版纳友谊医院已经加入云南省民营医院的医联体,共享医疗资源;正与北京301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商议,寻求合作。同时,医院还与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签订了帮扶医院协议。“既可以把医院专家请进来,还可以把医院医护人员送出到帮扶医院进修学习。这也将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石。”

同时,宁英还在勐拉建立了制药厂,生产治疗乙肝、丙肝等药品。“有了药厂,境内外的患者就可以用上低价药。”

除了缅中友谊医院,记者搜集资料发现,民营医院海外掘金已不乏其例。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博爱医疗集团旗下的广州现代医院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产品,一类面向东南亚市场,一类则面向国内的周边社区,海外市场占了医院业务份额的四分之三以上。

早在9年前,由于国内民营医院市场整体薄弱,难以同具有诸多资源优势的公立医院相抗衡,而此时的东南亚各国也开始显露出成为蓝海市场的潜力。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广东博爱医疗集团率先走了开拓海外的第一步。

博爱医疗除了在印度尼西亚设立办事处外,还先后在越南、菲律宾、孟加拉、柬埔寨、泰国这几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多选点在这些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例如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和第二大城市泗水,越南的河内、胡志明市,孟加拉的达卡,菲律宾的马尼拉,泰国的曼谷。

2017年12月14日-2018年1月14日,一场跨国公益救援在尼泊尔与中国普瑞眼科之间展开。尼泊尔男孩ROJ在社会各界及普瑞眼科全体员工的热心帮助下,在合肥普瑞眼科实施手术成功。2018年3月15日,应缅甸卫生部门及台湾慈济基金会的邀请,上海普瑞眼科医院孙玲博士成为了国际公益活动医疗队的队员之一,和医疗队一起赴缅甸蒙育瓦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此外,尼泊尔医生协商来普瑞眼科学习,普瑞眼科也曾受邀到印度尼西亚帮助开发眼科市场。

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则以青蒿素产业为主,兼营植物原料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的业务组合走向了国际。目前,该公司已在非洲和东南亚近4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点。在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和乌干达投资设立了子公司;拥有国内外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青蒿素原料药种植和生产基地。生产基地贝克诺顿浙江公司、华武制药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均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现场检查和认可。

有业内人士分析,近十余年来,中国的民营医疗机构得到了诸多政策红利,办医环境较以前宽松了许多。然而,一方面,十余年的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实力还无法与公立医院抗衡。另一方面,在具体层面上,如在税收、人才、病源、医疗设备等资源方面,还是弱于公立医院。

在公立医院这一棵大树下,民营医疗机构在国内的业务短时间内无法有太大的增长。这样的行业背景,也倒逼民营医疗机构大力在国内寻求发展的同时,将目光抛向了海外。于是,才有了上述民营机构以海外业务作为业务的分支,承担着主要业绩支撑。

与官方援外的同与不同

援外,顾名思义,取“帮助,救助”之意。无论是官方的援外,还是民间医疗外交,均可实现对受援国从生命到健康的医疗救治;同样,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筑就一座座友谊之桥。

“若能通过医疗服务解决当地看病就医的民生问题,不仅是当地政府喜闻乐见的,也能增加边民对中国的好感。”宁英告诉《中国医院院长》。

叶朝红认为,不同的是,官方的援外提倡无偿服务,而民营机构的探索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从市场角度看,民营机构的探索可以弥补官方援外的一些空缺。

另一方面,与官方的援外相比,民营医疗机构可能遇到的困难会更多。

“建立一家跨国医院并不容易。”实地探索的宁英感慨,其中,人才是最大的瓶颈,因涉及跨国行医,人才招聘困难重重。在缅中友谊医院,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办理签证、行医注册、支付工资外,医院还要负责医护人员的食宿。

同样,办理医疗机构的手续比中国要复杂得多。“与国内不同,工商行政机构审批注册,再找到对应部门对接机构执业许可。而在当地,由于机制不健全,很多事务缅甸联邦政府也管不了。这就须付出大量的心力,处理各方面的事情。”宁英指出。

