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唑仑片在神经性耳鸣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2018-08-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艾司神经性神经

王 英

(武山县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306)

神经性耳鸣即因血管源性、损伤性或感染性等因素所致的耳神经或耳神经群(耳脉)损伤症状[1],为患者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均带来不良影响。临床在神经性耳鸣的治疗中无特效用药方案,主要通过扩血管药物来达到对耳部缺血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不过此类药物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不良反应,如失眠、嗜睡、焦虑等,长期用药可能会得抑郁症。基于此,我院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在给予常规营养神经药物与扩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艾司唑仑片进行镇静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作如下汇报。

表1 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前、后的耳鸣严重程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前、后的耳鸣严重程度对比(±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n=39) 16.33±2.72 5.38±2.08 19.97 <0.05对照组(n=39) 15.61±1.95 10.29±2.16 11.41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武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展开研究调查,按照简单数字单双号顺序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1.3±0.6)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0.9)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0.5±0.4)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7.4±0.3)年,均满足《实用耳鼻咽喉学》[2]中耳鸣分类诊断标准,行耳鼻喉科常规检查鼓膜、耳道均正常,声导抗鼓室压图A型,患者主诉听力下降,持续性耳鸣。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神经药物与扩血管药物治疗,所用药物包括:20 mg长春西汀注射液+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100 mg维生素B1注射液、0.5 mg维生素B12注射液肌内注射,1次/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批号:国药准字H13021047、规格:5毫克/粒、石家庄市华新制药厂),5~10毫克/次,2次/天,基础疗程为2周,结合病情适当延长至1~2周。研究组:除给予对照组所用药物外,另辅以艾司唑仑片(批号:国药准字H11020891、规格:1毫克/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1毫克/次,睡前口服,基础疗程为2周,结合病情适当延长至1~2周。

1.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的临床疗效、耳鸣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展开比较,其中临床疗效的评定根据《实用耳鼻咽喉科学》[2]中神经性耳鸣治疗标准,痊愈:听力恢复正常耳鸣症状消失且持续1个月均未再复发;显效:持续性耳鸣症状有所改善,偶发或仅出现在夜间、安静环境下;有效:耳鸣严重程度降低,从持续发作转变为安静环境里偶尔出现,对工作、睡眠有轻微影响;无效:耳鸣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耳鸣严重程度的评定参照《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3],细分为发生环境对睡眠的影响,耳鸣持续时间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对情绪状态的影响,患者主观感觉6项,前5项分作无、轻、中、重度4级,依次计为0、1、2、3分,第6项总分21分,分值高代表耳鸣程度更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调查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无1例中途退出,从表1中可看出,研究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12,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34,P<0.05)。

2.2 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前、后的耳鸣严重程度对比:从表2中可看出,两组患者用药后耳鸣情况均有所改善,不过对照组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更高,与研究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10.22,P<0.05)。

3 讨 论

耳鸣即患者听觉功能紊乱,自觉耳中或头内有鸣响声,多是耳聋先兆。神经性耳鸣别名感觉神经性耳鸣,强调患者主观感受,即患者在无任何外界刺激条件或无声源的条件下也遭受各类异常声音感觉的干扰,如蝉鸣声、嘶嘶声、嗡嗡声等,发病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眩晕、失眠等不适,也可导致听力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认为神经传导通路病变与内耳微循环为引起耳鸣的关键因素,所以主要通过扩张血管与营养神经等途径进行神经性耳鸣的治疗,其中所用到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属于一种扩血管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耳部缺血情况,并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刺激,促患者产生焦虑、疲惫、失眠与嗜睡等不适[4]。虽能缓解病情,不过长期用药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心理问题,这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本文中所应用到的艾司唑仑片镇静催眠效果极佳,能对听觉系统较高部位的异常亢进给予有效抑制。有资料显示,患者在口服该药物后短时间内(约30 min)即可诱导入睡,且可维持7 h左右的正常睡眠质量。同时,该药的半衰期较短,缓解了残留的镇静作用,也就减轻了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损伤。所以此次调查中对39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与扩血管药物治疗的同时,另辅以艾司唑仑片进行镇静、抗焦虑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与神经系统给予了有效调节,弥补了常规用药的不足,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因而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87%,且用药后的耳鸣严重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与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39例神经性耳鸣患者的治疗情况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用药后仅有1例出现了头晕症状,且经处理后好转,但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嗜睡、乏力的患者高达9例,这些均展现出了艾司唑仑片在神经性耳鸣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安全可行,对疾病的治疗更有利,有推广应用价值。综上所述,通过营养神经,微循环改善且发挥艾司唑仑的镇静、抗焦虑功效,可对内耳缺血缺氧状态给予有效纠正,提高睡眠质量,进而提高神经性耳鸣治疗效果,可继续在临床该疾病的治疗中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艾司神经性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神经”病友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