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

2018-08-17杨璐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呼气延续性出院

杨璐璐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辽宁 大连 116033)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指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此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本文为了研究延续性护理方法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54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便于临床参考,详细情况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此研究选择154例在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对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对研究持反对态度的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77例患者。观察组——男性53例,女性24例;年龄平均(48.53±7.24)岁;病程平均(3.11±1.06)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45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26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6例。对照组——男性57例,女性20例;年龄平均(48.90±7.03);病程平均(3.15±1.20)岁;上述文化水平患者分别有49例、23例、5例。2组患者上述资料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下列几点:①建立小组。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主治医师3名、责任护士3名构成,组员需进行慢阻肺疾病和延续性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1周1次,并定期进行临床操作、理论知识考核。主治医师另外负责疾病知识查阅、汇编以及理论指导,责任护士另外负责慢阻肺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和随访工作。②住院干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组员应对其一般资料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心理、健康、社会、生理等多方位评估,以此为基础制定后续护理方案(呼吸功能锻炼、康复运动锻炼等)。缩唇呼吸方法:指导患者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嘴唇做吹口哨动作,呼气时间尽量延长,1 d进行4~6次,1次20 min。腹式呼吸方法:指导患者双手置于腹部或胸部,松弛腹肌,同时鼻子缓慢吸气,直至双手向上抬起。③家庭氧疗。出院后,向患者讲解制氧机和呼吸机的注意事项,每日吸氧时间不得超过15 h,氧浓度保持在每分钟1~2 L。④药物干预。详细说明相关慢阻肺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得自行改变药物剂量。⑤出院指导。结合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运动量和慢阻肺注意事项,指导其食用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量。指导其遵循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⑥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相关组员通过电话的方式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内容包括是否按医嘱吸氧、用药及其他措施执行情况。告知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讲解注意事项、检查病情、指导用药、饮食干预等)。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量表(GQOL-74)的分值情况[2-3]。

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用力肺活量(FVC),数据越接近常值代表患者的肺功能越强。GQOL-74量表:含有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4项,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的观察指标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GQOL-74量表分值(t检验),若P<0.05,则为2组患者数据差异性较大。

2 结 果

2.1 2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s)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s)

组别 FEV1(L) PEF(L/s) MMEF(L/s) FVC(L)对照组(n=77) 1.18±0.31 5.31±0.57 1.08±0.32 1.98±0.27观察组(n=77) 1.79±0.40 4.77±0.60 1.80±0.33 2.92±0.30

2.2 2组慢阻肺患者GQOL-74量表情况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的4项指标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GQOL-74量表评分(分,±s)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GQOL-74量表评分(分,±s)

组别 时间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观察组(n=77) 护理前 57.64±3.26 58.74±3.12 57.63±3.76 58.24±3.61护理后 78.30±3.78 80.07±3.55 79.51±3.68 81.75±3.53对照组(n=77) 护理前 57.36±3.53 58.83±3.43 57.34±3.16 58.49±3.13护理后 64.17±3.21 65.40±3.84 68.22±3.06 67.06±3.10

3 讨 论

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对其工作、学习、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4]。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其劣势有:措施相对简单,全面性及延续性差,患者出院后和本院的联系少,病情波动大。

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方法,其优势有:①建立小组。提高护理质量、效率[5]。②住院干预、家庭氧疗。缓解患者病症,加强肺功能[6]。③药物干预。防止出现用药意外,提高用药安全性。④出院指导。预防疾病复发。5-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便于后续护理方案的制定[7]。

观察组在护理后的肺功能4项指标情况良好,GQOL-74量表各项评分均在80分左右,对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

综上所述,慢阻肺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适宜推广。

猜你喜欢

呼气延续性出院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第五回 痊愈出院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哪一个呼气口可以继续呼吸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