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王剑承载了多少春秋时代的信息

2018-08-14于蕾吕逸涛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6期
关键词:夫差越王勾树枝

于蕾 吕逸涛

君子剑文化的重要载体

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文物,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出土时,剑插于黑色漆木剑鞘内,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8字的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说明它是越王勾践的青铜剑。这把剑全长55.6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圆茎中空,茎长8.4厘米。剑格宽5厘米,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身长47.3厘米,两面满饰黑色菱形几何花纹。

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无与伦比,集当时各种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于一体,代表了当时吴越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刚柔相济,既坚韧又锋利的特性,使越王勾践剑成为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

卧薪尝胆铸春秋

公元前6世纪中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征战频繁。当时,地处中原的各国内政动荡,而地处南方的楚、吴、越之间也开始了激烈的征战,一度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吴国在今江苏南部,都城为吴(今江苏苏州);越国在今浙江北部,都城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先是吴楚争霸,而与吴国相邻的越国,则常趁吴忙于攻楚之际,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常允逝世,王子勾践即位。伐楚获胜回国的吴王阖闾趁机大举兴兵伐越。年轻的越王勾践用奇谋大败吴师,吴王阖闾负伤而死。两年之后,阖闾之子夫差再兴重兵伐越,替父报仇。越国大败,勾践请降,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許降撤兵。从此,勾践沦为吴王夫差的仆役,为吴王“驾车养马”,执役三年,忍辱负重,历经磨难,终于赢得夫差信任,获释回国。

勾践回国之后,不忘会稽之耻,“方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一面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一面在贤大夫范蠡、文种辅佐下改革国政、振兴经济。经过十余载的励精图治,于公元前482年东山再起,兴兵伐吴。

公元前473年,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勾践沿夫差的路径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藤县),“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

春秋战国,时局动荡,为了应付连绵不断的战争,各诸侯国不断改进和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武器,进行着一场空前的“军备竞赛”。各国都拥有铸造青铜剑的能工巧匠。吴越之地,自古便是剑气纵横之所在,以精绝的铸剑技术而名闻天下。据《越绝书·宝剑篇》记载,当时的宝剑鉴赏家薛烛这样评价越王勾践的“纯钧”剑:“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观其钣,灿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职冰释……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一物。”

春秋霸主最后的遗珍

越王勾践剑出土于1965年,在它的今生故事中,1977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在那一年,它由专机专人护送至上海,接受质子X荧光无损检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接受这种检测的国家级文物。检测成果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越王勾践剑的研究热潮。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许多猜想还悬而未决。

40年后的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启动了“越王勾践剑的二次科学研究”。即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无损检测。

第一项研究成果——终于找到了通往越王勾践剑微观世界的大门。我们把越王勾践剑放到500倍的显微镜下拍了上千张显微照片,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才拼接成的全景图,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在放大500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一种黄色的部分,那是它的剑刃,还可以看到像树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的结构,这个叫“树枝晶”。这就是勾践剑的细胞,这种细胞,是金属里面的“金相组织”。通过这种叫作树枝晶的金相组织,可以对它的铸造工艺以及它里面的合金成分进行推测和研究。也就是说,我们相当于拿到了解开越王勾践剑制作工艺之谜的一把钥匙。我们从观察树枝晶就能看出来,剑刃和剑身的树枝晶是连成一片的,这说明金相组织是连贯的,即剑身、剑刃是一次铸成的,这是一把一体铸成的剑,用的材料是一样的。这也就推翻了前人“剑身与剑刃选材不同”的结论。

第二项研究成果——解释了越王勾践剑为什么“千年不腐”的原因。越王勾践剑深埋地下2400余年,1965年出土时竟寒光醒目,毫无锈蚀,剑刃锋利到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些谜团吸引了大量学者苦心钻研,试图揭开蕴藏在千年古剑身上的传奇。之前曾有一种猜测是:这把剑千年不腐,是因为经过了硫化处理。但这样的观点也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还是有待考证的。我们在这一次的研究当中有一些新的发现,跟越王勾践剑同一个墓葬出土的其他两把剑,剑身表面都含有硫,我们发现,有硫的地方其实腐蚀是更严重的,也就是说硫化处理根本不是它“千年不腐”的原因。

经过这次的研究总结,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剑本身的选材合适,铅含量很少,因为同墓葬铅含量高的器物都腐蚀严重;第二,墓葬环境好,隔绝了空气;第三就是勾践剑带着剑鞘,对它是一个双重保护。应该说,就是这三点造成了它的“千年不腐”。

第三项研究成果——越王勾践剑真容大还原。在500倍的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剑身的菱形纹。中间那个黑色凹槽的地方,边上白色条纹的部分是整体塌陷进去的。我们推测,它是用了“铸槽填锡”的方式制作的,也就是在铸剑的时候,先在剑身上铸了菱形纹凹槽,再在这里面填上锡。因为锡是银白色的,青铜是金黄色的,按照我们的推想,2500年前的复原图,应该是黄白色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黄黑色,这是经过2500多年腐蚀的结果。如果不通过科技的手段,估计后人对于国宝本身的样子,永远都像蒙着一层纱。今天通过科学检测,我们离越王勾践剑的真相又近了一些。

猜你喜欢

夫差越王勾树枝
卧薪尝胆
任性的自恋,隐忍的自强
西施的爱情
树枝变虫虫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树枝贝壳花
成功与树枝
西施
成功与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