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与“迹”

2018-08-15刘洪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迹象印象派肌理

1994年钟孺乾在《中国画》杂志发表文章提出,“架上绘画的精义是迹象与境界。”东汉人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到“迹,步处也。”意思是迹是鞋子的印迹,而庄子也说过“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不管庄子的论点,只要他说脚印是鞋子的痕迹就行了。“凡观名迹,先论神气。”“山川与我神遇而迹化。”“破墨山水,笔迹劲爽。”这里的迹值得是绘画作品,绘画过程和具体的画面效果。又如“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笔才一二,象已应焉。”这些中的“象”则分别代指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除此之外,我们常说的“抽象”、“具象”、“墨象”等等,这些词中的“象”大多是指获取象的方式和象的形态。此中可以看出,迹象作为艺术概念是美术史已有的成说,并不是哪个人的杜撰和发明,更是有许多记载和使用。

迹是什么?象是什么?我们不妨看下字典中的回答,在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列有“迹象”一条,解释为“表露出来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此推断过去和将来”。在辞海中则是有“一物作用于另一物而产生的痕迹”。而在国外的犯罪侦查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来对案件进行分析那就是“凡有接触必有痕迹。”用这句话来侦破案件。象的解释则是“形状,样子”。以上所提及迹的意思是物质化的肌理和纹理,而象则是“形象,有形可见之物”,也就是形状。很显然两者不是一回事,而两者的概念重合来泛指视觉可及的物象。

“迹”与“象”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不单单是物体的两个属性,存在在那里没有联系,并且不简单是有联系,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就像矛盾的一样相互排除排斥,相互吸引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未前提。在可视的物象中不管是自然还是艺术形象中,没有无迹的形,也没有无形的迹。在自然中“象”就是物体本身形状的体量和形状:而迹就是物体的质地与其纹理,油画创作由于其对形体与颜色的需要,整个过程都充满者预期和验证的过程,当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会去凭着经验去试想我们接下来要画上去的这一笔,能达到怎么样的效果,是否和预期的有所出入,然后会拿起画笔调制颜色,继续观察画面,将其涂抹在预定的位置。这种充满探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工作过程,正是艺术家能够在枯燥无味的创作生活中依旧保持者精力和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个对迹的形的一个调整,可以将其称之为因迹生形。物体或形象所具有的质地和肌理,也就是形所具有的迹,在轮廓线里面填充必要的色彩和肌理,而我们在拍照时和进行对照片处理时,可以对其内容变换成很多种不同的效果,如模糊、素描化、曝光等,而在电脑上的绘图软件更是数不胜数的痕迹,有自然肌理沙子、尘土、水纹,有大师风格。可以这么说只要,只要有一个形的框架,就可以在里面随意进行調配,从绘画的古典时期,到印象主义之前,形迹的创造都以写实为目标,真正的科学写实融掉了轮廓的痕迹,而填充也由平面变成了立体,以求和视觉相吻合。

古希腊艺术之所以成为后世最美好的记忆和最理想的楷模,其标志着人类精神文化的成熟而获得历史的定位,古希腊的雕塑执着于对自然的模仿,文艺复兴正式要通过复兴对自然的理想化模仿,最终实现对古希腊的追模,不管在绘画或是雕塑上,西方艺术家的心力都倾注在“象”的准确性和理想化上,艺术的最高境界是18世纪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所说的:“高尚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而绘画作品的表面和雕塑的表面,都是光洁圆润平滑,让人感觉不到制作的痕迹,除非是时间的原因而显露出的笔触和雕刻的痕迹,对于古代的制作者而言,那种粗糙的表面,只能属于尚未成熟的,技术还未完善的带着原始类型,古典的骄傲之处在于克服了粗野而开创高雅之风,而19世纪的印象派所进行的大规模的迹象实验和变革,那些暴露出来笔迹,对于看惯了古典绘画中高贵、清晰的画面的一双双眼睛而言,印象派漫不经心、涂鸦一般的画法使画面找不到完整的可以安然欣赏的形象:印象派对于象是含混,对于绘画的态度和情绪发生很大改变。他们一个比一个古怪,难以捉摸。他们靠着个人脑子里的怪念头在作画,用笔生猛,粗犷,更可以说是毛糙。这可以说是西方迹象标准的一次的重大的转折。

既然形迹意识实实在在发生过如上的变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张扬,迹的品质标准是人对其自身进行参悟和移情的结果。这是天然合理的标准,但是人的本性之中最活跃的动力是思变,人类创新求变的本能是迹象变迁的根本动力。印象主义也好,文人画也好,都这样,与后来愈演愈烈的叛逆相比,印象派只是最温和的改变,”艺术最纯粹的实质,是而且总是与自然和自然事物最大胆的背离。它是通向精神世界的桥梁在加上精神因素,如宗教,哲学的注入和导引,改变人的文化和生命眼光。出世思想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导致人对玄虚境界的向往,对人的肉体生存形式的管组,从而形成诸文学和艺术。文人画在稍后兴起,一开始就与正宗古典绘画大异其趣,这表现在两反面:功能上从比德到畅神:迹象上从实相到虚灵。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的颈部,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改变了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开阔了人的视野和观察角度 。还有一个原因,异型文化的刺激。就像西方艺术在20世纪强烈地影响了东方一样,东方艺术也在19世纪下半叶也是西方受到巨大的感染。现实绘画迹象方面;平面虚拟,放笔挥写,不似之似:而后是“禅”和神秘主义哲学的渗透。用苏珊·朗格的话说,绘画的所作所为便是要营造一个“虚幻空间”,这既说明了画家的工作性质,也说明了画面之象的飞现实性。但虚幻空间并不是绘画的终点。由迹象打成的空间,最终将为观赏它的眼睛和性来那个提供丰富而奇妙的感觉、知识和意蕴。莱热,他几乎放弃了传统油画的全部迹象技巧,而采用了硬边的线并且略加烘染的造迹方法,同时借用埃及绘画古拙的造象模式,在加上彩色玻璃画相似的色,完成了奇特之境的创造。

作者简介:刘洪涛(1992-6-),男,回族,籍贯:湖北省松滋市,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油画,研究方向:当代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迹象印象派肌理
肖静媚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新媒体时代CG插画的迹象表现
「印象派画家」金农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印象派大师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