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归芍地黄汤防治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2018-08-17王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黄汤泪膜干眼症

王海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镇江附属医院(镇江市中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以及角膜屈光手术的高速发展和完善,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之一,但是术后患者经常存在眼干涩、异物感等不良情况[1]。本院将加味归芍地黄汤应用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LASIK手术患者中,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例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LASIK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以上患者通过抽签法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140眼),参照组中女性、男性的患者人数分别是38例和32例;年龄20~44岁,中位年龄(26.58±3.11)岁;实验组中女性、男性的患者人数分别是37例和33例;年龄19~46岁,中位年龄(26.63±3.13)岁;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种给予常规药物,即给予典必殊眼液、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给予1滴/次的典必殊眼液,4~6次/天;将长1~1.5 cm的典必殊药膏涂入结膜囊中,3~4次/天;给予患者剂量为1滴/次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5~6次/天。实验组患者在局部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归芍地黄汤治疗,方剂组成为:当归、白芍、地黄、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玄参、麦冬、鬼针草[2],1剂/天,2次/天。本次研究将1个月设置为1个治疗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①观察术前3 d,术后3 d、7 d、30 d、90 d、180 d,患者的干眼症指标:干眼症状(问卷形式),自觉症状包括下列八大症状: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感、畏光以及眼红,对患者的症状的程度进行评分并判定,干眼症的判定标准遵循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Schirmer Test(泪液分泌试验),检测方法,受检者背光而坐,取1张5 mm×35 mm的滤纸,一端反折5 mm,轻轻置于被检者下睑结膜囊外1/3交界处,另一端自然下垂,瞩患者轻轻闭眼,5 min后取下滤纸,测量滤纸湿润长度,≥10 mm/5 min为泪液分泌正常;<10 mm/5 min且≥5 mm/5 min为泪液分泌较少;<5 mm/5 min为泪液分泌极少[4]。③BUT(泪膜破裂时间)。在被检查者结膜囊内滴1滴(20 mg/L)荧光素钠溶液,瞩其眨眼,裂隙灯钴蓝色光下观察自最后1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所需的时间,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10 s为泪膜稳定;≥5 s且<10 s为泪膜轻度不稳定;<5 s为泪膜重度不稳定[5]。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变量,得出各自的相关系数(r值)及P值,P<0.05即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Spearman秩相关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干眼症发病概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均没有干眼症,就术后3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干眼症发病概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10%、7.14%、5.71%、1.43% vs 24.29%、17.14%、14.29%、8.57%),χ2=7.5843、7.3369、7.9412、7.1221,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干眼症发病概率对比[n(%)]

2.2 治疗前后BUT及SIT对比情况:就术前BUT及SIT而言,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BUT及SIT呈现出程度不同的下降趋势,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的SIT值明显高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BUT明显长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段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及SIT对比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及SIT对比情况(±s)

组别 时间 BUT(s) SIT(mm/min)参照组(n=70) 术前 12.85±10.44 14.95±8.52术后1周 8.79±7.56 9.41±6.77术后1个月 8.54±7.44 11.93±9.71术后3个月 11.32±6.57 13.66±10.55实验组(n=70) 术前 12.91±10.39 15.05±8.44术后1周 9.26±6.77 11.77±5.66术后1个月 10.58±7.39 12.02±9.54术后3个月 12.97±7.02 13.84±9.44

3 讨 论

准分子激光自从1983年开始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LASIK)术因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最热门的屈光手术方式。但是随着其大范围的应用,其术后视觉质量的下降问题以及干眼症等并发症的出现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6]。干眼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白涩症”、“神水将枯”症的范畴,加味归芍地黄汤主要由当归、白芍、地黄、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玄参、麦冬、鬼针草等药材组成,具有补阴养血、增液润燥的效果。以上诸药共用,共奏补阴养血,增液润燥之功,起到营养角膜,促进术后角膜的感觉神经修复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患者的干眼症显著减轻或消除。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药物和加味归芍地黄汤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140例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中,结果显示:就术后3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干眼症发病概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BUT及SIT呈现出程度不同的下降趋势,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的SIT值明显高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BUT明显长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明,归芍地黄汤防治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在防治干眼症、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黄汤泪膜干眼症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干眼患者基于泪膜动态变化的图像特征分析
中药自拟方清肝健脾退黄汤药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