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水资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综合后评价研究
——以文峪河灌区为例

2018-08-13雷坚锋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续建节水逻辑

雷坚锋

(文峪河水利管理局,山西 吕梁 032100)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建造了大量的灌区水利设施,随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大部分灌区存在配套设施老化严重、长期投入不足、水资源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地的农业生产需求[1-2]。1998年起,开始对各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和改造,各大型灌区变化非常大,有必要对续建和改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便弄清改造成果和相关制约因素,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改造提供决策依据[3-4]。

张会敏等利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灌区节水改造效果多层次多目标模糊评价模型,对黄河地区的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进行了效果综合评价[5]。纪立民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入手,分析评价了蛤蟆通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工程效益[6]。邵付伟通过分析输水、输沙、环境等因素,对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7]。

文峪河灌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始建于1954年,同样存在配套设施老化、水资源损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8-10]。1998年便启动了对该区域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关于文峪河续建和节水改造效果的后评价研究比较鲜见,为了摸清现有设施的工程效益,对该区域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进行了后评价分析,以便为该区域的后续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1 工程概况

文峪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41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31万hm2。灌区内各级灌溉渠道1013条,全长1311.34km,建筑物3177座。已防渗渠道272km,防渗率为21%(其中:干渠总长168.66km,已防渗123.89km,防渗率73.46%;支渠总长105.53km,已防渗68.08km,防渗率68.51%),改造配套建筑物987座,配套率为31.1%。

2 评价体系的建立

2.1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评价理论

工程项目的评价按照时间点可依次分为项目前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的开展主要基于2个思想:可持续发展和系统控制思想,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管理者与工程用户体验相结合、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和目标多元性等特点。通过项目实施结果与项目目标的对比分析,形成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工程不断趋于项目目标,即为项目后评价中的闭环系统控制理论,如图1所示。

图2 逻辑框架法基本结构

图1 项目后评价中的闭环系统控制

2.2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评价方法

根据后评价理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后评价方法主要分为3大类:①统计预测法,即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和预测各要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具有客观、可信度高的特点,但很难精确测量定性问题;②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法,前者是将实际结果与前期可行性研究、评估目标做比较,后者则是剔除无关因素影响;③逻辑框架法,即通过逻辑分析,将各因素划分为“宏观目的、项目目标、项目产出、项目投入”4个层次,并通过对应的客观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及假设条件等来构成基本的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

2.3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文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工程特点,从既定的评价角度出发,确定得到相应层次下的后评价内容,按照逻辑分析框架方法,将工程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整理,得到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逻辑评价模型框架,见表1。

3 评价结果

3.1 单层指标达标情况

(1)宏观目标层。改善恢复过后,灌区改善面积区粮食增产3000kg/hm2,恢复面积区粮食增产4500kg/hm2。水果增产12000kg/hm2,经济作物增产9000kg/hm2;人均农业收入由规划基准年的1748元增加到2437元。

(2)具体目标层。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509万hm2,恢复灌溉面积3000hm2,分别完成规划量面积的68%和37.5%。

(3)产出层。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43提高到0.554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269提高到0.4438,渠系水利用系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骨干渠道年节水量分别达规划预期值的85.35%、75.86%、55.33%。

表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逻辑评价模型框架

(4)投入层。工程资金投入情况统计如图3所示。文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累计下达投资计划33747万元,累计到位资金28117.83万元,占累计下达投资计划的83.3%,累计完成投资27948.83万元,占实施方案批复投资的82.8%,占规划骨干工程投资的83.1%。

图3 资金投入情况

3.2 后评价逻辑框架

工程效果后评价主要研究产出层对于目标层的贡献度,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根据文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宏观目标、具体目标和产出3个层次指标的达标情况,建立了该灌区后评价的逻辑框架,见表2。

表2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效果后评价逻辑框架

3.3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从上文分析可以得到,文峪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仍然存在如下的问题: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全部到位;建设阶段地方协调困难;渠系整体效益不能全面发挥;水价不到位;水管体制改革不彻底。

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落实配套资金主体责任;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剩余骨干工程和田面工程投资力度;逐步实现供水成本价;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理顺人才引进机制。

4 结论

本文采用逻辑框架法对山西省文峪河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进行了后评价研究,该灌区在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经济收入、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资金不到位、效益欠佳等一系列问题,这在未来灌区工程的进一步开展中需要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续建节水逻辑
坚持节水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节水公益广告
逻辑
节水公益广告
创新的逻辑
节水公益广告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汲东干渠续建配套施工过程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对策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