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的外延与内涵

2018-08-08

遵义 2018年13期
关键词:乡风全镇村民

文 全媒体记者 李 燕

初夏时节。

汽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唰唰”行驶,蜿蜒平坦的公路把我们带到了一处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美景处处的小山村,一座座漂亮的黔北民居掩映其中,像是洒落的珍珠扮靓了整个山村。

这是播州区芶江镇的吉心村。

◆外 貌

吉心,名字一听就让人心情愉悦。

然而,往昔的景象并非如以上文字所述的那般美景。

2016以前,吉心村还是省级一类深度贫困村,交通落后、土地杂乱、人蓄饮水困难,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烤烟种植。大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挣钱,留守在村里的常是中老年人。

2016年,贯穿吉心村的播州区旅游大道开通了,芶江镇的决策者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机遇。于是,他们决定把当时全镇最穷最落后的吉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打造,并邀请浙江大学为其进行量身规划。

修建通村通组公路、解决人蓄饮水困难、安装太阳能路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垃圾中转站、修建村民广场……这个曾经寂静而又贫穷落后的村庄,从里到外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英是从毕节赫章县嫁到吉心村的媳妇,她深刻地记得2009年第一次到吉心村时看到的景象。“那个时候路很烂,人走起很老火,房子也破得很,一下雨就拿盆放在地上接水。我们结婚后就出去打工了,很少回来”。

就在记者采访当日,张英正在给旅游大道两旁的绿化带锄草。当年,区里修旅游大道占了她家的老房子,她和老公用政府的赔付款重修了一栋3层楼的小洋房。旅游大道通车后,政府招锄草工人,张英二话不说就报了名。

“在家附近工作,又能照顾家庭,比出去打工安逸多了。我平时就负责锄草,老公在附近承包了些小工程来做,村里路修好了,环境也变好了,我们现在都不愿意出去了。”谈到村里的变化,张英有些惊讶,“没想到发展这么快。”

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然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应该是建好配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好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芶江镇党委书记何明初有着1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在长时间和农村老百姓接触了解的过程中,他发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就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等。

播州区吉心村山塘景观(何玉梅/摄)

事实上这些年来,芶江镇一直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首位,不断加强水利、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镇农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饮水更方便、出行更便捷、用电更安全。据了解,2017年全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就达7000多万元。

为加大公路建设,着力完善交通路网,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7年,芶江镇配合设计单位,完成了“通村公路”和“脱贫攻坚组组通”公路的测绘设计工作,完成了通村公路16.16公里, 和“脱贫攻坚组组通”公路年度5.86公里的任务。预计7月初,全镇路网将实现全覆盖,成为继乌江镇之后播州区第二个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的乡镇。

在安全饮水方面,芶江镇将集镇周边的村居全部纳入中心集镇管网用水,而较为边远的吉心、红山、桥村3个村,按就近原则进行规划建设。2017年,政府投入资金全力恢复因项目施工毁坏的水利设施,确保集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投资33万元组织实施了红山村大毛坡、三坝、长庆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60户28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并编制完成《芶江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新招聘巡河员7名,实施镇内河流、山塘、水库清淤除草工程,推进全镇水域生态进一步好转。

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全镇 2017年实施危房改造18户,补助资金16.3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补助资金13万元。投入资金完成红山村东山组——白岩村送村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连片打造,有力提升了乡村品位。并借力乌江古村落旅游风景区发展优势,邀请了国内一流大学设计团队精心规划、科学编制,建设吉心村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市级示范点,打造“静宿吉心”农旅文综合项目。

◆内 涵

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为芶江镇实施乡村振兴更加有了底气。

播州区苟江镇新农村(胡志刚/摄)

然而在农村,大多数老百姓的观念还停留在农耕时代,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还在蔓延,存在脏乱差现象。何明初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差距。

“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芶江镇在建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大了对乡风的整治。”2018年4月9日,芶江镇党委向全镇各村(居)党支部等印发了《芶江镇村民自治辅导员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我们成立了芶江镇村(社)民自治辅导员工作领导小组,每一位干部都是村民自治辅导员,分别包保1个或多个村民组,对村民进行乡风文明、政策法规、脱贫攻坚等内容进行辅导宣传。”何明初一边介绍,一边从办公桌上拿出这份方案。

记者注意到,《方案》里对村民自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具体负责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协助矛盾纠纷调处、收集社情民意、谋划产业发展、扎实开展监督管理、开展脱贫攻坚挂帮、实施为民代办事务、做好乡风民俗引导等,并做好走访记录。

吉心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华强除了要做好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外,还担任了半沟和岩透底两个组的村民自治辅导员。“镇里要求我们每月到组开展工作不得少于两次,作为村干部,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老百姓。其实只要把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内容宣传好,真心实意做好引导员、调解员和宣传员,农村工作就不难开展了。老百姓很多时候就是希望你能够坐下来倾听他们的想法”。从1984年起,赵华强就在村里担任会计。34年来,他已经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赵华强告诉记者,除了走访外,还要做好详细记录。例如包保户的家庭人口基本情况,房屋基本情况,收入情况等,并附上相应的照片。这样的工作方式,很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的确,或许这是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最亲密的零距离”接触,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打通“最后一公里”,更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有了更好的保障。

“赵主任,上课开始了哦,”就在记者采访赵华强时,村委会门前有人朝赵华强大喊了一声。原来,是吉心村的讲习所要开讲了。这次他们邀请了镇讲习团的同志来给老百姓们讲解如何开展农旅文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等问题。

随行采访的镇干部告诉记者,从2017年11月起,芶江镇已经把讲习所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就如何把党和政府的好声音,正能量传递到千家万户,如何让群众“明政策,知党恩,听党话”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我们结合实际,分了不同的宣讲内容,例如在白岩村送村组,以体育赛事和文艺汇演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赢得群众支持;在义源村,讲习员走进农家小院,开展禁止滥办酒席的宣讲,让群众理解支持政府工作,共同抵制违规酒席;在钩江社区,山咔咔电商企业老总张荣飞与群众交流如何发展农村电商,如何实现黔货出山,如何在家里就能赚到钱等发展门路。”镇干部如是说,讲习所成为融合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主动脱贫意愿高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芶江镇共有镇级讲习所2所,村级讲习所8所,聘任讲习员62名,开展178场次讲习活动,覆盖了全镇所有村(社),参与群众5800人次。

猜你喜欢

乡风全镇村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乡风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