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和安全疏散整治对策

2018-08-18李建飞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安全疏散高层建筑消防

摘 要:本文从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出发,分析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整治对策,以求更好的满足现代高层建筑对消防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消防;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疏散出口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出现了许多大体积的综合性高层建筑,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而又面临的难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方面问题突出,需要人们认真思考、共同研究,以便寻求应对策略。

2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的特点及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1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的特点

2.1.1 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楼梯间、管道井、电梯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竖向管道井,若分隔不好,火灾时易形成烟囱效应。

2.1.2 疏散困难

由于层数多、垂直距离大,人员疏散至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也稍长,加上人员集中,烟气因竖井拔气向上扩散快,增加了疏散难度。

2.1.3 扑救难度大

由于楼层过高,消防人员无法接近着火点,外力扑救效果有限。消防车举高不够、消防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也都增大了扑救难度。

2.1.4 用电设备及电气线路负荷密度高

由于高层建筑供电要求高,一般均要求有两个以上的高压供电电源。又由于层数较多、住户多,其用电量量大、负荷密度高。

2.1.5 水系统管网复杂

由于楼位较多,室外环网较大,设置阀门较多,加上各楼高度不一,供水压力要求不同,小区内往往设置共用消防水泵和水箱,形成管网并联、串联相互衔接,管道连接十分复杂。

2.1.6 消防车道与小区绿化矛盾尖锐

一些高级住宅社区为提升品质,大面积绿化时对火灾扑救场地不进行硬化处理,无法支撑消防车施行登高扑救作业。

2.2 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2.1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差

消防设备缺损,防火门擅自拆改;楼梯间以及前室的常闭式的防火门经常由于损坏或者长期保持展开的状态致使不能密闭;消火栓箱内的栓口、水带、水枪配置不全,灭火器的过期或者丢失;消防水泵由于故障不能正常启动或者一直处于手动状态,以及管网内、屋顶水箱和消防水池无水这些较为突出,消火栓被圈占、遮挡,消火栓配件丢失、损坏等现象普遍,大大降低了消防安全系数,导致火灾发生后不能及时控制,小火变大火,造成严重后果。

2.2.2 堵塞通道,疏散困难

一些高层建筑的建筑与建筑之间,安全距离不足,一些业主在道路上随意停放车辆,临街商户占道经营,堵塞消防车通道;楼梯间、楼门口、楼梯拐角、走道乱堆摩托车、家具等可燃物,影响人员疏散。

2.2.3 火灾荷载,燃烧迅速

现代家居、装修多为追求豪华舒适而大量使用可燃材料,且日常家居用品多为人造材料及化纤织物,因而火灾荷载大,燃烧迅速,且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及烟雾,加上建筑空间相对狭小,通风条件差,有毒气体和烟雾一时难以散去,极易造成人员伤亡。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井在火灾发生时往往易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起到助长火势的作用,对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造成巨大困难。

2.2.4 管理單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未按要求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2.2.5 消防宣传力度不大

近年来,消防监督部门和社会新闻媒体在消防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群众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直接导致许多居民住宅火灾的发生。

2.2.6其他

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漠、逃生自救能力不强,发生火灾后不能正确判断火势、正确选择逃生路线。现在的居民住宅防盗要求高,多数住户装设有防盗栏、防盗门,因而给人员的疏散和外部灭火、救援带来很大困难。大量私家车占据小区主干道和消防通道成为消防救援首要障碍。私家车的剧增不仅给小区停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更是给小区消防救援带来严重威胁,消防通道被堵塞,成为消防救援的首要障碍。

3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3.1 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还必须设置指示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3.2合理布置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地继续通行至楼梯间,达到安全地带。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在1.8m 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疏散走道的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

3.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尽量靠近外墙设置。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有的综合性高层建筑有多种用途,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车流与人流和消防营救安全分隔,百货商场与其上各层得办公、住宿人员分隔。安全出口(门或楼梯出口)的布置应均匀,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口。

3.4 合理布置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 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发生火灾时,人们习惯于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而电梯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 靠近电梯设置疏散楼梯, 可将常用疏散路线与紧急疏散路线相结合,有利于人们快速疏散。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的扑救。 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以便当向下疏散的路径发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人员能上到屋顶暂时避难,等待消防部门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線相互交叉。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和低层公共部分 的交通大厅、楼梯间、自动扶梯混杂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分人流发生冲突,引起堵塞和意外伤亡。

3.5 合理设置疏散门

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当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人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 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 的防护挑檐。

3.6 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公共建筑和住宅筑应设置避难层。净面积可按5 人/ m2 计算。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以便火灾时可将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用云梯救援下来,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 m。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楼梯间的门宜向避难层开启,在避难层进人楼梯间的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应设应急照明,避难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火灾时停留为数众多的避难者,为了及时和防灾中心及地面消防部门互通信息,避难层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4 结语

伴随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建筑总量中高层建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消防安全的状况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所以,确保消防安全是各组织、社会团体、相关企业单位、消防机关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这就需要各个单位以及其所属的职员,对于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认真履职、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并且彼此之间加强合作,切实地为保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 B 5 0 0 1 6----2 0 1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S ]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 0 1 4.

[ 2 ] 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 B 1 3 4 9 5. 1---2 0 1 5 消防安全标志[ S ]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 0 1 5 .

作者简介:

李建飞,男,本科,现就职于河北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安全疏散高层建筑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高层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要点分析
试析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与管理
建筑物火灾烟气控制与人员疏散技术分析
关于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探讨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