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道地中药材“卫红花”种植技术※

2018-08-07杨红旗李春明谭政委许兰杰余永亮梁慧珍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8期
关键词:红花种子土壤

●杨红旗 李春明 谭政委 许兰杰 董 薇 余永亮 梁慧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2)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Compositae)红花属(Carthamus)1年生草本植物。现在公认红花属有20~25个种,其中红花是唯一的栽培种。我国红花种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张骞得种于西域”,从西域引入内地,最初主要作为染料,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红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及江苏等省份。在世界范围内,将红花入药使用是我国的独特之处。药用红花主要集中在四川“川红花”和河南“卫红花”道地产区。“卫红花”是河南省历史悠久的名优特产,道地产区主要集中在卫辉、延津及封丘一带,具有量高质佳、蕊长色红、手抓油润、劲攥不折和药香扑鼻的特征,仅次于“藏红花”而驰名全国,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年来,中药材市场行情回暖,药用红花种植范围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但不少种植者对红花种植技术不甚了解,盲目引种造成种质退化,药材品质下降的后果。笔者结合所在的红花科研团队多年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河南道地中药材“卫红花”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1 “卫红花”生态环境与种植历史

1.1 “卫红花”生态环境

卫辉位于河南省北部,新乡东北部,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卫辉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卫水之滨,东经113°51′~114°19′,北纬 35°19′~ 35°42′。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约 43km,东西宽约35km,人口49万(2013年),面积868km2,山区、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为258km2、158km2和452km2,其中耕地3.76万公顷。属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 446.9小时,年均降水量576.5mm,无霜期209天,寒暑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土层深厚,沙质土壤,非常适合“卫红花”的生长。卫辉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卫红花”的优良品质。

1.2 “卫红花”种植历史

“卫红花”为“豫北三花”(卫辉府红花、怀庆府菊花和彰德府棉花)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博物志》对“卫红花”的种植记载:“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清康熙36年(1697年)《汲县志》和乾隆20年(1756年)《汲县志》记载,从明洪武年至清乾隆年间“卫红花”种植甚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河南中药材50余种,“卫红花”名列其中。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第一届有明确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卫红花”作为优质品种参展,受到各国药商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卫辉重视“卫红花”无公害化种植,科学标准化管理,“卫红花”产业蓬勃发展。“卫红花”种植基地先后被列为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工程十大基地、“卫红花”科研基地。2009年部分种植户自发组建“卫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卫红花”被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1年新乡“卫红花”搭载神舟八号飞船,太空育种实验成功。2012年“卫红花”入选“2012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入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同时“卫红花”商标成功注册。2017年河南省农科院红花科研团队完成豫红花1号省内鉴定,河南红花品种选育实现零突破。

2 “卫红花”生态习性

2.1 温度和水分

“卫红花”偏爱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种子在4℃条件下就能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25℃左右,开花期白天温度在21~32℃的地区,一般积温3 500℃就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红花从分枝到开花结实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通常通过控制播期来控制红花生长期间的温度范围。

“卫红花”抗旱怕涝,整个生长周期对水分都十分敏感。根系为圆锥形直根系,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主根上着生许多侧根。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3m,侧根可横向伸展60~90cm,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同时枝叶具蜡质层,可以减少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除萌发期和盛花期需要一定水分外,其他时期对水分要求较少。如果空气温度过高、土壤湿度过大,容易引起红花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开花期遇雨水会导致花粉发育不良,果熟期遇雨水会导致种子发芽。

2.2 光照与土壤养分

红花是长日照植物,早春低温和短日照有利于红花营养生长,促进分枝的形成,夏季高温和长日照有利于其生殖生长,促进开花和灌浆成熟。“卫红花”通常采用秋播,保障其苗期处于短日照条件下,实现根繁叶茂;生长后期处于较长的日照条件下,实现丰产丰收。

“卫红花”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不甚严格,相对其他作物,对养分需求较少。“卫红花”是垦荒的先锋作物,在不同肥力的土壤地块均可生长,山坡地和荒地也可种植,但以地势较高、肥力中等、排渗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地种植为宜,以有良好的耕作层、团粒结构良好、养分含量全面的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为佳。

2.3 忌连作

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但忌连作重茬。连作重茬易导致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不足,病虫害发生上升,造成红花经济性状变差,单产下降,品质变劣。建议红花与禾本科、豆科、薯类或蔬菜等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倒茬。

