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结直肠癌肿瘤的循环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8-08-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离心管室温阳性率

雷 蕾 叶 斌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 成都 61005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有20%~45%的患者在术后3年内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1]。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存在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必要条件。检测CTC有助于判断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及预后,指导治疗手段的选择[2]。本研究检测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5例,同期入组体检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5例,同期体检健康人45例,分为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4~79岁,平均(66.2±11.5)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2~78岁,平均(67.1±10.8)岁。

1.2 方法

1.2.1 血样采集:采集7.5 mL的肿瘤患者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

1.2.2 肿瘤细胞的富集:用PBS按1∶1的比例等倍稀释全血,转移至离心管定容至50 mL,室温800 g离心15 min,弃上清,轻吸出单核层细胞转移至新的50 mL离心管,加入20 mLPBS混匀,4 ℃ 300 g离心15 min后去上清ā加入200 μL PBS溶液重悬细胞,转移至1.5 mL离心管,将捕获抗体(Ep CAM)混入,在18~20 ℃下孵育1 h后,加入800 μL PBS混匀,300 g离心5 min,洗涤2次,弃上清液,加入200 μL PBS重悬细胞ā取滤液,泵入修饰过的芯片以流速200 μL/h进行细胞分离,1 h后拆下芯片置于平皿进行检测。

1.2.3 CTC的免疫染色鉴定:芯片室温干燥,加入2%多聚甲醛固定15 min后去除固定剂,加入透膜剂,处理15 min后加入一抗混合液(CK,CD45),于4 ℃避光过夜孵育。次日用7~8 mL PBS分三次泡洗,混入二抗混合液(Alexa488 和Alexa 555),室温避光孵育40 min后加入,染核试剂(DAPI)20 min。再次用PBS泡洗3次,室温晾干后镜下观察。

1.2.4 CTC阳性判断标准:CK+(Alexa488)/CD45-(Alexa555)/nuclear+(hochest33342)的细胞判断为循环肿瘤细胞。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结直肠癌及对照组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对照组均未查到CTC(-),检出率为0%(0/45),观察组检测出CTC21例,占46.7%(21/45),两组患者的CTC检测阳性率相差显著(P<0.05),见表1。

表1 CTC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2.2 化后对CTC阳性率的影响:化疗前后CTC阳性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化疗前后患者CTC阳性率比较

3 讨 论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指从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下来的细胞[3],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形成微小癌栓,最后发展为转移灶[4]。CTC操作简便,标本易得,具有肿瘤的特征。多项研究表明 CTCs 的数量与 CRC 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5]。Rahhari等[6]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TC不受年龄ā性别ā肿瘤病灶的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与患者病理分期相关,可以作为患者预后和临床评价的标志物。

肿瘤患者的治疗一般由肿瘤的分期、病理分化及预后等因素来决定,但目前评估疗效评价的手段有限,不能及时发现肿瘤的早期转移。Ⅱ期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或化疗前CTC的检出是乳腺癌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7]。治疗前后CTC数目的变化可以提示治疗效果的反应。ARBAZAN等用组合生物标记鉴定mCRC的CTC,发现患者治疗过程中CTC较CT更早出现变化,预后也较差。研究表明,CTC分子标记可以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患者疾病发展,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指导调整用药。本研究中,化疗观察组CTC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疗效存在负相关性,与之前报道结果一致。在治疗阶段,动态评估 CTCs 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改进,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毒性,给低风险的患者合理安排治疗间歇。

综上,检测CTC的数目变化可提示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变化趋势,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也可以作为检测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方案和评价标准仍有待于后续大规模临床研究。因此动态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TCs的变化,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诊断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离心管室温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试剂盒制备胸腹水细胞蜡块的应用体会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室温过高加剧低血压?不准确
室温采集装置及供热二级管网智能化改造
药品保存细解读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