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2018-08-15章舒文

山西建筑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防灾场所

李 文 章舒文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大自然的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城市灾害的威胁越来越大,给城市建设和人民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提高城市的安全建设,提前完善防御工作,减少这些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其中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是城市安全建设的重要一环。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主要的难点和重点集中于场地的规划选址、场地设计和设施配备上。避灾绿地的规划选址的影响因素较多,每个影响因子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大小也不同,相关文献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借鉴应急避难场所和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规划研究,对防灾避险型绿地的选址影响因子进行简单的梳理,对今后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选址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影响因子

魏博等人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原则中提到要考虑城市用地、服务半径、地形、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1]。

郑晓虹认为从安全性、适用性、可达性三方面讨论影响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的因素,从城市灾害类型、地质条件、人口分布、空间区位、用地功能(性质)、建筑质量、灾害易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2]。周兆军和郭兴利等人也认为可以从安全性、有效性、可达性三方面评价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适宜性[3,4]。

大部分研究者将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因素应该从安全性、可达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如下:1)安全性:安全保证是应急避难分散场地的根本问题,主要可以考虑场地本身的地质条件和场地周边的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选择地势总体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没防水性好,不易发生各类地质灾害;不离高层建筑过近,远离易燃易爆设施、污染源、重工业区等这些易发生二次伤害的地区。2)有效性:灾难发生后人们能否有效的在避灾场所进行避灾,这就要考虑避灾场所的抗震强度,建筑物的抗震强度越高,被破坏的越少,可提供的服务面积就越大;根据区域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安排足够的避灾面积,满足人均有效避灾面积,才能有高效的避灾服务能力。3)可达性:一方面避灾场地周围的交通发达,居民可达性强,可以提高居民避灾疏散的效率,因此要保证有安全、畅通的疏散道路连接避灾场所。另一方面,医院、派出所、消防站这些和灾害密切相关的救灾单位,离避灾场地越近,越有利于救援物资的补充和救援工作的展开。

2 公园绿地选址影响因子

以都江堰市为研究案例,运用GIS技术和多准则结合的方法选择了社会因素、用地属性、周边避灾环境关系、用地交通环境、周边设施环境5大影响因子选出了在避灾导向下的城市公园选址适宜地[5]。郑国按照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位条件、交通状况、政治社会环境、旅游接待条件六大影响因子对大型主题公园选址构建模型[6]。周媛等人利用3S技术与多目标区位配置的模型选择了4个目标因子:人口密度分布、空气污染指数、城市热岛效应、土地利用格局对沈阳市城市公园进行选址研究[7]。熊源晨指出主题公园选址受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区域交通因素以及基础设施五大因素影响[8]。任志勇认为公园选址考虑的标准一般包括环境、工程和经济三个方面:环境因素如坡度、高程、空气质量、森林覆盖和河流等因素;工程标准例如地形因素,土壤的性质、用地性质和区域的生态特点等因素;经济标准包含开发的成本、供水的条件、交通运输等[9]。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园选址因素考虑的方向不同,无法一概而论。若从避灾功能考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共同的考虑因素:

1)自然环境:公园选址也会同样要考虑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用地性质等,如果不是山地公园、湿地公园、水上公园、林地公园等专类公园,一般会选择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良好,不宜发生灾害的地区,从避灾角度考虑,这类公园绿地在建设时可以考虑平灾结合,成为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的一部分。2)人口因素:一般公园选址会考虑选址人口规模大的地区,一来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休闲游憩和人均绿地率的要求,二来保证一定的经济收益。3)交通条件:对于公园构成影响的交通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城市内公园附近的路网结构使周围居民可达性强;二是城市对外联系的交通状况,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容易吸引外来游客。社会经济:公园的选址还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能够提供的建设成本,供水条件,交通运输成本等有关。

3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影响因素

综合前两部分的选址因素分析,紧急避难场所的选址主要针对的是其抗震救灾能力,对于绿地的考虑不足,比如对于建筑的抗震强度的要求,对于绿地选址是多余的。而从公园的选址因素上看,是缺少对于其防灾避险能力的考虑,如周围的救援设施远近,避灾服务半径等。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研究避灾绿地选址规划,陈晨认为避灾绿地区位影响因素有各类避灾绿地的可达性、基础服务设施(医院、派出所、消防站)、人口分布、街区可用面积、交通可达性、用地类型以及有避灾绿地。并且不同类型的避灾绿地应该使用不同的选址思路和选址方式[10]。唐婷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安全性、有效性、可达性和功能性四方面选定了18个影响避灾绿地选址的指标,居民可达性、绿地地形地势、植被防火性、医疗机构的可达性、绿地有效避灾面积、隔离缓冲带宽度、消防站的可达性和应急用水设施是影响城市绿地避灾适宜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为地形地势与居民可达性[11]。因此,本文综合了应急避难场所和公园选址的不足,结合两种选址思路得到以下几个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以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用地性质、周边建筑密度、植物配置等。2)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城市建设规划的方向,社区分布,人口密度分布、可以提供的建设成本。3)其他避灾场地:城市的避灾体系主要包括绿地、学校、体育馆、广场,考虑服务域会重叠的因素,在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选址时要考虑其他避灾场地的位置。4)周边其他设施:对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选址有影响的设施包括对避灾有利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对避灾不利的危险设施两类。基础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医院、消防站、派出所等。不利设施包括:高架公路、铁路、桥梁,易燃易爆、核放射物,高压输变电线路和高大建筑物等,选址时因尽量远离这些不利设施。5)交通环境:交通环境因素需要考虑周围居民的可达性,周边道路等级和停车设施的位置。6)避灾绿地类型:考虑紧急避灾绿地、固定避灾绿地、中心避灾绿地不同的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和到达时间,例如,应该考虑在城郊建设中心避灾绿地选址,因为其有足够的用地以供大面积的场地建设。而小型的紧急避灾绿地则应以避灾居民第一时间能够到达为目标,不仅需要考虑人口规模分布,还应考虑其空间布局的均衡性。

4 结语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选址的影响因素众多,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和公园绿地的选址影响因子,总结了环境、社会经济、其他避灾场所、周边其他设施、交通环境、避灾绿地类型六大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普遍认为人口密度、交通可达性、服务半径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城市本身的基础条件,灾害类型对这些影响因子进行筛选,选择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绿地的规划选址,才是高效合理的进行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选址的正确方式。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防灾场所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