3 种植技术

3.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卫红花”种植以采收药材红花为主,应选择早熟、耐寒、优质、高产的品种。在水肥条件好、土壤肥力高的田块选用植株高大、直立型的品种。在肥力较差、土壤干旱、肥水不足的地区选用抗旱性强、耐贫瘠的稳产品种。生产实践中注意选择和纯化选育生育正常、无刺、分枝多、果球大、抗病早熟类型的主导品种种植。

“卫红花”种子要求发芽率在95%以上,纯度98%以上,籽粒饱满,无病菌感染和虫卵。播种前晾晒种子1~2天,将种子摊薄1~2cm晾晒,使之受热均匀。可用温水浸种催芽播种,也可以直接播种。用常温水浸种 10~12小时,待种子吸足水分后用40~50℃的温水浸种1~2小时,捞出摊开至表面无水珠即可。药剂拌种和包衣种子不建议浸种催芽,可以采取直播方式。秋播上冻前未出苗的种子,次年早春气温回升后可以正常出苗。

3.2 选地与整地

“卫红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以中性壤土或轻黏土、pH6.5~8.5的土壤为宜。应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块,也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半阳坡或阳坡的山地。土壤黏性过重或pH≥8.5的重盐碱性的土壤结构致密、通气性差易出现板结的地块,会影响“卫红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卫红花”整地要求达到土壤细、松、软、平,保有适量水分。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机械耕翻,深度以20~25cm为宜,深浅一致,耙耱整齐,注意抗旱保墒。肥力差、有机质不足的土壤,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待翻耕时混入土壤。平地种植应注意修建排水设施,确保雨季田间不出现积水。及时清除田边地角的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3 播种方式与田间管理

“卫红花”属跨年生草本植物,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方式以条播为主,亦可采用穴播、撒播等。条播行距30~40cm、深3~5cm,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稍压实即可,用种量为30~45kg/hm2。可用中药材专用播种机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次性完成,省工省时,效率高。穴播行距30~50cm、穴距20~30cm,每穴播种子3~5粒,用种量为 37.5~52.5kg/hm2。

“卫红花”出苗后进行查苗、补苗,及时间苗、定苗。出现缺苗、烂苗时,将种子催芽后及时补种或者结合间苗带土移栽。间苗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弱留壮、间小留大,定苗原则是留足计划株数,拔去过大和过小的幼苗,留大小均匀的幼苗,经定苗后,红花分布均匀,单株营养面积适宜,生长健壮。入冬前进行间苗,小苗有6~7片真叶为宜,次年春天定苗。具体定苗数量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等因素而定,一般控制在每公顷15万~22.5万株。“卫红花”相对其他作物对养分需求较少,一般土壤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施肥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合理施肥。土壤肥沃、植株密度较小的地块,当苗高50~60cm时,可以进行打顶处理,以促进分枝增多,增加花蕾数量,提高单产能力。土壤瘠薄、植株过密的地块,则不宜打顶。

3.4 病虫草害防治与农残控制

“卫红花”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和锈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和潜叶蝇等。病虫害防控注重防重于治,主要选用抗病抗虫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倒茬,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改进栽培技术等农业措施降低病虫害危害。必要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控病虫害。“卫红花”苗期气温较低,田间杂草较少且生长缓慢,苗期中耕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减轻草害。生长期植株生长迅速,在生长期后期和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可以消除草害,也有利于防止倒伏。

按照GAP规范要求,探索建立标准化“卫红花”GAP种植基地模式,减少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造成直接污染,也要减少土壤、空气、水源中农药造成的间接污染,确保农残控制达到国家标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禁止使用有机氯类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必须施用时,按照GB/T8321国家标准,严格掌握用药量、用药时期,严禁随意增加农药使用量,安全间隔期在30天以上。

4 水分管理

卫红花根系发达,能从土壤深处吸水,全生育期一般不需浇水,雨季必须及时排水。“卫红花”种植的关键是掌握好灌溉技术,完善田间排水设施,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雨后田间不能出现积水现象。“卫红花”对水十分敏感,非常怕涝,适合在半干旱、干旱地区种植,一般不需灌溉,灌溉浇水要慎之又慎。除在幼苗期低温条件下比较耐湿外,其余各个生育阶段均不耐湿,易诱发锈病、根腐病和枯萎病。遇严重干旱时适当灌溉,原则是“前促后控”,细流沟灌,少量多次,严禁大水漫灌和灌水太多,灌溉后田间不能出现积水。

猜你喜欢

红花种子土壤
红花榜
红花榜
土壤
红花榜
红花榜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桃种子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可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