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止儿童使用手机有道理吗

2018-08-16

南方周末 2018-08-16
关键词:教育法卢梭法国

王庆峰

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完全,满脑想着玩耍与放松,必要时施加权威,是负责任的体现

2018年7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按照新规,在校小学生和初中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时均不得使用手机,除非出于教学目的,或是残疾儿童的特别需要,高中阶段可自愿执行。法国国民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朗凯说,此前出台过手机禁令,但未能全面铺开,这次执行到位,希望给法国社会及其他国家传递出一个信息。

法国是“自然教育法”的滥觞之地,写出《爱弥儿》的让·雅克·卢梭旗帜鲜明地指出,“教育即生长”。也就是说,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他还作比喻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个说法是很诱人的,因为它表明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平等的契约关系,子女能不能玩手机,应该是他的自由,由不得父母决定。迄今为止,许多支持手机禁令不能“一刀切”的看法,大都源于这样的理论。

卢梭的错误在于高估了人性,只问一句,同样面对手机,成年人能保持自律吗?根据法国媒体报道,86%的青少年拥有手机,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滥用手机,如果任由他们“自然生长”,结果不堪设想。卢梭们的这种文人思维,托克维尔有着精确的形容,“对以新奇、别出心裁、自成一格的方法改造制度有着同样的趣味;同样也轻视严厉的事实”。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没有充分地顾及现实——真实的情况是,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完全,满脑想着玩耍与放松,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不见得会转化成想象中那股阳光向上的力量。凭依我们的人生经验作判断,这恐怕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了。

想起一则例子。物理科目在中国新高考中显露出“遇冷”趋势,作为首批试点省市,上海选择物理的考生仅占总人数的30%;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中,只有8万人选考物理。那么弃选物理的人去哪了?答案是技术、政治、历史,原因是它们多是背诵科目,相对简单。仅凭着兴趣作选择,学生们恐怕不觉得这样的做法有问题,然而过来人的经验表明,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数理逻辑的重要学科,学点物理和数学,将一生受用。基础教育的意义,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非常关键。事实上,很多贪图享乐的学生日后都会后悔,并且教他们的孩子更加用功读书。

法国在学生使用手机上如此不宽容,必然要饱受非议,然而从世界各地的教育经验来看,不能不说这可能是明智的。随手举例,有非常多的前车之鉴:日本曾大力推广“宽松教育”,削减学习内容和学校时间,结果大家的学习意愿迅速衰退,由此产生了“宽松世代”,痛定思痛,日本决定告别“宽松教育”。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邀请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中学,进行了为期4周的中英教育大对决。4周后,中国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势碾压其他班级的学生。英国人大为震惊,当即决定改变自己的“自然教育法”,宣布将在未来4年投入4200万英镑,在8000所小学推广“上海模式”。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在执行中。

基础教育阶段完全放任自由是不应该的,必要时施加权威,是负责任的体现。我想,这应该就是此次法令传递出的信号。 (作者系媒体人)

猜你喜欢

教育法卢梭法国
职业教育法大突破:取消普职分流
《职业教育法》修订进入“倒计时”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人生的最高哲学
莫奈《睡莲》[法国]
大师的弯腰
教育信息化写入《教育法》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