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涵与类型

2018-08-18徐姗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类型内涵

徐姗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独特个性的体现,是教学艺术的全面反映,是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风格的内涵、类型及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风格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 高职 教学风格 内涵 类型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外界环境和内在性格的综合影响下[1],在适合自身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个性特征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系统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具有教师鲜明个性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特色。同一门课程,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室,不同的教师间往往教学效果迥然不同。

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教学风格展开研究,并从不同视角对教学风格的内涵加以诠释。有研究者认为教学风格的不同表现在教学方法;也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个人行为导致教学风格的差异;更有说法表示教学是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者之间的有机组合,教学风格是其动态运行过程中的最佳产物;还有教师人格或不同教育要素对教学风格产生影响的观点[2]。

国内教学风格的研究通常侧重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研究较少,高职院校的特点在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着重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包括课堂的理论学习,更加大了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的比重,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和理实结合,且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尤为重要[1]。教学风格的形成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保障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本文将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涵与类型及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教学风格的内涵

教学风格有时候可视为一种教学者与学生间的“沟通方法”,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情感、认识到个性、意志等整个心理活动的倾注[3]。

(一)教学风格内涵的体现

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研究表明,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教师与其他教师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同时兼顾功能性的因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方法[4]。能够具备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风格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好于教学风格单一或缺乏的教师。因此,教学方式是一个教师教学风格在课堂上的完美体现,是由无形到有形的转变,从而落实到实际,展现教学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当前一些高职教师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上还有不足,如认识不充分,教学风格总体偏向消极等[5]。

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能完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學方式等多种工作,而且能体现审美功能,形成教学艺术[5]。一是富有激情,学生在教师的激情感染下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善于鼓励,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通过眼神、动作和微笑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他,才能鼓励他的信心,特别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课程没有兴趣,教师的鼓舞和赞赏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三是生动,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充实教案,具备广博的知识,且不断学习揣摩,参加相关培训,增长见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1]。

2.独特魅力的教师个性

所谓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指的是在基本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还要具备内在的独特的个性化标志,从而区别于一般教师,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形成彰显于外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风格。如同舞台表演艺术一般,有人喜爱便会带动一种表演风格和流派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教育者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也是如此。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言行上的教学特征,都会在学生心里产生影响力,令其感到信任和尊重,从而成为学生积极接受指导和教育的催化剂[6]。

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体现,一是要有渊博的学识,“教师不是一定要成为专家,但要成为杂家”。就是要求教师多读书、多学习,做到广闻博学,多才多艺,成为课堂上的“多面手”。教师每多掌握一门学问,多懂得一项技能,就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发挥得更潇洒自如,也更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形成独有的风格和魅力。二是要有创新意识,既要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遵循教学规律,与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相结合,又要打破常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与个性和能力相结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不仅要勇于创新,还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与自身知识的沉淀相融合,最终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6]。

3.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

对高职学生喜欢什么类型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喜欢教师幽默风趣、热爱学生、亲切和蔼、信仰坚定、教学方式灵活及精通教学内容。教师的个人风格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课堂到课率的多少,学习热情的对比,教学内容吸收程度的差异等,只有被学生接受和认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回归课堂[3]。

高职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风格依次为言行不一的、不与学生做任何交流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照书本上课的和态度严苛,这样的教师教学风格或者过于死板,思想僵化;或者过于圆滑,思想不坚定,无法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也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3]。

想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多与学生交流,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其次要提高修养,坚定信仰,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起到表率作用。最后是紧跟时代,涉猎广泛,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做到课堂举例信手拈来,理论与实践渗透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良好呈现[3]。

(二)教学风格内涵的探讨

1.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匹配

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匹配度对于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匹配度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更高,匹配度低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信心减少,对课本的注意力相对不集中。因此,一方面,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风格有所了解时,能够更好地把控课堂,使自己与学生学习风格相配合,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风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发挥自我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自身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相呼应,这个匹配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加以学习和思考,并不断提高,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2]。

2.教学风格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性

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效能感都是教学研究的重点,两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是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所了解,并由此判断出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高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学生,善于指导学生,正面看待和解决问题;低自我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的教师则缺乏自信,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挫折,对待学生的态度常常是负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创造性、有激情的、效率高的教学风格的教师更多的是高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的教师往往教学风格是保守的、效率低的、简单落后的[7]。

二、教学风格包含的类型

教学风格的类型包含多样,从不同角度划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经过多年研究,从认知角度将教学风格分为激进和保守型、立法和执行型、整体和局部型、评判型这样七种类型,其中整体性、立法型、激进型和评判型的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喜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执行型、局部型和保守型的教师更加墨守成规,被动接受传统的方式方法,很少创新[7]。关红峻据此[5]对高职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指出,评判、激进、整体和立法型教学风格相对于其他来说更受学生欢迎,与这个研究结论不谋而合。通过贺雯教授[7]对上海市一百多位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表明,整体性、立法型、激进型和评判型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比其他三种类型的教师更高,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完成的主观性判断,可以得出,前四种类型的教师更容易获得教学的成功,教学风格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着一定的影响。

同时,国内其他学者关于教学风格研究的分类,从教学方式的角度研究教学风格的类型,分别包括合作计划型、学习中心型、任务指向型、参与中心型和情感兴奋型等;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研究,可以分为表演和合作型、暗示和探索型、启迪和感染型、综合型等;而从教师个性的角度研究,分别是情感和理智型、导演和表演型、谐趣和庄重型、内蕴和雄健型、混合型等[8]。作者认为,普通教师更倾向于保守和执行型的教学风格,高效能教师更注重创新的、有思想敢表达的、情感丰富的教学风格,这样的风格更受到高职学生的欢迎。虽然国内国外对于教学风格的分类方式不同,但是最终结论殊途同归,教学风格的不同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大不相同,积极主动的相对于消极保守的风格更受欢迎。

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测量教学风格的形式对自我进行分析,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身的性格和气质,加以修正改进,发展积极、激进、热情的一面,弱化消极、保守的部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名师教学、聆聽专家指导、研究优秀课程等形式进行自我反思,学习这些高效、积极的教学风格。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协同工作、相互学习还可以产生互补作用,形成灵活多样的类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内涵特征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性格气质和师生关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良好的教学风格可以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促进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石佩芝.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风格的探讨[J].文学选刊,2011(01):199-124.

[2]郭红梅,肖丹.国外教师教学风格研究发展述评[J].教师教育学报,2015(2):37-42.

[3]刘家芬.教师教学风格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调查及分析[J].价值工程,2010(11):166-167.

[4]马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风格审美塑造[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36-39.

[5]关红峻,吕淑芳.高职英语教师教学风格调查研究[J].山西教育,2016(1):63-64.

[6]邵家勇.高职教师应注重彰显教学个性 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7-9.

[7]贺雯.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感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39-43.

[8]贺雯.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其发展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18-21.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类型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