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2-4模型的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8-08-08骆火红王文和王贤田董传富刘林精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全帽高温事故

骆火红,王文和,2,王贤田,董传富,刘林精

(1.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 40133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安全帽是为保护人的头部而专门设计的安全装备,它不但可以抵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且可以抵御飞来的碎片、颗粒,乃至防止低压电击或这三种危险的任何组合,还可以在酸液、其他化学剂或高温液体从头顶上浇下来时起到保护头、脸和颈部的作用[1],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在夏季,作业温度升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频繁“脱帽”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所研究的“脱帽”不安全行为包括作业时不戴安全帽、摘下安全帽、未系安全帽带或未系牢安全帽带,这类不安全行为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在我国各行各业普遍存在这种高温作业下员工频繁“脱帽”的行为,为满足一时舒适不戴安全帽进行作业、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也举不胜举。

当前国内外对预防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基本空白,但有一些关于安全帽事故方面的研究,如Li等[2]研究了个体差异、年龄和动机等对安全帽使用情况的影响;张苏等[3]研究了预防煤矿安全帽事故的措施,并强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事实上,研究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与措施,对于维护员工职业安全、预防晴天事故(晴天事故在文中指在夏季晴朗天气下,作业温度升高,员工由于高温难耐频繁“脱帽”导致的安全帽事故,而阴雨天气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高温作业下发生的安全帽事故案例及其预防方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温作业下企业员工的“脱帽”不安全行为,结合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基于2-4模型分析了“脱帽”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我国生产企业控制高温作业下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安全帽事故的发生提供指导。

1 2-4模型简介

2-4模型是基于行为理论,在Heinrich[4]、Bird等[5]和Reason[6]提出的事故致因链的基础上形成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该模型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2”个层面、“4”个阶段,即在组织层面上有指导行为、运行行为两个阶段,在个人层面上有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和物态两个阶段,一系列的原因最后导致一个不期望事件的发生[7],其表述如图1所示。2-4模型明确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并为制定事故的预防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安全生产各个行业事故原因的分析。如高岩等[8]将2-4模型应用于美国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中;付净等[9]应用2-4模型对化工行业典型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事故发生的根源原因及各原因之间的关系。

图1 2-4模型Fig.1 2-4 model

2 基于2-4模型的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下员工的安全生理异常、安全心理消极,导致其不安全动作;间接原因即习惯性行为原因是员工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组织管理行为不当是根本原因,包括现场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帽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足等;安全文化欠缺导致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原因。

2.1 “脱帽”不安全动作的原因分析

2.1.1 安全生理异常

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生产和生活,会产生轻重程度不一的生理应激[10]。如Stewart等[11]研究了炸弹技术人员穿着排爆服时的热应激,张锐等[12]研究了建筑工人在高温下的生理应激,结果均发现人体在高温作业下生理各项应激指标增加,出现高度热应激,机体的生理和内分泌受到显著影响,行为就会出现异常,为了应对非常态反应会产生一个不安全动作,见图2。而在高温环境下佩戴安全帽的不舒适性会加剧人体的高温应激效应,此时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都会有所减弱,因而在高温作业下更容易产生“脱帽”动作。

图2 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生理应激反应过程Fig.2 Stress reaction process of human body to high temperature

2.1.2 安全心理消极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人员极易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容易激动,知觉和反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消极情绪使得作业人员的心理负荷过高,易造成心理疲劳,安全意识会有所下降,对安全帽的重要性认知也会有所不足;再者,如果作者人员心理上有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应、不满意,甚至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则会加速疲劳的出现,甚至导致逆反心理,更加抵制高温作业下佩戴安全帽。

2.2 习惯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夏天天气炎热流汗多,佩戴安全帽不方便擦汗且容易头昏,员工则索性不戴安全帽或作业过程中频繁摘掉安全帽,这是由于其安全意识不高,并且对佩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等相关安全知识认识不足。另外,很多员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作业过程中摘下安全帽透透风,凉快一下再戴上,时间很短不会出什么事故,再加上错误地认为戴着安全帽不系帽带也能起到防护作用而且还有助于排汗散热,最终形成高温作业下“脱帽”的不良习惯。

2.3 组织管理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温作业下的“脱帽”行为主要是人的不安全动作导致的,但根本原因是组织管理行为不当导致个人行为错误。一些企业在购买安全帽时把关不严、安全投入不足,为了降低成本给员工购买了散热性和通风性较差的劣质安全帽,而这种低散热性和通风性的安全帽易造成头部与安全帽之间形成高温潮湿的微小气候,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13],再加上工作场所没有采取有效的通风降温设施,更会使作业人员不愿佩戴安全帽或作业过程中频繁摘掉安全帽。另外,员工未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领导看见了却没有提醒和指正,也没有及时处理和考核,久而久之养成了员工随意脱帽的习惯,进而纵容更多的违章行为。

