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对“实验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影响

2018-08-18李涛冯菲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

李涛 冯菲

摘 要: PBL教学法以问题情境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效果。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分析PBL教学法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结果发现, PBL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比传统教学条件下低,学业自我效能感比传统教学条件下高。

关键词: PBL 学习倦怠 学业自我效能感

1.引言

学习动机是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并让行为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往往决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影响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是研究者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众多因素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不容忽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意味着任课教师在教学环节安排、课堂管理、作业布置及反馈、师生互动等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动机。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方法,它最初在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中出现,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在各个学科教学改革中被大量应用。PBL教学法中教师将学生学习内容内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1]。大量研究表明PBL在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中的积极作用。“实验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课程中一门方法性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用實验的方法解决心理学研究中的问题,这与PBL教学的核心原理是一致的。可是,PBL教学能否激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呢?这一问题需要经过严谨而科学的验证。探讨PBL教学对学生课程学习动机的影响,可以为PBL教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科学证据。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以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作为实验组,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开展PBL教学,实验组67人,男生14人,女生53人。以应用心理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对照组61人,男生人15,女生46人。2组学生均为统招全日制本科生,收集数据时都是大二学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学生在校的培养方案一样,所学习课程的时序、课时数等完全一致,因此他们在学习“实验心理学”课程之前学习的课程都是一样的。

2.2方法

两组学生学习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均在第2学年第1学期开设,教材、教学大纲、课时组成与安排、授课教师都相同,课程均安排在上午。老师对两组学生授课的差异主要在于教学方法不同,为实验组学生授课的时候,在使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PBL教学。

2.2.1课程设计

根据“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大纲,确定每一章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与此相关的问题解决能力。围绕知识点和相关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每个问题情境涉及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查找资料,设计或改进实验研究。以“自变量的操纵”知识点为例,设计的问题情境为“为了考察疲劳对记忆效果的影响,你如何设计实验,说明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可能有哪些额外变量?你准备如何操纵改变自变量?自变量操纵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指导,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2.2.2调查工具

分别从学习动机的消极表现和积极表现两个方面测查学生课程学习动机情况,消极表现以学习倦怠为指标,积极表现方面以学业自我效能为指标。调查工具为根据“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改编而成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学习倦怠问卷”和“实验心理学课程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由连榕等人编制[4],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要求学生采用1到5的5点计分对自己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越高。问卷主要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为了使问卷更具针对性,在每题的表述中都加上了“针对实验心理学课程而言”这一限定。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由梁宇颂和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编制而成[5],在原来表述的基础上,每个条目加上“实验心理学”,使得问卷更具有针对性,考察实验心理学课程中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每个维度11道题,均从1代表“完全不符合”到5代表“完全符合”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

3.结果

3.1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倦怠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种条件下学生“实验心理学”学习倦怠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说明,学生在PBL教学条件下学习“实验心理学”课程时情绪低落程度、行为不当程度、成就感低和学习倦怠总分表现均显著低于传统教学条件下的学生。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PBL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条件下学生“实验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说明,PBL教学条件下,学生“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条件下的学生。

4.讨论

研究结果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倦怠程度。国内针对心理学课程采用PBL教学的效果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本研究一致。刘儒德在行动研究中发现,PBL教学让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2],说明学生在PBL教学条件下有更多的主动性,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成功感。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按照统一的材料和进度向全班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进度上的异质性,强调学生对固定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的,容易感觉自己是受控的,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得不到教师的回应,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倾向。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通过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知识,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因此更利于学生学习中自主性的提升,帮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就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减少不当行为。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判断,对学生学习动机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自我效能感。PBL教学更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解决问题,能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也能发现自己在人际沟通与协作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会对自己顺利完成课程学业任务的能力有更高的期待。国内学者采用PBL模式对其他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PBL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摆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写作能力[3]。这一结果从侧面支持了PBL教学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本研究揭示了PBL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动机的作用,尽管其中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但这一结果无疑为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丁晓蔚,顾红.“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实施模型述评[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11(1).

[2]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3]曹博,程志,曹德品,张凤民,雷蕾.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

[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

[5]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儿童英语学习倦怠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