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沙棘林栽植营造与平茬更新复壮技术

2018-08-07王景学辽宁省建平县朱碌科镇林业站辽宁朝阳1224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8期
关键词:沙棘西北行距

●王景学(辽宁省建平县朱碌科镇林业站 辽宁 朝阳 122400)

沙棘是一种集维护生态、保持水土、涵养水分、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及固氮肥壤于一身的优势林木树种。沙棘的根系极其发达,其萌蘖再生能力极强。3年生的沙棘树,一年可向根际周围扩展2~2.5m。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郁闭度较好的沙棘林可减少地表径流60%~80%,减少表土水蚀55%~75%,减少风蚀65%~85%。5年生沙棘林的根瘤量在375~415kg/hm2。沙棘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丘陵沟壑、河滩盐碱、矿山垦复等困难的立地条件下都可成林。实施大规模沙棘林营造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物技术措施。实践证明,为使沙棘林能永续利用,对沙棘林实施平茬更新是一项必须实施的新技术。下面就沙棘林的营造与平茬方面的经验予以阐述,供各地在生产中参考。

1 沙棘林的营造栽植

1.1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众所周知,沙棘树的适应性是极强的,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一般立地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但不同的地域环境有所不同,沙棘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增加的特点是阴坡多于阳坡,坡下多于坡上,沟坡多于梁峁,在水资源较好的沟道、河滩地生长发育则表现更好。沙棘栽植应首选沟道、河滩地、阴坡等地理环境,在其他土壤条件较差的区域栽植沙棘则应以水土保持和生态维护为主要目的。

1.2 高标准整地

高标准整地是提高沙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促进沙棘苗木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在半干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高标准整地是解决“土壤干旱影响造林成活”和“提高造林成活率”关键性技术措施。于上一年夏、秋两季在拟栽植沙棘的地块进行整地效果较好,征地方式主要有反坡梯田、隔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等整地方式。上一年整地可以有效增加造林地土壤含水量,调查结果表明,上一年整地比造林前整地的土壤含水率提高6.5%~8.3%,沙棘造林后成活率可提高14.5%~15.8%。

1.3 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栽植沙棘林,因用途不一,确定的栽植密度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用于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沙棘林,株、行距通常为2m×2m;在立地条件比较优越的条件下,株、行距亦可加大到2m×3m。用于生态经济两者兼顾的生态经济林种,株、行距可设计为2m×3m;用于单一的薪炭林种,株、行距可设计为1m×1m;用于一般性的放牧林种,在团状配置情况下,团内株间距可设计为1.0m,每团丛栽植9株,团丛间距横坡向以2.0m为宜,顺坡向以3.0m为宜。如为一般配置,株、行距可设计为2m×2m。用于护岸林的沙棘林林种,株、行距可设计为2m×2m。

1.4 实施灌草混交复合模式

一般情况下,单一纯林林分的抗逆性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与混交林相比是较弱的,所以,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采取沙棘草本混交复合林更为适宜。可将沙棘林与紫花苜蓿等豆科草本植物实施带状间作,其生态效应比单一性的纯沙棘林要好。特别是沙棘在幼龄期(1~3年),草本能源植物覆盖地表的速度较快,改良林地土壤、保持水土的效果较为明显,以后随着沙棘林龄的不断增加,草本豆科植物的生长发育能力变低,而沙棘则表现为强劲,地下根系可以串出萌蘖苗,最终发展成性能比较稳定的沙棘林,发挥其永续利用的多方位功能。

2 沙棘能源林平茬更新复壮

2.1 实施沙棘平茬的林龄

通常情况下,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沙棘林的始初平茬树龄为5~7年,平茬周期为5~6年。

2.2 实施沙棘平茬的季节

实施沙棘平茬的季节以沙棘休眠期的冬季或3月份之前为宜,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免沙棘树体自平茬伤口流失大量树液而影响沙棘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沙棘休眠期的冬季进行平茬更新复壮,此期沙棘根部贮存的营养物质较多,因此沙棘被平茬后的萌芽力较强,进入翌年春季沙棘树液萌动后,能够很快恢复沙棘残桩的快速生长,萌生出长势旺盛、发育健壮的萌条。不仅如此,冬季或早春平茬还可延长生长期,促进新生萌条在当年进入休眠前充分木质化,从而提高沙棘林的林分质量。夏季、雨季严禁实施平茬,因为夏季沙棘的营养物质多位于枝叶,根际贮存营养物质极少,平茬后沙棘新萌条难以生长;不仅如此,夏季、雨季雨水充足,微生物活动频繁,沙棘实施平茬后干(根)茬容易遭水淋或感染各种病虫害加剧腐烂。

2.3 实施沙棘平茬的主要方式

沙棘林的平茬方式主要有留桩平茬、截根平茬、齐地平茬3种方式。留桩平茬必须实施平茬后根桩埋掩堆土工作,因此用工较多。采取截根平茬方式,平茬后的沙棘要从根上萌芽,在生长到出土有一个时间过程,抽生萌蘖条需在平茬后第2个月才出土,生长期与地面平茬相比较,生长时间少1个月,进入中后期生长量则表现为加大,其生长量与地面平茬比较接近。齐地平茬则优于留桩平茬和截根平茬两种平茬方式。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平茬时以采用(隔带)带状平茬为最佳,有利于维护沙棘林的稳定性。实施带状平茬时,要沿水平方向每隔10~20m砍伐5~10m宽的一条沙棘带,使保留的沙棘林带对地面径流具有减缓和控制的效应,从而防御全面平茬而可能在雨季造成严重的的水土流失;延迟2~3年后,再实施所留沙棘林带的平茬工作,运用逐渐倒带平茬技术,保证了沙棘林相对稳定的林分结构,有效发挥沙棘林的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

猜你喜欢

沙棘西北行距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北疆杂交棉稀植等行距机采模式研究
沙棘颂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青钱柳不同株行距对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黔西北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