2.4 安全文化的原因分析

安全文化指的是安全理念,即组织的指导性行为。企业的安全文化由企业的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构成,包括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等,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到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14]。

企业的运行是以文化为导向,安全文化的欠缺会导致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而引发事故。企业管理层对安全创造经济效益和安全投入的认识不足,不愿多花钱在合格安全帽的开支上;企业领导层对安全培训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安全培训的投入和执行不到位,员工因缺少培训,不清楚正确佩戴安全帽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在高温作业中随意“脱帽”的不安全行为。另外,企业安全氛围缺失,一些员工因文化程度低,见有人在作业过程中随意“脱帽”散热或将安全帽当扇子使用,没出什么事故,便盲目从众,于是也随意“脱帽”或不佩戴安全帽。

3 预防对策与措施

企业员工在高温作业下的“脱帽”行为给个人和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本文结合2-4模型理论及上述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从改进安全帽的设计、纠正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习惯、健全并完善安全帽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与措施。

3.1 改进安全帽设计

改进安全帽的设计,提高其散热性和通风性,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十分有必要。目前主要是从安全帽的材质及工艺上对其进行改进,如提升安全帽与头顶的高度、采用化纤材料的衬带[15]、用新型材料制作恒温防晒安全帽等[16]。智能型安全帽控制高温作业下员工的“脱帽”行为是当前改进安全帽设计的新思路。在安全帽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在安全帽帽带上设计装一把智能锁,通过人体心率识别开关,当员工处于工作状态即心率较高时就自动上锁,走出工作场所及心率平复后自动解锁,并设置一个开关锁的按钮以防特殊情况下使用;可以考虑在安全帽上设计安装一个报警器,当员工在作业场所内摘下安全帽或安全帽佩戴不正确时就会发出警报声或者温馨提示语音,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报警声音找出违章人员并进行处理,员工由于害怕受处罚下次就会自觉地佩戴好安全帽,就算天气炎热,也会有意识地减少“脱帽”的频次;还可以考虑在安全帽的顶端设计安装一个小型的风机或风扇,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感应自动开启或关闭,当温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就自动开启,低于这个临界值时就关闭,以此来缓解员工身上热量的积蓄,提供一定的舒适性。

3.2 纠正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习惯

为了纠正员人“脱帽”不安全行为习惯,企业可定期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将事故案例展示给员工,让其了解“脱帽”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员工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意识,并养成主动佩戴、高温作业下不“脱帽”的好习惯。而有效的行为干预也是纠正员工不良习惯的方式之一,行为干预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观察之后,采取沟通的方式,指出并帮助其纠正不安全行为,或鼓励其安全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活动[17]。企业可将员工是否佩戴或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作为日常安全检查的内容,并将高温作业下依然正确佩戴安全帽的优秀员工作为榜样来引导其他员工的安全行为,但对于违规人员须加强教育并采取处罚措施。此外,高温环境下员工频繁摘掉安全帽主要是疲惫心理、逆反心理、侥幸心理等异常心理影响了人的安全行为,因此企业还可以经常组织安全心理调查和心理咨询,通过事故统计找出作业过程中经常性“脱帽”的违章人员,对其进行安全心理干预,助其消除心理压力、消极情绪,改善其对高温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3 健全并完善安全帽管理制度

企业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安全帽,以降低高温下作业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帽的不舒适感,从而从根源上预防安全帽事故的发生。此外,企业可有效实行高温津贴制度,调动高温作业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控制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脱帽”行为。企业在员工中还可设立群众安全监督员,负责检查高温作业下员工安全帽的佩戴情况,及时对高温作业过程中“脱帽”的员工进行制止和纠正;或者基层班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相互纠正不安全行为,提高员工之间的安全监督自觉性和安全意识,使员工养成主动佩戴、任何条件都不“脱帽”的良好习惯。另外,企业要在高温高热作业场所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并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立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温馨提示语和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18]。

4 结 语

高温作业下人的安全生理和安全心理都会出现异常,会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发生频繁“脱帽”的行为,这一不安全行为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是引发晴天事故的直接原因,而组织管理行为不当是导致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安全文化的欠缺是其根源原因。通过设计智能型安全帽、纠正员工“脱帽”不安全习惯、健全并完善安全帽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不安全行为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高温作业下员工 “脱帽”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通讯作者:王文和(1980—),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油气化工过程及装备安全方面的研究。E-mail:whwang@cqust.edu.cn

猜你喜欢

安全帽高温事故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学中文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爆笑四格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危险
“多功能”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