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2018-08-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肌层状况宫颈

顾 娟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淮安 223100)

宫颈癌是女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高。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了解患者疾病分期状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当前临床实施细胞学检查对于宫颈癌分期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提升宫颈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效果。本院对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实施了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实施了对比。以下就诊断过程及效果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实施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不规则出血、排尿困难、疼痛、下腹涨痛、停经等症状患者;经医院伦理协会同意,自愿配合检查研究患者。排除标准:MRI检查禁忌患者;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妇科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不配合研究患者。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7.8岁(S=9.8);癌症类型:腺鳞癌6例,腺癌5例,鳞癌29例。

表1 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状况[n=40,n(%)]

1.2 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MRI、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患者均采取荷兰飞利浦Philips磁共振系统Achieva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臂交叉上扬,腿双腿伸直,保持膀胱充盈,使用体部线圈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调整。对患者进行盆腔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对患者进行T2WI序列矢状面、冠状面扫描,而且患者宫颈大小、形态、肿瘤状况、肿瘤位置、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盆腔壁状况、膀胱及直肠状况、淋巴结转移状况、周边组织状况等,随后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静脉注射0.1 mol/kg钆喷酸葡胺(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72)造影,随后对患者进行T1WI序列、脂肪抑制序列矢状面、冠状面、轴位扫描,了解患者病灶部位及周边组织信号状况等。

细胞学检查:患者术前采取窥阴器辅助将患者宫颈充分暴露,使用棉球轻拭患者阴道壁及穹隆,取宫颈专用取样刷辅助,刷取患者宫颈组织脱落细胞及相关物质,制成标本,常规离心分离,制作薄层细胞涂片,常规固定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灶状况。

病理学检查:是否采集患者病灶组织制成样本,对样本进行常规固定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灶状况。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诊断效果。②统计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诊断效果。所有检测结果均为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宫颈癌分期均参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分为Ⅰ期(a、b)、Ⅱ期(a、b)、Ⅲ期(a、b)、Ⅳ期(a、b)。MRI诊断宫颈癌分期标准为:Ⅰa期:表现为低信号环,存在轻微异常信号或正常信号;Ⅰb期:表现为信号环,宫颈体积明显增大;Ⅱa期:信号环不完整,阴道上1/3位置信号呈现为明显异常,宫颈穹隆位置信号消失;Ⅱb期:信号环不完整,宫颈位置呈现为不规则或弥散性高信号;Ⅲa期:阴道壁信号不清晰,呈现略微增厚;Ⅲb期:膀胱、盆腔壁呈现为异常增高信号;Ⅳa期:膀胱、直肠壁增厚,信号增高,边界不清晰;Ⅳb期:骨盆结构、肌组织信号异常,且出现周边大范围转移病灶[1]。

1.4 统计学方法: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诊断效果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诊断效果:MRI检查对宫颈癌诊断总准确率及对Ⅱa期及以上分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细胞学检查相比明显较高,χ2=3.922,P=0.048;χ2=9.245,P=0.002。见表1。

2.2 MRI对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诊断效果:病理检查及MRI对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检出状况分别为38、35、13、12例;30、27、15、14例。实施MRI对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92.1%、92.3%、90.0%、93.3%。

3 讨 论

宫颈癌临床发生率呈逐渐升高且向年轻化方向发展趋势,近年来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重要恶性肿瘤疾病。化疗、放疗、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常用方式,但宫颈癌早期患者临床症状不显著,易延误患者的治疗;且不同分期患者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及时了解患者宫颈癌分期,为患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及治疗时机是当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重点[2]。病理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但该检测方式具有一定创伤,且检查费用较高,检查限制性较高[3]。细胞学检查是当前临床进行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常用方式,诊断效果显著。但宫颈癌患者不同分期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采取细胞学检查对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诊断较为困难[4]。MRI检查过程较为简单,具有无创性,图像分辨率较高,不仅可清晰显现患者病灶状况及周边组织状况,辅助患者的病情及分期诊断;且MRI检查可了解各部位解剖层次状况,进一步了解患者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状况,有效弥补FIGO分期标准的不足,辅助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价[5]。

本次研究MRI发现3例Ⅰb期宫颈癌,局限在宫颈黏膜层并向腔内突出,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高信号黏膜层消失且结构模糊,T2WI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低信号,宫颈肌层中等信号且宫颈肌层结构完整,与癌性病灶对比鲜明,增强扫描后癌性病灶不均匀强化,与中等强化的宫颈肌层形成明显对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Ⅰb期微小癌性病灶的检出率。此外,本次研究有1例Ⅰb期患者漏诊,是因为该例患者宫颈黏膜层不均匀增厚但宫颈肌层完整,因此误认为是宫颈炎症而出现假阴性。Ⅱ期患者以癌性病灶突破宫颈肌层为主要标准;Ⅱb期有明显的宫旁浸润,影像学表现为宫颈周围脂肪层毛糙浑浊,或软组织肿块突向宫颈外界,本次研究MRI诊断出的Ⅱa期和Ⅱb期均呈现DWI中等信号,T2WI信号增高,癌灶边缘毛糙,宫颈肌层脂肪间隙不清;Ⅲ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宫颈癌盆壁受侵,且宫颈周围脂肪间隙小时,盆壁肌毛粗糙,因此T2WI或DWI呈明显高信号,可以此来判断盆壁受侵。Ⅳ期宫颈癌则以盆腔内可见明显的淋巴结肿大为主,本次研究5例Iva期患者扫描后均有不均匀性或环形强化,淋巴结肿大。

综上所述,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淋巴结转移、周边组织浸润状况,有效辅助患者治疗方案制定,运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肌层状况宫颈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安全感,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