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资源优势,将课程育人落到实处

2018-08-17

教育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前门天坛老字号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首传唱不衰的《前门情思大碗茶》,承载着游子对于故土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也使前门这一京城的地标性区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教育。始建于1868年的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小学,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为传承优良办学传统,使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绽放出更加璀璨亮丽的光彩,当代前门小学人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打造“自主教育”办学特色,构建“本真文化”,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教育理念得以有效落实、促教育目标得以更好达成呢?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理论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为此,前门小学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特色课程,通过促进每一名学生自主发展的多领域、多主题、多层次、可选择的“前门课程”和“天坛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促进其实践探究、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使“自主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施特色课程,践行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以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并提出“准确把握规律性,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即改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其中,“课程育人”被置于首要地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要思考和践行的一道重要教育命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了明确要求。该体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提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养框架,突破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倡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指出,学校课程设置应“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丰沃土壤。

基于上述种种理论和现实需要,我们将特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以充满文化底蕴,洋溢现代气息,融感悟、体验、调查、分析、学习与表达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奠基。

前门课程:向传统致敬,向未来进发

前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正南门的俗称。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是老北京老字号的聚集地。老字号是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商业文化,而且具有极大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价值。探寻老字号的过程,也是学生体味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过程。而且,当前作为首都核心商圈的前门大街开始以新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京味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作为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学生该如何客观地面对这一现象,如何思考并提出自己对于老字号建设的设想,如何作为传播者更好地把前门大街介绍给全世界,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参观老字号

>>服饰文化

>>茶文化

>>行走三里河

传承与创新,正是学校“前门课程”开发的两条主线,它由“寻·访前门”和“魅力前门”两大系列课程构成。我们旨在拓展校内外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其积极体验,主动实践。一方面,了解以前门大街为代表的京味文化、商贾文化、民俗文化等,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基于多样主题开展自主学习,形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积极思考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如何宣传京味文化,并帮助老字号应对挑战,以更好的姿态走向广阔的世界舞台。

“寻·访前门”系列课程,定位于带领学生走进前门大街,游走街巷,感受胡同文化;走进老字号,参观、了解老字号的精湛工艺。该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于一砖一瓦、一丝一缕中去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课程主题包括京味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商贾文化、美食文化、历史变迁等。在这些主题下,学校设置了“京城之魂——南北中轴线”“雄伟壮丽的前门建筑群”“传统节日中的老前门”“会馆——胡同里的驻京联络站”“前门外的戏园子”“前门百年老字号”“老北京小吃”“从老照片管窥前门地区的交通变迁”等内容,使学生以前门为基点,涉猎相关的文化领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魅力前门”系列课程,定位于引导学生在前期寻访前门的基础上,围绕创新这一关键词,提出自己的研究小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基于某一项目设计实施方案,所涉及领域包括老字号的变迁、老字号的创新、某一老字号的成功之道、我为老字号提建议、建筑的特色和实用性、建筑中的数学问题、前门大街的由来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积累,提出研究课题,做自己最想做的、最了解的、最擅长的。

“前门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小学阶段的多门学科,学科覆盖率达 89%。课程以主题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联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我们对学生参与“前门课程”的学习成效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对学生每次活动中的活动表现自评(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创新精神等内容)做出评价;也对小组最终完成的小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如“魅力前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就是每个探究小组上交一份研究报告。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交出了《千层底——盛锡福》《品花茶——张一元》《胡同中的学问》《京味小吃的营养价值》等精彩的研究报告,其精巧的用心、严谨的逻辑、丰富的内容,令人赞叹又欣喜。

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和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使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前门课程”并切实获益其中。在学生幼小的心田中,前门文化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孩子们为身为前门人而自豪,更决心把前门文化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天坛课程: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营建,前门小学确立了多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天坛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学校的资源单位,天坛为学生走近中华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同时天坛的建筑、植物、生物及特殊的生态环境等都是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主题,这就为学生的主动体验、积极合作、自主探究提供了广阔空间。

学校以天坛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主题类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是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天坛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人物艺术、传统风俗、自然环境等,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树立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二是通过“天坛课程”的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使其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以及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在“天坛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努力做好几个结合。首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围绕“天坛”主题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使用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其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天坛,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能力。再次,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中秋节传统风俗文化研究等。最后,将各种资源和多种方式相结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社区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整合教师资源,利用学校教师的特长,让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我们以“天坛”为主题,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人物艺术、传统风俗、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开展主题式的实践活动课程。天坛系列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涉及四个领域,即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生活健康和艺术审美。基础课程要求全员参与,拓展课程由学生选修,探究课程由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基础课程包括“天坛文化”“走进天坛”“天坛双语导游”等内容;拓展课程包括“天坛中的数学现象”“天坛中的科学现象”“天坛中的体育文化”“天坛中的动植物”“天坛中的文物保护”“天坛中的书画”等内容;探究课程包括“天坛建筑的奥秘”“天坛植被调研”“天坛的祭天文化与传统习俗”等内容。这些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体育、美术等多个学科,关注兴趣,立足实践,着眼创新。在评价中,学校力求从各个层面对师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态度、体验、知识的应用和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方面,主要评价教师对实践活动的规划与设计、组织指导、管理协调与应变能力以及评价导向是否正确。提倡协调研讨式评价,即采取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将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通过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自我,对学习成果进行准确评判,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与外国友人交流

>>画古树

>>参观神乐署

皇家气象,蔚为大观。在天坛这处世界上现有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中,孩子们聆听历史回响,探究天地万物,于时光的流转中,丰盈着知识和阅历的行囊,强健着追逐梦想的羽翼。

结语: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前门小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既注重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又注重学习内容的适切性;既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又注重学生发展需求;既注重习得过程感受,又注重启发深度思考;既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又注重评价的引导性和可持续性,以“前门课程”和“天坛课程”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丰富的营养。2018年4月,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校,这更坚定了我们以综合实践课程创品牌,让学生练就真才智、实现真成长、展示真风采的信念与决心。前门小学将继续在课程园地中精耕细作,使那些从红墙碧瓦下走出的孩子,都能怀着火热的中国心和浓浓的中华情,做好当下,放眼未来,舞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精彩。

猜你喜欢

前门天坛老字号
中华老字号食品包装设计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天坛之美》
TEST OF TIME
江淮瑞风车门玻璃可下降不可上升
不要理他
比英语八级有趣的“九级”英文句子
浅议前门商业街的升级战略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