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术式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运用

2018-08-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开腹

熊 敏 蒋 鼎

(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 遂宁 629000)

在医院妇科临床上,子宫肌瘤属于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开腹手术就是传统的一种术式[1]。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使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逐步被运用,这种术式具备了术口美观、微创、以及小创伤、术后恢复迅速等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妇科临床医师的青睐。但是,对于一些巨大型的子宫肌瘤患者,该术式很可能对手术术野形成一定影响,直至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手术的诞生,才有效规避了这个问题。我院对收治的巨大型子宫肌瘤患者积极运用了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手术进行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总结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100例患者均属于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作甲组与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患者年龄在31~55岁,平均(42.8±3.0)岁;B超检查结果提示子宫的纵向经线是(15.5±3.5)cm、横向经线是(12.0±2.0)cm。乙组患者年龄在30~58岁,平均(45.0±2.8)岁;B超检查结果提示子宫的纵向经线是(15.2±3.4)cm、横向经线是(11.8±2.1)cm。入选对象子宫活动未见粘连,无子宫内膜、宫颈恶性病变;排除盆腔术史及腹部术患者、排除阔韧带肌瘤、子宫颈肌瘤、附件病变患者,患者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提示可进一步比较,P>0.05。

1.2 手术方法:甲组患者在良好的硬膜外麻状态下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开腹术标准进行,具体步骤为:取患者的仰卧位,并在下腹部位作一条纵切口,常规开腹后进入患者的腹腔,然后采取已经稀释过的垂体后叶素进行局部注射,观察患者子宫肌瘤的位置及大小、数量,然后逐一进行肌瘤剥除,再需采取可吸收线给予缝合。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切口缝合表面涂抹上适量生物蛋白胶,避免发生粘连,最后进行常规的消毒、止血、关腹、缝合即可。

乙组则接受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手术治疗,内容为:采取气腹针于患者脐孔上缘进行穿剌后建立二氧化气腹,然后在脐轮上缘的3~5 cm部位进行穿刺并将腹腔镜置入,然后留置尿管厚经患者的阴道确定举宫杯放置位置,并取患者头低足高体位。如果患者的子宫前、后壁以及子宫底或者阔韧带、子宫峡部、侧壁等特殊部位的肌瘤对术野造成影响,需在排除患者给药禁忌后注射12 U的垂体后叶素,然后再将肌瘤剔除并借助超声刀切开膀胱腹并返折,将膀胱下推倒举宫杯上缘下约1 cm的部位。将宫旁疏松的结缔组织分离后将举宫器推向上方,促进推移子宫而使动静脉暴露,采取双极电凝后借助超声刀将双侧子宫的动静脉切断,包括主韧带以及子宫骶骨的韧带等。然后借助举宫器将穹隆顶起并打开,使举宫杯长缘旋转并暴露子宫侧穹隆,依次打开两侧穹隆直到与穹隆进行汇合,行子宫离体操作并将其切除剥离后取出[2]。

如果患者属于大子宫肌瘤,需要先对其双侧的附件处理后再将举宫杯退出,并保留举宫棒。结合推结器一号线对子宫颈内口套扎后阻断动脉血流。将患者腹部切口向下左下腹扩大至1.6 cm,防治电动子宫粉碎器或旋切子宫,对动静脉双极电凝后松解套扎,再离断穹隆、子宫离体后切除,经阴道取出来。将纱布装入无菌的橡胶手套后填塞阴道避免漏气,通过腹腔镜用可吸收线对阴道的残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后冲洗腹腔并在盆底留置引流管,将器械取出后消除气腹,对腹壁切口进行缝合即可。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然后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如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

1.4 数据统计处理: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处理, 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P<0.05提示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甲组,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比较(±s)

表1 两组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比较(±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 切口长度(mm)甲组 50 107.5±10.8 223.0±20.1 7.1±1.0乙组 50 92.0±10.5 110.8±8.2 3.0±0.6 t 7.2762 36.5470 24.8599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乙组手术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甲组,P<0.05,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s)

组别 例数(n) 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的时间 住院时间甲组 50 3.0±0.8 2.8±0.7 6.8±1.0乙组 50 1.7±0.5 1.5±0.5 5.0±1.1 t 9.7439 10.6859 8.5617 P<0.05 <0.05 <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乙组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是0%;甲组术后出出现3例切口感染,发生率是6.0%,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生率,最高可达到50%,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子宫般肌瘤呈现出白色,且有包膜包裹,和周围的正常子宫组织具有明显的分界,所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肌瘤的大小、数量等。目前,腹腔镜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将该技术与子宫切除手术联合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对于巨大子宫肌瘤,能够显著改善传统开腹术中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慢以及并发症多等做多不足[3]。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甲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采取改良后的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手术,提倡先游离并阻断子宫的动静脉,处理宫旁的组织后再行腹腔镜术,这种方法能够控制手术出血量,与此同时还对肌瘤影响术野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解决,依据患者的子宫情况对子宫肌瘤的具体位置进行分类处理,先对子宫底以及子宫前后壁或者子宫峡部、阔韧带、侧壁等特殊位置的肌瘤,通过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将肌瘤剔除,解决了手术视野受限的问题,便于手术进一步开展[4]。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分别是(92.0±10.5)min、(110.8±8.2)mL、(3.0±0.6)mm;显著优于甲组的(107.5±10.8)min、(223.0±20.1)mL、(7.1±1.0)mm,P<0.05,可能是由于改良后的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手术与传统开腹术对比,前者手术时无需将切口及旋切扩大,这一来能够显著够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与此同时又能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5]。可以说,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术式将腹腔镜在大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及时克服,有效规避视野不清、容易出血等问题发生。

综上,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积极采取改良后的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手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创伤,且术后恢复效果好,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开腹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