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职爸爸,正在萌芽

2018-08-16本刊编辑部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8年8期
关键词:郎朗全职家庭

本刊编辑部

以前,“全职爸爸”这个词就是“天方夜谭”。“一个大男人,居然在家带孩子”“没出息”……社会上对全职爸爸总有些异样的眼光。现在,开明的社会允许多元化的家庭配置出现,全职爸爸正加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早在十年前,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就发布了首份“父亲研究实证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配偶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生活”的前提下,有13%的男性愿意当“全职爸爸”,他们认为“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比埋头赚钱更为重要”。其实,在欧美地区,全职爸爸相当普遍,上班时间在公共场合常常能看到正在逗孩子玩的爸爸,甚至在一些工作场合,还能见到妈妈认真开会、爸爸在门外哄孩子的趣味场景。今年年初,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就告知公众:等宝宝出生,爱人克拉克将会成为全职爸爸。

今天的中国,虽然全职爸爸从数量上来说还算小众,但这一群体慢慢壮大则是不能左右的趋势。在社会层面上,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女性角色越来越多地从家庭转移到社会,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全职爸爸的出现不足为奇。其次,从家庭方面来说,没有合适的人选带孩子,而妻子工作过忙、且收入比自己高,长辈对小孩的过分溺爱可能阻碍孩子的发展,出于对孩子负责任,很多父母愿意自己带孩子;爸爸缺席了孩子的各种第一次,看着孩子逐渐长大想要弥补等原因都促使更多的爸爸回归家庭。这些人中,有的人自愿成为全职爸爸,有的也有无奈的成分。他们觉得在家带娃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其实不然。就拿“郎爸”来说,为了郎朗的钢琴事业他辞去了公职,一直陪伴郎朗在国内外求学、比赛、巡演。可以说郎朗能成为国际钢琴巨星,郎爸功不可没。

除了主观上的各种情愿不情愿,爸爸带娃客观上有很多优势。比起妈媽们温和优雅的施教方式,爸爸带娃多数是“寓教于乐”的放养模式。心理学家格尔迪就曾说:“男人较女人来讲,更具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宽容精神、求知精神,这些特点,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温柔体贴的妈妈,总能把孩子照料得很妥当,不过,总是小心翼翼,缺了点冒险精神;而爸爸则是个“大孩子”,带娃时蠢事一箩筐,但正因为如此,能给孩子带来新鲜有趣的体验。就如本期策划中的这位全职爸爸,在带儿子骑车、拍球、玩无人机等等过程中,虽然收获了无数白眼和不解,但儿子很受用且最终成效明显。

有人说,家庭就是一个小经济共同体,谁工作,谁带孩子,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性别,而是经济能力:那个更善于挣奶粉钱的,出去工作;那个愿意细心照料孩子的,就留在家里。无论如何,爸妈带娃大不同,利用好父母的差异,才能让孩子成长为健全完整的人。

猜你喜欢

郎朗全职家庭
韩国全职奶爸数量创新高
家庭“煮”夫
天才的冒险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我和郎朗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世界刮起郎朗风
我乐意做全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