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良无公害蔬菜生产形势与防控对策

2018-08-18吴仕琴陈吉祥晋崇烨罗余梅

新农村 2018年2期
关键词:病虫危害农药

吴仕琴 陈吉祥 晋崇烨 罗余梅

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保健品,其质量关系大众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不仅错季栽培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在质量方面已由大众化转向特色化、营养化与无公害化,特别是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无公害产品需求已成为发展趋势。然而,随着病虫害的日益加重与农业投入品使用量的增加,无害化生产却面临严峻形势。本文根据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阐明当前公害的表现与潜在影响,提出综合防空病虫危害、合理使用肥料与规范生产卫生行为供参考,以期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帮助。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清洁,生产过程规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经过认证的蔬菜产品。无公害蔬菜并不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而是向绿色食品的过渡产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的无公害蔬菜的需求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面对不断加重的生物灾害与不断增加的农业生产投入品如除草剂的大量使用,无公害生产面临众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提高无公害生产意识,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公害的概念及种类

1.1公害的概念

公害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的产物对自身环境造成的公共危害。这种危害在工业革命后已开始产生并逐步加重,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观念的提高,公害才显得日益突出。公害的直接危害可使人畜致死、致病、发生病理突变等,间接危害包括人畜二次中毒、杀死天敌、破坏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恶化等。

1.2公害的主要种类

一是化学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硫、酰胺类、脲类、醚类、酚类、苯氧羧酸类、三氮苯类、二氮苯类、苯甲酸类、脒类、三唑类、杂环类、香豆素类以及有机金属等化合物。

二是化学肥料:目前对生态环境和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氮肥,主要因为其用量大、过量施用、分解产物多、流失严重,从而对水质和环境造成污染。

三是生活及其它生产资料危害:主要包括生活卫生与医疗垃圾、建筑废弃物品、工业三废和医疗卫生垃圾等。

2公害的表现及成因

2.1化学农药的危害

化学农药的主要危害是化学农药在蔬菜上未完全降解的残留物对人畜的直接毒害。

造成化学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有:过去残留的高毒难分解农药在农村仍十分严重;蔬菜生产区多为粮菜生产区,在粮食上使用的高毒农药被残留到下茬的蔬菜作物上;菜区农民由于对农药使用不当,用量过大;连茬连作和复种指数过高造成病虫害严重,不得不使用高毒农药;只追求利润而无视无公害生产;有关检测和管理系统不健全;生产分散,生产水平低,统一管理和规范困难等。

2.2化学肥料的危害

氮肥造成的危害的主要表现在:如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土壤板结,保湿、保肥能力降低,从而影响蔬菜生长;对农产品的污染,导致致病、致癌物质在蔬菜产品中的积累;施入比例不当,偏施氮肥,造成蔬菜产品的品质和耐贮性下降,蔬菜生长不协调如徒长、落花、落果等现象;施肥方法不当,造成对植物损伤如烧根、熏叶等;施量过大,形成流失造成水质恶化,灌溉作物从而影响蔬菜生长及品质等。电视上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湖南的一个村子,属边山区,周围也无工业厂矿,但村里有40多人得癌症,究其原因是,该村一个体户建了一个鱼塘,由于撒入碳铵能增加鱼产量,该个体户长期使用碳铵在水中过多积累,村民长期饮用该处地下水而中毒致癌。

2.3其它材料的危害

其它材料主要指农村生产生活卫生垃圾以及其它农业投入品的危害,包括其它农业面源污染。彝良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农业县,环保意识相对较淡薄,农村建筑垃圾、农业生产生活及卫生垃圾无序乱放,利用垃圾作为基肥,未经腐熟的肥料、病原菌或重金属通过污染环境而污染蔬菜产品,对人體健康构成威胁。

3综合防控策略

合理使用化肥,减轻肥料污染;科学防控病虫和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药污染;规范生产卫生行为,减轻生产生活垃圾危害,是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应当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

3.1综合防控病虫危害

一是农业防治:利用植物抗性和栽培措施来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技术和方法。如:使用抗性品种:抗性品种的作用明显,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但应用中须遵循有关原则:如尊重当地消费习惯,掌握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小种、株系;充分利用品种的特点如熟性、结果特点、生育期、水肥条件;注意不同抗性品种和种类的合理搭配,避免单一化等。合理区划布局:通过合理安排蔬菜茬口,可以明显减轻高毒农药对蔬菜作物的残留危害。合理轮作换茬:包括间作、套作、倒茬等方法,减少病虫原积累,以减轻病虫发生。及时深耕晒垡:通过深翻、深耕,改变病虫原越冬环境,以降低越冬基数。适期播种定植:根据气候条件和规律,选择适当播期和定植期,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嫁接换根:该方法在防止土传病害中有良好效果。但技术要求较高,且对接穗有不良影响。

二是利用生态控制:生态控制是指利用人为可控因素的改变,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如通过大棚等生产设施,人为改变水分、空气、温度、光、肥、微生物等因素,使其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的发展。

