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事故多发点治理对策优选

2018-08-09朱新征

科技资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

朱新征

摘 要: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但道路设施建设和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却相对落后,这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在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治理时,怎样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进行多发点鉴别,并对事故多发点进行事故成因分析,得出综合治理方案,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治理方案进行评价排序,得出现有环境下进行安全治理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事故多发点 最优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b)-0054-02

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17亿辆,但面临的交通环境也越来越紧张,交通拥堵严重,事故频发。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交通安全越来越重视,安全整治活动也广泛展开,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依然高发,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率仍高居世界第二位,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仍是重中之重。

交通事故的发生从单一事件来看具有偶然性,但如果事故集中发生在某一地点、某段时间,或某种交通环境,我们就可以从这些集中发生的事故中找到某种必然联系,从而发现导致其事故发生的规律特性,对必然性因素进行治理相对于偶然性因素进行治理更有效,这就是鉴别事故多发点的意义。然而事故的成因多种多样,对事故的治理也需要考虑多方面,除了要方案的有效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当地的道路状况、交通组成特点、安全改善的资金支持等,没有绝对适合所有道路的方法,因此,在鉴别事故多发点之后,对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也很重要。

1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概述

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路、环境多种因素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也存在于这些因素中,可能是单一因素导致,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从表面看来,每起交通事故是随机事件,但通过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事故的发生有其规律性,有些行为或环境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因此,对交通安全的改善,需要从历史事故数据中寻找某个地点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对其提出针对性措施。交通事故的成因也涉及人、车、路、环境几个方面,其中人是主要因素,因为车辆是由人控制的,而且车辆的不安全因素是可以由人的预防行为来避免的,道路因素也可以由交通標志、标线、交通广播、智能导航等将其安全性控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只有人的行为具有不可预见性,“人”的因素是交通安全改善的重要因素。改善措施的提出也主要针对如何发挥对人的控制和制约方面来设计。

2 事故多发点原因分析

对某高速公路历史3年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找出15个事故多发点,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该路事故多发点主要有两种事故类型,一种集中发生在有大转弯和纵坡的组合线形,时间多集中在凌晨3~5时和早上6~8时,事故形态主要为尾随相撞和驶入路侧边沟,事故车型主要是货车或大客车。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进入该种线形路段前,如果驾驶员不注意减速,在车流量较多的时段就容易造成尾随相撞事故,而在车流量较少的凌晨时段,车速较快且视线不明、车辆惯性大的复杂情况下,极易发生驶入路侧边沟事故。在该类地点最根本的解决措施就是进行道路线形的改造,但也是最不可能实施的方案,因为道路一旦建好就无法进行大的线形改造,这既有工程费用的考虑,同时也有施工可行性方面的考虑,因为如果可以进行改造,一般在设计阶段就不会进行这种不良线形的组合设计。除此之外,可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加强对道路线形的引导和提醒,如加强道路线形诱导标志、夜间反光诱导标志的使用等。同时还需要执法加强配合监督,通过电子警察对该地点的车速进行严格监控,避免由于车速控制不当引发的事故。另一种事故主要是在直线路段集中发生尾随相撞事故,在直线路段,道路线形单一,容易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同时直线路段驾驶员易超速驾驶,当遇到突发状况下造成尾随相撞事故的发生。因此可对该类地点道路环境进行改善,同时对车速进行监督和控制。

3 改善措施比较分析

通过对该路多发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改造道路线形、加设车速测控装置、加强执法监督、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设置警示标志和诱导标线、加强标志标线的夜间视认性等。比较各种措施的优劣可以知道,道路线形改造是解决不良组合线形路段最根本的办法,但由于改造成本过高、施工周期过长或道路条件无法实施等原因使得这种措施的现实可行性非常差。

设置警示标志和诱导标线、加强标志标线的夜间视认性等措施可以提高驾驶员对不良线形的视认和提高驾驶员对其的重视,施工简便,对交通的干扰小,成本较低,还能很快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驾驶员的要求较高,要求驾驶员愿意配合,达到一致的安全认知,不然也起不到效果。

加设车速测控装置,可以有效控制车辆的超速驾驶行为,施工简单,效果好,但要注意限速要合理,避免引起驾驶员的反感而造成抵触,且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加强执法监督也可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方法灵活,效果明显,资金投入少,但人员投入量大,工作量大,不能持续实施。而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可以从事故根源驾驶员进行控制,资金投入少但效果有限。

4 方案比选

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管理者的改善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层次分析法把决策问题按总目标、评价准则及具体方案分解成不同的层次结构,根据每一个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某元素的优先权重计算各备选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评价准则可定为经济性、有效性、交通干扰、工期长短、施工难易等,具体备选方案为改造道路线形、加设车速测控装置、加强执法监督、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设置警示标志和诱导标线、加强标志标线的夜间视认性。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最终方案排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设置警示标志和诱导标线在该条道路上能较经济并快速实现道路交通的改善目标,因此为最优方案。其他方案在资金充足时可作为补充加强改善的效果。

5 结语

道路交通环境复杂,因此改善道路交通安全也同样不易,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进行多发点鉴别,并对事故多发点进行事故成因分析,得出综合治理方案,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种治理方案进行评价排序,得出现有环境下进行治理的最优方案,不同道路管理者可根据对各准则的重视程度对其赋予不同的权重来实现其改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鹏辉.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分析预防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 裴玉龙.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
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失真与治理对策探讨
清水河的呐喊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浅析公路桥面铺装早期破坏原因及治理方法
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研究
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