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及其应对

2018-08-18王正富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对对策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王正富

摘 要: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质,年复一年地讲授课程,日复一日地面对少不更事、天真活泼、贪玩顽皮的学生,要对他们错误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纠正和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要面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家庭背景因素的学生进行全方位、事无巨细的教育。久而久之,有些老师就会觉得厌烦,身心疲惫,导致消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如何科学应对职业倦怠,形成正确的从业观念,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必须直面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问题分析 应对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实表现

职业倦怠是教师无法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产生的有关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有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工作热情丧失,这是职业倦怠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工作中情绪烦躁,埋怨他人,出现消沉、猜疑、自责等症状;其次,缺乏个人成就感。由于教师思想上出现了对工作价值的不认可,淡化自我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工作上敷衍了事,这样势必不出业绩,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更无成就感可谈;最后,教师角色偏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出现障碍,教师对待学生冷漠,对学生的捣乱行为不能忍受,容易出现恼怒的情绪,甚至讽刺挖苦。

二、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出现以后,影响有如下几点:第一,在心理健康方面,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职业倦怠现象后,再加上工作负荷的重压、家长的苛求、家庭负担等,安静少言、性格内向的教师更容易形成负面效应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教师出现心理疾患,比如在精神上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拉低教师的幸福指数;第二,在教学方面,职业倦怠会增大教师处理教学工作事情时出现差错的概率。如在工作意志上会表现为碰到困难就想躲,不愿钻研,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给予纠正,教学敷衍应付,不按教学设计认真上课,没有及时批改作业等,势必导致班级管理混乱,学生的学业质量下滑,不能较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误人子弟;第三,人际关系方面出现职业倦怠后,对学生缺乏爱心与温情,对同事冷漠以对,爱答不理,沟通交流意愿不强,时常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逐渐拒绝与外界接触交流。

三、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影响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教育热情呢?这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下面谈谈想法与应对策略。

(一)建立综合支持系统

教师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羡慕和优待,相信每位老师都热爱自己的职业,但要让人热爱教师职业并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必须通过国家、社会舆论宣传和政府政策倾斜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多方举措切实使教师处于社会中比较优越的地位。

(二)改善学校工作环境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公平、公正、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硬件上,住宿有宿舍,既能及时恢复精力又能免除出入奔波之苦。吃饭有食堂,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卫生。创设音乐+咖啡教师阅览室、卡拉OK活动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宣泄室,设置按摩椅具、配有心理辅导师等,丰富教师的闲暇生活,消除工作带来的疲劳和倦怠感,同时便于教师沟通交流、增进友情。另外,学校管理者在老师生日时送上生日祝福和生日礼物,在教师家里老人去世时亲临慰问送行,在生病住院时关心探望,在其专业发展遭遇瓶颈时帮扶一把,促其成长……这样,肯定使教师心情舒畅,归属感满满,将能极大地鼓起教师的工作干劲。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增加生活乐趣。如,组织教师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文体趣味活动、亲近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野外拓展训练、组织“行为问诊心灵对话”交流会,等等,愉悦教师身心,增进教职工之间的友谊,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

(三)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要怀揣强烈职业认同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秉承着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执着精神,加强内省和慎独,时时处处用师德规范要求自己,以品德高尚的人作为榜样,每日三省吾身。热爱学生,跟学生一起高兴一起悲伤,一起激昂一起难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艺术性、趣味性,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学生的点滴进步处获得心灵的满足与职业幸福感。

(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帮助教师调整情绪和心态,获得幸福人生的基础。平时要以良好的心态和无障碍沟通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求。比如,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以博大的爱心、责任心赢得学生的热爱。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过硬的素质赢得学生的敬慕,俗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密切了,老师遇到的烦恼事就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建立融洽的同事间关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豁达看待对方的不足,毫不吝啬赞美对方的优点。在日常交流中多谈自己工作中的失败经验,少谈自己的成功之处。注重一些细节,比如学会与同事打招呼,校园地方虽然狭小,彼此之间又都很熟悉,但是主动与人打招呼这一环节却千万不能省略,可以是轻声的一句问候,浅浅的一个微笑,一撇赞许的目光,也可以是一个微微的点头,或是一个随意的手势,都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同事有困难或需要倾诉时,热情帮助或做个忠实的听众。

(五)掌握应对的方法技巧

1.加强业务学习。教师的教学是带有创造性、长期性的紧张的精神劳动,如果教师本人不注意及时充电,适时更新,势必会在力不从心的自我否定中产生失落、逃避的倦怠心理。教师要多读书,勤学习,多方捕捉、接收各种有益的知识和信息,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教学技能,更新固有的知识体系,主动积极应对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2.坚持体育锻炼。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在锻炼过程中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让自身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这一办法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心理健康度。

3.多与他人交往、沟通。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排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安全感,多与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人交往,倾听别人的看法、感受或处理经验,开阔视野,是克服职业倦怠的另一种方法。不要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教书匠。

4.有的放失地工作。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分,要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个性化调整,尽量让工作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协调共存。

5.淡化功利意识。通常教师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对事情认真,但有时可以难得糊涂,不钻牛角尖,保持平和心態,不要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也不要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6.丰富文化生活。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多从事一些有意义的、健康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书法、下棋、绘画、写作、旅游、集邮等兴趣爱好活动,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让各种活动互为调剂,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职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人们产生职业倦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对自身、对学生、对学校都是有害处的。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始终保持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育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一次创新。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影响和教导学生,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定能克服职业倦怠,保证教书育人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文增,刘晓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06-108.

[2]王涛.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9):105-106.

[3]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探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324-326.

[4]肖福莲.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06(5):127-129.

[5]苟亚春.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6):263-266.

[6]孙夏兰.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1):117-118.

猜你喜欢

应对对策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从2016年全国Ⅰ高考书面表达看应用文写作特点
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障碍及对策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