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问题研究

2018-08-09饶欣柳彩莲刘军

科技资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创业能力高校大学生

饶欣 柳彩莲 刘军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国家对创业的引领和重视,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调查,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大大提升,因此,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已经日渐成为各大高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找到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出发,寻求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创业意识 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b)-0214-02

1 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其对创业的理解,找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达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的目的,特向部分高校发放了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问卷,发放问卷总数550份,问卷回收共计549份,回收率为99.8%。基于此项调查,本人将调查的结果所反映的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1.1 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模糊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认识不够全面,36.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开网店、做微商,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高校需要为大学生开设相关创业课程,对创业的基本知识进行讲授。而对于创业概念的正确理解应是:创业是创造性整合各种资源的过程,是获取利润、自我实现与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为前提,为个人提供就业机会的一种行为方式。获取利润是创业的直接目的,而创造新价值才是创业活动的本质。

1.2 大学生对于创业有念头而无行动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完全没有过创业念头的学生占到18.5%,76.3%的学生处于考虑过创业但是没有具体行动的范畴,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只占5%。这些数据表明,有创业想法并且愿意创业的大学生人数明显增加,而资金问题和创业成功率的问题是困扰着大学生迟迟不敢进行创业的深层次原因。很多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就业遇到了困难,56.9%的学生还是愿意先找工作,在工作中寻找创业的机会,认为工作1~3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

1.3 大学生选择创业是为了开创事业和自我实现

在对大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选择创业是认为创业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认为创业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享受人生自由。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因而选择了自主创业。

1.4 高校对于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93.5%的大学生都认为在大学期间接受创业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仍有38.4%的高校并未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认为本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很好的学生也仅仅占5.8%,46.2%的学生认为本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资金和项目双选平台,定期开展创业大赛,举办成功创业者的座谈交流会,听一些专业的讲座来了解创业的知识。基于此,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

2 高校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2.1 大学生创业信心及能力不足

调查数据中显示有意愿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占76.3%,但实际真正开始创业的学生只有5%,也就是说大学生对于创业普遍都存在敢想不敢做的现象,认为理想是美好的,创业现实却是残酷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不敢行动的原因除了资金的缺乏之外,就是人脉关系和创业经验的缺失,想创业但却不知道如何创业成为了大学生迟迟不敢创业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并未将关注点放在对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上。大学生普遍对创业存在着认识方面的误区,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大多数的学生把这项作为了他们选择创业的理由,明显缺乏创业的风险意识,创业能力和信心不足、对创业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科学合理可行的创业计划,从而直接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现象的发生。

2.2 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不畅

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问题就是创业资金不足。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多数大学生的原生家庭也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业资金的家庭很少。资金的短缺是大学生在创业最大的难题,并且创业初期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波折,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2.3 大学生创业的创新精神不够

由于現代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在创业时紧跟时代步伐,而一旦涉及到高新科技领域的创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及相关专业技术,风险较大,使得很多大学生都不敢轻易去触碰。据调查,大多数学生的第一次创业都会选择零售业,形式以网店、微商为主,没有太多科技含量,缺乏创新理念。更加凸显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缺乏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

3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措施

3.1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是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否具备创业意识是其进行创新创业的前提,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多数大学生创业信心不足,其根源就是创业意识不强。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创业路上具备坚忍不拔、永不气馁的精神,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积极面对创业,勇往直前。

3.2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多年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才能真正具备。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才能让学生逐渐建立和熟悉创业知识体系,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明确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自信、勤奋、乐观等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而创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还包括创新能力、社交能力、激励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应变能力、预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用人能力等,这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创业者的要求更高,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创业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也是高校最需要培养的。

3.4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这无疑是创业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重要平台。高校应以各种创业大赛为龙头,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大赛,深化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创业讲座及沙龙的形式来开拓大学生的眼界。同时,大学生在校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给与必要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经验交流是每一位想创业的学生应该重视的,通过这些课余活动,可以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创业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2):47-53.

[2] 杨道建,赵喜仓,陈文娟,等.大学生创业培养环境、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0):129-136.

[3] 张蕾.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42-43.

[4] 谭福成.大学生创业成功影响要素及有效规避风险的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6(5):29-31.

[5] 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56-76.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创业能力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