另外,兴建医院的资金问题也是一大瓶颈。因属于境外投资,银行风险控制审查过关比较难,很难得到银行支持。

而杨雪梅也指出,落后的医疗条件、炎热的气候环境、语言不通也是很大的障碍。

在财政补助上,我国财政每年安排预算,用于援外医疗人员的补助津贴、培训经费,以及改善援外医疗队生活和工作的经费。同时,要求派出单位保留援外医疗队员的工作和福利等。而为表达出对国家援外医疗的支持,民营医疗机构会主动承担起派出援外医生的相关费用。

彭志坤也提到,在国内7000元/例的白内障手术,在援外项目中国家一般补贴6000元/例。但因涉及把需求的物资运至受援国的其他费用,6000元/例的补助是远远不够的。“当然,援外医疗是公益项目,并不关注经济效益。”

彭志坤称,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把援外医疗项目视如一个窗口,把优质的眼科服务带到受援区,更多的是希望能打造品牌,在当地积攒人气,为下一步的全球建设医疗机构布局奠基。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与政府援外比,民营机构参与国外收购、投资交流限制会少很多,尤其是学术交流,拿到签证很容易。

呼吁引入民间医疗力量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体制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对外医疗援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情况。

不少业内专家观点是,中国在继续增加对外援助投入的同时,须进一步优化援助结构,突出重点领域,创新援助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帮助受援国改善民生,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那么,如何优化创新呢?通过公开资料可发现,民间组织力量曾被呼吁在援外医疗中发挥作用。

多年参与医疗对外援助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提出建议,将医疗援外由“政府安排”改为“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安排”,并做精准援外。

凌锋表示,以往援外医疗主要是政府安排,跟撒胡椒面儿似的,用摊派的方式让各省区市组织医疗队援外。她建议,应当遵循“专业、精准、自愿”的原则,在目前通过各地卫生机构组织医疗队的基础上,增加医师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参与,调动协会中知名专家的积极性,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张善纲、浦金辉等在援外50周年之际,在《对外医疗援助的新思维》论文中提到,援外医疗应机制创新,注意发挥非官方或半官方医疗机构的作用,借用非官方组织的灵活性,研究两种机制如何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文章还提出,拓展合作领域。目前,技术输出是中非医疗合作的主要形式,但在医疗设备、医药工业、公共卫生等方面中非均有合作的潜力,可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向非洲出售价格实惠、质量可靠的药品和器械,甚至在非洲办厂,实行医疗行业走出去的战略,并实现互利互惠。

一场跨国公益救援在尼泊尔与中国普瑞眼科之间展开。图为尼泊尔男孩ROJ在合肥普瑞眼科实施术前检查。

文中陈述,非洲很多国家医药分家,医药公司的经贸合作和医疗队的传播友谊是两条线,不影响国家形象的展示。

站在民营医疗机构角度,叶朝红认为,对外援助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民营医疗机构在国内壮大成熟,未来一定更有激情开发国际市场。

“当地政府在税收、结算等方面都有利好政策,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叶朝红计划,未来普瑞眼科可以到东南亚、东亚、非洲等扩大市场。

在专科上,他十分看好纯粹靠技术吃饭的眼科机构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眼科涉及面广,且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眼科疾病也随之增多,眼科医疗机构市场广阔。另一方面,眼科技术可复制性强,人才培养周期短,投资规模相对小、投资周期短,管理难度更是远低于综合医院等。“上述特点,不仅有利于眼科机构在国内红火,同样有利于走出国门。”

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忧,现在很多机构在境外争取项目机会,首要考虑的还是机构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协调联合起来,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也担心有的机构或个人不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损害中国的对外形象。

行业专家提醒:一方面,需要政府加以引导、管理、约束;另一方面,社会资本投资海外建设医院,应密切结合当地政治、法律环境,尤其是当地医疗、药品监管法律。

猜你喜欢

援外眼科援助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援助制度之完善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