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动脉阻力指数、炎性细胞因子及proBNP联合评价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研究

2018-08-17尹俊艳牛书凤王爱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炎性肾脏年龄

何 冰 尹俊艳 牛书凤 王爱芳

(1 聊城市中医医院 心病科,山东 聊城252000;2 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聊城252000)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究其原因可以分为继发与原发两种,而前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比率在90%以上。高血压一般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而长时间高血压状态或者控制不佳会对全身靶器官产生重要影响,肾脏损害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早期的肾损害容易被忽略,如何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临床医师棘手的问题。因高血压造成的肾损害在肾脏透析治疗中所占比例约30%,目前肾动脉指数(RRI)是作为衡量肾脏血流动力学的重要临床指标,有学者在高血压状态下研究结果显示RRI与脉压呈正相关关系[1]。到目前为止,研究已证实炎性因子中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ā)、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以及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在高血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及导致的器官损害中具有重要的角色作用,本研究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RRI、IL-6、IL-10、TNF-α、proBN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临床观察并做进一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对象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在就诊以前未服用降压药,排除患者既往患有重大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脑卒中、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免疫性疾病、近期有感染史、肿瘤或者应用免疫调节剂的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8岁,年龄(54.12±14.57)岁,血压范围在1~2级。监测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单纯高血压组UAER≤20 μg/min,57例患者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56.54±11.19)岁;将高血压肾损害组200 μg/min>UAER<20 μg/min,43例患者中男37例,女6例,年龄(52.17±12.54)岁。选取50例血压正常的体检患者,男38例,女12例,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41、76岁,年龄(51.24±12.78)岁,三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基础资料对比见表1。

表2 组间监测指标比较(±s)

表2 组间监测指标比较(±s)

组别/指标 RRI IL-6(ng/L) TNF-α(ng/mL) proBNP(pg/L) IL-10(ng/mL)对照组 0.36±0.04 241±50 0.91±0.29 78.33±4.82 30.4±5.2单纯高血压组 0.45±0.10 363±54 1.98±0.48 84.78±5.95 22.1±4.5高血压肾损害组 0.73±0.09 442±67 3.92±0.82 119.56±11.54 15.6±3.9

表1 组间基础资料比较(±s)

表1 组间基础资料比较(±s)

注:三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男性(例) 女性(例)对照组 50 51.24±12.78 76.3 128±7.6单纯高血压组 57 56.54±11.19 75.4 167±3.2高血压肾损害组 43 56.54±11.19 76.1 165±4.1

1.2 观察指标及操作方法: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按照试验方法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的TNF-α、IL-6、IL-10、proBNP水平;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阻力指数(RRI)。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差异。

2 结 果

各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的比较:见表2。单纯高血压组或高血压肾损害组患者的RRI、IL-6、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proBNP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患者(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患者的RRI、TNF-ɑ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血清IL-6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肾损害是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患者造成肾小动脉及微动脉病变,造成或者产生了一组由肾脏缺血性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肾损害是造成终末期肾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长期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尽早诊断是否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肾损害,做出诊断的同时进行积极有效治疗或者预防,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2]。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本身就难度较大,加上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在化验室检查方面缺乏特异性指标改变以及同样缺乏临床症状,让诊断的困难进一步加大,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多种化验室检查指标联合,可早期及时反应高血压肾损害功能的受损程度以及判定是否存在高血压肾损害,提高诊断率以及预后率。高血压肾损害治疗重点是控制源头,也就是控制血压,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仅要患者年龄同时要关注肾功能以及蛋白尿等化验室指标来进一步确定降压预期值,同时也需要采取纠正患者代谢紊乱、改善生活方式等辅助措施,通过综合治疗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

临床上在评价肾脏血液动力学重要指标之一是RRI,但是通过临床不断研究发现,在肾移植后早期或者中晚期会中出现肾小管坏死、急慢性排斥等情况,此时患者的RRI要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因此有学者建议通过RRI来评价或者预测肾移植患者预后情况[3]。糖尿病肾病患者也会出现RRI的明显升高,数指的变化与尿Alb/Cr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率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在诊断糖尿病肾损害可以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高血压患者与一些化验室指标呈正比例关系,如BUN、Cr、α同型半胱氨酸、尿2-微球蛋白水平等,以上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肾损害的程度,RRI与血压昼夜的节律性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高血压昼夜变化会造成RRI会出现增高,于夜间血压下降成负相关关系。炎性变化在高血压肾损害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RRI与hs-CRP水平呈正比例关系印证了这一点[4]。TNF-α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这种炎性因子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等作用,同时可以调控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心肌细胞等增殖作用,不断的研究结果显示,TNF-α参与多种心脏病急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提高机体炎性反应程度,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复合物造成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激活TNF-ā补体系统,释放炎性因子及蛋白质溶解酶造成或者加重肾损害;诱导肾间质中的淋巴细胞浸润也是TNF-α重要病理机制,进一步加重肾损害程度,产生氧自由基,增加代谢产物的产生,损色细胞内膜,进一步造成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产生,进一步发生蛋白尿[5]。临床研究显示,IL-10、IL-6基因的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6]。IL-10可以对血管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在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发挥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抗血栓等功效;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IL-6水平显著升高,这就表明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激活了炎性反应系统,有学者研究发现,IL-6抗体可以减轻大鼠的高血压肾损害表现,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具有个体化差异,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除了血压表现以外,可能遗传也对其产生影响。而IL-6基因的多态性变化可导致在相同的血压水平下出现不同的肾损害,也印证了多态性的表现,同时在指导药物应用具有一定临床价值[7]。proBNP是一种主要在肾脏降解的肽类物质,其生活性稳定,比较适合临床测定,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时对血液中proBNP的降解减少,导致含量的血清水平中升高,在临床上导致高血压导致心、肾器官损害较常见,二者损害会产生恶性循环,反应心功能proBNP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肾脏损害[8]。

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高水平TNF-ā、IL-6、RRI、proBNP和低水平IL-10于高血压的发病及肾损害的发生具有正比例关系,而且较高水平的TNF-ā和较低水平IL-10与高血压患者RRI的升高和肾损害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本研究需要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炎性肾脏年龄
变小的年龄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哪些药最伤肾脏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