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耳聋患者心理及听力的影响

2018-08-17江明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伤性耳聋听力

秦 多 江明明 鞠 芳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大连 116021)

创伤性耳聋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耳科疾病,外伤后导致颅内、颅底、内耳、鼓膜的病变,诱发声波传导异常及听觉敏感性降低,临床多伴随耳鸣、眩晕、平衡功能紊乱等症状[1]。传统护理方案以通过建立文字、肢体语言沟通,完成患者日常治疗及听力检查,无法平稳患者恐惧焦虑情绪,情绪受到巨大刺激后也可不同程度的影响听力恢复[2]。目前通过对创伤性耳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完善并稳固与患者的交流,解决患者治疗困难并了解患者的痛苦[3]。我院通过对创伤性耳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可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创伤性耳聋患者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组均通过信封法进行,试验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其中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2.1±5.4)岁,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3.2±5.6)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均符合《耳鼻喉疾病规范化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外伤史,听力下降或严重障碍,交流困难,交流音量提高;耳痛、耳聋、外耳道可见少量出血;不同程度鼓膜穿孔;声导抗测试结果异常。

1.3 排除标准:①伴随其他严重创伤性疾病患者;②伴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③严重意识障碍患者;④白血病及肿瘤疾病患者。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焦虑评估水平,电测听水平变化情况:显效:听力水平明显提高,电测听气导听阀提高>20 dB;有效:听力较前有所改善,听阀提高10~20 dB;无效:听力无改变或下降,听阀提高<5 dB。

1.5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通过SDS焦虑评估问卷评定情绪水平,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治疗前后根据听力测定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通过影像资料向患者宣教疾病进展及预后,观察患者其他不适症状并对症处理。试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包括:①环境护理干预:创伤性耳聋患者多为突发性听力下降,无法接收外界信息,内心难以适应并接受事实,对治疗及预后迷茫而恐惧。护理人员通过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氛围,消除患者内心恐惧与焦躁,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及焦虑感。为患者放置书籍、报纸及影像材料,维持患者心情愉悦、平稳。②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进展、治疗及预后情况,消除患者心中疑虑,树立积极的治疗依从性及信心。医护人员不断提升沟通技巧,主动、积极、耐心的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③听力测定护理:在声导抗与纯音测听时,操作轻柔、熟练、准确,配合积极的肢体语言以平缓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帮助患者以平稳的心态认真完成每次听力测定。维持测试仪器及患者耳道清洁,对双耳进行高频、中频、低频声音感知测定时,需不停提醒患者是否听到声音,以确保准确性。在患者焦躁时停止测定,每次电测听检查时间不超过20 min,声导抗不超过15 min,随时询问患者耐受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听力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创伤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及交流造成了巨大影响。疾病发生突然、意外,病因复杂,患者可因疼痛、眩晕、听力障碍等影响造成内心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4-5]。本文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耳聋患者60例,应用优质护理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变化情况及听力测试结果,结果证实高效的优质护理方案可明显减轻患者治疗及测试过程中的情绪波动,促进患者与外界交流,提高治疗信心及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听力测试的敏感性,提高临床疗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及听力变化情况

猜你喜欢

创伤性耳聋听力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