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18-08-15张光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自主学习

张光明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自我确定学习的目标、计划、进度甚至是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小学生年龄尚小,通常都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在他们现有基础知识水平之上,给予建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以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掌握相关知识。笔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本文研究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发现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情,为学生创设多元的问题情境。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难度,一方面也能增加数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从而在问题的引导之下激发学生开展自主数学学习的兴趣。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学科,认为其枯燥抽象。鉴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自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猴子骑车的情境:猴子骑车时的车轮分别是三角形、圆形、梯形、菱形,小猴分别尝试之后只留下了圆形车轮的那辆车。这样,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会看到小猴子所骑的车其车轮由各种奇怪的图形制作而成,上下颠簸,滑稽至极而哈哈大笑。此时教师顺势提问:知道为什么小猴子会选择留下那个圆形车轮的车子吗?和其他形状的车轮相比,圆形存在哪些优势呢?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立刻聚焦了学生注意。使学生对圆形的特点产生了更深层面的认知,为之后的周长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必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入情入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2.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往往具有极强的好胜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后,必然会生发满足感以及自豪感,使数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强化数学意识——引发自主学习意识

所谓数学意识,就是指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学生有了数学意识以后,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情感,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培养数学意识,引发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有了数学意识以后,就会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

2.培养应用意识,引发自主学习意识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就是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自主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想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意识。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同一类产品的包装不同价格自然不同,经过比较之后,购买性价比最高的,这就是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表现。如,在教学“除法算式”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超市中有两种不同包装的牛奶。第一种是1000毫升装的大包装,每盒8元,第二种是220毫升的小包装,每盒2元。购买哪一种包装的牛奶比较合算?”学生通过算式:1000÷8=125(mL/元)和220÷2=110(mL/元)比较,自然得出是购买大包装更加合算的结论。

可见,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地链接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形成以数学的视角解决生活的习惯。

三、搭建探究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搭建自主操作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做数学”,操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台,以此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对这个三角形展开测量获得每一个角的度数。接着,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画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则回答第三个角的度数。由于教师每一次答案都是正确的,因此引发学生的质疑,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提问:对于三角形来说,三个角的度数究竟存在怎样的特点呢?由此引发了学生的猜想:是不是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都是固定的和?这样,便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學生有了猜想以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三角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操作方式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操作的平台,因此,有效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搭建自主探究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动平台,使学生可以结合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完成自主探究并习得新知。这一方式可以显著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性,为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自主学习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