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对医院业务量影响的分析

2018-08-08蔡晓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药费广东省检查

蔡晓艳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广州 510600)

我国公费医疗的改革始于1998年的国发[1998]44号文件《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二十年来的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也是步履艰难。医改相对滞后的广东省,去年取得了重要进展,2017年5月30日省政府宣布,部分省直属事业单位在编在职职工公费医疗待遇,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2017年6月13日起正式实行。之前,曾经有过几次传出要正式实行医改并轨了,但每次都是“狼来了”的假传闻。这次正式宣布实行,使享受公费医疗的人们多少有点“震惊”和“措手不及”,因为下发文件到正式执行政策只有2周的缓冲期。可想而知,接下来就是人们“突击”看病、开药的“戏”上演了。这样的医改方式到底对医院的业务有多大冲击,没有看到有相关的报道。本文通过对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的业务量统计分析,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推断大医院及全省的情况,旨在为今后出台类似的政策提供参考,做足相关准备和预案,预防重大事件发生,维护好社会的安定团结大局。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公费医疗门诊病人数量、药费和检查治疗费共3项数据。统计时间为2017年5月30日广东省政府宣布公费医疗改革前6周,到2017年6月13日正式实行后6周,即2017年4月18日至2017年8月24日共14周时间。

2.方法。(1)调查方法。单独调查统计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全院每天享受公费医疗门诊病人数量及其药费和检查治疗费。(2)计算方法。以7天(1周)为1时间段来统计享受公费医疗门诊病人数量及其药费和检查治疗费。日均门诊量=时段门诊总量/时段总天数,日均药费=时段药费总和/时段门诊总量,日均检查治疗费=时段检查治疗费总和/时段门诊总量。根据统计数据及计算结果制作相应的图表。

二、结果与分析

1.宣布正式实施公费医疗改革之前医院门诊业务量。从下页表可以看出,在政府宣布正式实施医改前医院之前6周,公费医疗每周门诊量在74—141人次,日均10.6—20.1人次,平均日门诊量为15.2人次。而药费每周则在6 946.83~13 466.66元之间,人均为95.28元。由于公费医疗受记账单100元限额影响,而且每人每次都最大限度地接近限额,因此总药费是与门诊人次数是成正比的。周检查治疗费在2 688.52~9 344.55元,人均为52.33元,因为不需要做检查治疗的病人一般都不会做,所以人均检查治疗费与门诊人次数是不成比例的,是真实情况的反映(见下页表)。

2.宣布正式实施公费医疗改革之后,执行公费医疗改革政策之前医院业务量。在政府宣布正式实施医改到执行政策有2周的过渡缓冲期,第一周门诊量迅速上升,总量达207人次,比宣布之前的6周的周平均值106人次几乎高出1倍。缓冲期第二周达到顶峰,出现了严重就诊拥堵,1周共有618人次就诊,是近平时的6倍。2周平均日门诊量为58.9人次,是平时的3.9倍。药费总量也因就诊人数的大幅上升相应增加,而人均药费为97.06元,比平时高,更接近限额。周检查治疗费第一周尚属正常,而第二周快速增加,达17 557.18元(如下页表所示),可能本来不必要检查的项目病人也想起搭个“末班车”了,但门诊量实在太高,平均到个人,人均也只有26.25元。可见,大多数病人就诊实为突击开药的病人,同时顺便做个检查治疗(该项不受记账单限额影响)。

3.正式执行公费医疗改革政策之后医院业务量。正式执行公费医疗改革政策之后,公费医疗病人的门诊量立马下降,每周在64—91人之间,日均只有11.7人次,比宣布正式实施医改前医院门诊业务量日均15.2人次少了3.5人次。这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少了一批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但还有部分省直属事业单位职工及公务员和年龄较大者(实施次日起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之内的在编在岗人员以及已退休人员)仍然享受公费医疗。药费每周在6 461.71~9 243.66元,变化符合预期,人均药费也属正常。检查治疗费比宣布正式实施医改之后实行之前的26.25元稍高,但比宣布正式医改前的52.33元低,为29.36元(如上表所示),属正常范围。说明经过医改短暂的剧烈变动后,仍然能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心态正常、平静。

2017年宣布公费医疗改革前、后数周门诊量、药费及检查治疗费统计

三、讨论

公费医疗制度在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3]。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显现,比如,财政不堪重负,浪费现象突出,造成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等[2~3]。因此,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1998年到现在,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历程,可谓步履艰难,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医改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如何使有限的公费医疗资源,既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又不造成浪费,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和谐、稳定。

就广东省而言,其实政府早就表示要把公费医疗与职工医保医疗并轨,已经多次放出了改革的风声。既然这样,大家就应该心里有所准备,只不过都不愿相信此政策会真的来了。2017年5月30日广东省省政府正式宣布,取消了一批事业单位在编在职职工公费医疗待遇,并入职工医保。虽然本次改革并不彻底,但总算往前推进了,公费医疗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既然是改革,不言而喻,就会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或多或少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不适”或“紧张”。这次改革从政策出台到正式执行,有2周的缓冲期,既然有缓冲期,大家都想坐好公费医疗的最后一班车,有这种想法实属正常。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一家诊治不孕不育、生殖健康疾病的专科医院,专业设置并不多,药房的药品也没有其他综合性医院齐全,所以平时到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来使用公费医院证来开药品的病人并不多。但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医改缓冲期的第一周,医院门诊量及药费迅速增长,第二周门诊量、药费及检查治疗费简直可以用“飙升”来形容,门诊量就将近平时的6倍。对医院的正常业务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可想而知,医改缓冲期对其他综合性医院的影响是巨大的。造成这种“恐慌性”看病现象,主要是大家担心没有了公费医疗后,看病自己要掏更多的钱,从而“突击”开药所造成的(如上表所示)。但药品是有有效期的,短时间内大量囤积药品,而药品又不能随便乱吃,有的还来不及使用可能就过了有效期限,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医改留下缓冲期,让公费医疗人群有一个过渡期,体现了政府对享受公费医疗人群的“最后关怀”,可以适当减少他们的怨言,降低政策推行的阻力。但不可否认,其带来的副作用是巨大的,值得反思。其实,世界上许多政策的推行是没有缓冲期的,例如,银行利息的调整、燃油价格的升降等,就是为了避免“恐慌性”拥堵等一系列副作用的产生,值得借鉴。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医改还是不留缓冲期为好。既然要改革,不如就是文件一出台,就马上执行。但政策出台前,要做好一些配套的措施和预案,尽可能地避免在执行过程中过于仓促和被动。

猜你喜欢

药费广东省检查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检查版
检查版三
付药费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致伤医药费怎么报销
Playjng with ch & sh
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