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2018-08-12王雪奎

商情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风险

王雪奎

【摘要】普惠金融很早就已经提出,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却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随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似乎有了更好的解决途径,本文旨在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从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风险 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风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似乎有了新的解决方法,如P2P网贷、众筹、大数据风控等。本文就以大数据风控为例,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影响。

一、大数据风控

(一)大数据风控的概念

大数据风控即大数据风险控制,是指通过运用大数据构建模型的方法对借款人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提示。

传统的风控技术,多由各机构自己的风控团队,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经验控制。但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大力提速,传统的风控方式已逐渐不能支撑机构的业务扩展;而大数据对多维度、大量数据的智能处理,批量标准化的执行流程,更能贴合信息发展时代风控业务的发展要求。

(二)大数据风控的优势

首先,自动化完成小微企业的在线信用评估。大数据技术通过增加对小微企业评价的维度,开拓不同数据来源,整合“银行信贷数据”、“政府数据”及“外部公开数据”共同构成企业行为大数据,据此来还原企业真实经营的行为特点和经营状况。尤其对于轻资产的小微企业,在没有信贷记录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全息风险画像进行信用水平的全面评估,有效识别信用风险,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小微企业融资覆盖面,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其次,实现针对小微企业的“纯线上”信贷操作。在此模式下,小微企业无需任何担保,可通过信用评分来获取信用贷款。将企业贷款的申请、审核、放款等流程逐一放在线上进行,极大降低了向传统金融机构贷款流程的周期性。通过大数据征信,小微企业可快速便捷申请到贷款,同时放贷款的银行也可通过金融风控模型来对借贷人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贷后的实时监控,解决对小微企业贷后跟踪难、成本大、风险高的间题。此外,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是“高频”、“小额”,传统方式来处理人工成本很高,大数据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从而为小微企业降本增效,解决融资贵难题。

(三)大数据风控的案例

目前,大数据风控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已经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风控来控制风险,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就是典型案例。

2015年6月,浙江网商银行(MYBANK)正式开业。网商银行由6家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40亿元,继承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基金。网商银行的运营思路是“轻资产、交易型、平台化”,经营模式是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交易,无线下交易团队,贷款实时审批,实时通过,实时发放。目标客户是互联网长尾用户、中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8亿农村人口。网商银行实现了如下的放贷流程:3分钟线上提交申请,1秒钟贷款到户,0人工过程干预。自开业至截止2016年3月短短8个月时间,网商银行已为80万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50亿余元,不良率为1.67%,2016年净利润约3.2亿元。

在技术层面上:首先,网商银行有一套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系统,其云服务方是阿里云,是底层技术的坚实保障;阿里云上面是金融云,提供了符合金融行业特点的高弹性、安全合规的云服务;金融云上层是金融模型,构建了包括客户模型、财务模型、产品模型、交易模型等等的金融数据。其次,在大数据获取方面,网商银行的大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蚂蚁金服,即网络平台积累的交易数据和以往发放信贷产生的历史记录,二是通过映射、集成等数据实现与外部数据的匹配。数据不仅涵盖了传统银行的“三张表”,也包括个人的消费情况、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信息等等,通过移动支付、随时支付、随处融资、随身金融咨询、人人银行等多样微观金融实践,积累巨大数据,做到全面覆盖,为网商银行在线风险管理提供可能性。基于大数据,网商银行利用“滴灌模型”和“水文模型”对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四)大数据风控的推广

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作为新型银行,太过于特别,其模式难以令传统商业银行借鉴,一般商业银行没有强烈的动机充分利用技术、大数据,因为缺少这两个因素商业银行依然能够生存,网商银行则不然,技术是其盈利,再进一步说,是生存的根本。此外,商业银行还要考虑到监管等因素。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网商银行的独特模式中得到启示。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深,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竞争,商业银行正急于拓宽自身的业务,寻求更多的盈利,大数据风控的适时出现给商业银行贷款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种方式——与以新型银行为代表的、具有强烈技术优势的金融机构合作。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競争,需要扩大利润,网商银行目前发展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比如存款的来源问题,双方存在合作的基础。

因此,商业银行给新型银行提供帮助,而新型银行给予商业银行使用大数据风控系统的权限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双方实现共赢。当然,以上只是提供了大数据风控推广的可能方式,这个过程涉及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要实现必然经过双方的仔细考虑和互相协商,最终形成的结果也可能十分复杂。

二、结语

本文所介绍的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大数据虽然在减少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金融机构承担的信用风险有自身独特的作用,但这些技术本身也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其他的风险。此外,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在推广时要根据不同的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选择对金融机构带来最大收益、最小风险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丽.普惠金融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 (8):68-69+97.

[2]邢乐成,王延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J]理论学刊,2013(8):48-51.

[3]郑志来.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研究[A]西南金融,2014.

[4]郭正光.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时代金融,2016.

[5]庞冬梅.大数据风控助力小微企业.金融时报,2016.

[6]习潇潇.网商银行与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风险
基于P2P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