三是利用生物因素控制:利用天敌昆虫、致病菌、抗生素、外源激素控制蔬菜病虫的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如人工饲养释放蚜茧峰来控制蚜虫的发生,利用赤眼蜂控制番茄棉铃虫、辣椒烟青虫等;利用病菌、病毒治虫,如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危害蔬菜的各种鳞翅目昆虫等;利用弱病霉和农用抗生素,如利用病毒弱株系对强毒株系的干扰作用来来达到防治蔬菜病毒的技术;利用生物菌制剂和激素,如利用细菌、真菌间的拮抗作用,防控病害发生。

四是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措施来防控病虫害,利用高温杀死种子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利用光、色诱杀害虫或驱虫等。如:种子消毒:通过干热处理或湿热处理来消灭病虫。其中干热处理危险性大,要求种子水分含量低于10%(瓜类、茄果类),在70℃恒温处理72h,对病毒、细菌、真菌都有良好杀伤效果,对虫卵也有良好效果。湿热处理即温汤浸种,对防治病虫害也有一定效果。高温闷棚:土壤浇水后配合喷洒石灰和覆盖稻草等附加措施,覆盖地膜或棚膜,利用光能升高地温和棚温,起到杀死土传病害和虫卵的作用。诱杀和驱避害虫:利用黄板和有毒胶膜或粘膜结合诱杀温室白粉虱,利用银灰膜驱赶蚜虫等。

五是低毒低残留及仿生性农药的合理使用: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仍是现今主要措施。其中在使用的化学药剂中,杀菌剂对人体危害较小,杀虫剂的残留是化学农药在蔬菜中的主要危害。

多年来,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一直较突出,农药中毒事件常有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大多数农药如果按照推荐的剂量、次数、时间和方法施药,则农畜产品中不会有残留农药的问题,即农药残留量未超标。减少化学农药的残留危害要注意以下工作。

(1)加大无公害蔬菜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和农户对无公害蔬菜和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

(2)加强农药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户对农药的分类和使用限制的认识,自觉合理合法地使用农药,减轻剧毒、高毒农药在蔬菜生产中的危害。

(3)合理使用农药:A、对症用药、选准农药、合理适量喷药,减少农药的浪费。B、适时用药:根据其发生规律,在发病关键期打药,不打保险药,减少农药的无谓残留。C、注意安全间隔期:正确利用农药的半衰期,在收获前一定时间停止喷药,这是保证蔬菜农药残留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有效方法之一。D、注意轮换用药:农户长期使用单一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病原菌与害虫容易产生抗性,降低农药的药效。E合理混用,利用多种农药混用或选用复配剂,不仅不易产生抗性,药效可充分发挥,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的浪费,降低农药的残留。在化学防治中提高农户认识和技术水平是保证蔬菜无公害生产的关键。

3.2合理使用肥料

肥料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产量,保证蔬菜产品的品质,而且在减少肥料危害、减轻病虫害发生、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良好作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肥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合理使用有机肥料不仅要求施入量充足,而且必须保证有机肥料的无害处理。主要包括农家肥的充分腐熟。在无害处理中可有效杀死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农家肥在田地腐熟将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以至人体的健康。

二是氮磷钾肥合理使用:在现今的农业生产中,氮肥用量过度,磷、钾肥使用过少现象十分普遍。在生产中提高磷肥、钾肥的用量和降低氮肥的用量,使氮、磷、钾根据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搭配使用,可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减少硝态氮的危害和对土壤的破坏。

三是微量元素肥的补充: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对调节作物生长和防治生理病害有良好效果。如:钙元素对防治芹菜黑心病、番茄脐腐病,钾元素对防治番茄筋腐病有良好效果。微量元素的补充主要通过叶面喷肥的方法进行。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微量元素的浓度和盐溶液间的反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一点上,彝良广大农户只重视氮肥而忽视微量元素的补充,这项工作需加以宣传和示范。

3.3规范产生卫生行为

一是减少除草剂使用量,大力推行以草防草技术,合理处理喷雾器械洗涤水,避免污染水源;

二是正确处理生活与卫生垃圾,如化学洗涤水、医药卫生与生活卫生用品及其塑料制品,防止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是防止农村建筑垃圾与未腐熟肥料造成面源污染。

4议论

要达到卫生健康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有必要建立区域无公害农药应用技术体系。建立这一体系至少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这是建立这一体系的基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农药的使用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我国已经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无公害的植物保护技术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体系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礎。

第二是需要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由于无公害农药的推广应用是社会公益性的,一时效果不太明显,县财政应给予补贴,补助用于强化体系建设和在应用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上。

第三是需要农业新技术进步,需要这个进步为推广体系注入新的活力。无公害农药是当前农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一大批无公害农药已经面世,加大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是重点。由于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决策者,行政命令式的推广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有关推广部门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法制作保证,以物资作载体,建立健全新技术服务体系,从根本上保证生产在安全、优质、高效的道路上快速发展。

总之,蔬菜无公害生产不只是农户的个体行为,更是全社会的集体行为。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公害蔬菜需要有关部门、农户的密切合作,有关部门的严格把关和种植者真正遵守有关法律,按卫生标准生产,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这并不是建立几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就可以解决的。

猜你喜欢

病虫危害农药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药+酒 危害大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