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盛镇青龙村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路前行
——渝北区农委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探索“综合试验示范区”新模式

2018-08-07通讯员贺雪娇渝北区农委提供

今日重庆 2018年7期
关键词:渝北区青龙农委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通讯员 贺雪娇 图|渝北区农委提供

茨竹镇放牛坪梨园

核心提示:从重庆主城的内环杨公桥立交出发,驱车1个小时,即可抵达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御临河环抱,成片的农田已郁郁葱葱。这里藏着重庆主城最具规模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样本,成为渝北区农委探索乡村振兴的一次大胆尝试。

近日,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全市分层分类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实施方案》,渝北区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县”。值得关注的是,渝北区的综合实验示范项目,作为主城区唯一“综合试验示范区”,被赋予“探索经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中走在全市前列,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的使命。如何突破中国农业传统耕种模式,打破固有农业思维,建设富有新时代意义的新型乡村和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基地?一连串疑问,引领我们走近大盛镇青龙村。

产业振兴 现代化农业现“雏形”Industry Revitalization Modernizing Agriculture Takes on “Embryonic Form”

我们的探寻之旅,在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的爽朗笑声中拉开帷幕。时下正值果园里特色柑橘挂果,黄志更像是果园的形象代言人,从枝头摘下柑橘,迫不及待想让大家尝尝鲜。

“嗯,好甜哟!”橘瓣刚入口,称赞声引得黄志毫不遮掩地开怀大笑。“甜吧?我给你说,这个果子结了我们也不会卖。现在柑橘树还处于育苗期,两年后成熟的柑橘品种就会陆续上市。”眼前500多亩柑橘林,已经黄澄澄一片。从黄志的介绍中得知,果园选育了多个品种。从年初到七八月份,陆续都有果品挂果。这些晚熟柑橘,也有很好听的名字,如“大雅”“沃柑”等等。

未来青龙村出产的柑橘品种越来越多,但如何在消费市场上找准定位突出重围呢?“这是个技术活。”黄志卖个关子,先说起眼前的这片大好景致。“果园虽然还处于育苗期,我们套种一些蔬菜,来增加农户的收入。目前整个村子依照山地地形,聘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建设公园式的果林,远处还要种植一些彩色花带增添景致。”

茨竹镇蓝莓基地

顺着山间的坡地一路往上,一些不知名的红黄花朵开得正艳。公园式的果园打造定位,让我们联想起这里未来的景象。花带与乔木别致的设计,呈现出处处别具匠心的小景。色泽层次分明的花木,将公园与乡村景致有机融合。农村种植产业与休闲旅游互进互促的目标,考验着打造者的独出心裁。

在乡村振兴这道大“考题”下,渝北将如何答题出彩?渝北区农委以及大盛镇镇政府也花了不少心思。

“区农委牵头,各个分管领导和负责人专门去了四川等地学习考察。”黄志还记得,在四川省叙永县海升集团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园里,果树从栽种到挂果的现代化管理让人开了眼界,也让大家不停反思青龙村作为实验示范基地能做些什么。到今年2月6日,首期40亩地块完成宜机化改造。整个过程中,各相关责任人和专家组一起,连续几个月加班开会定方向,做方案。“吃饭叫外卖,烟也是一支接一支。”

终于换来了成果。“集中扶持、连片整治、定点指导”的工作思路逐步清晰,市农委专家制定详细方案,青龙村土地宜机化整治敲定。资金方面,区农委、大盛镇人民政府以打捆使用涉农资金的方式,前期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达到800多万元。

黄志的记事本上记录得很清楚:2月6日,宜机化改造完成并正式种苗;3月20日,完成宜机化改造500亩,柑橘种植200亩;5月底前完成柑橘种植500亩,10月底前建成1200亩现化水果产业示范基地……青龙村这片高标准全程机械化果园,正是眼前的现实之一。“宜机化整治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黄志说,实施宜机化整治,要求旱期也能高效灌溉,洪涝能及时排洪,高效的机械作业能进入农田,农田配套建设要求物资运送及时有效。这要在以前,受制于地形、看天吃饭的青龙村,是万万不敢想的。

在一些电影大片里,常见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播种机一字排开的浩大场景。这些场景,慢慢在宜机化整治后的青龙村变为现实。

技术创新 大数据信息化为产业发展增速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ization Speeds up Industrial Development

用无人机从青龙村上空鸟瞰,农田虽有些许坡度,但并不妨碍大型机械作业。这也让我们想起一部欧洲农业记录片里的约翰农庄场景——1.26万亩的土地,仅有农场主约翰一个全职劳动力,大型播种机能同时将30个种坑栽种上土豆种,任何一个种坑播种遗漏,都可以在电脑上显示出来,GPS定位则能随时对每块耕地的肥料含量进行测定。

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可以将现代农业发展故事讲得更加丰满可读,这也是渝北农业在青龙村投放的希望。“青龙村也在尝试进行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黄志说,未来果园将在实行网格化分区管理基础上,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墒情信息采集系统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对整个园区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未来果园信息化管理的路子虽还在探索,但青龙村利用大数据手段服务农业产业的定位已然清晰。“果园育苗完成,果品一旦挂果投入市场,占得先机就非常重要,比如哪种果品市场接受程度高,什么时间上市适宜,哪个时候正好是柑橘类果品上市空窗期等等。”黄志说,“人无我有”的产品就是关键。处在我市大数据运用高地的渝北,自然有其优势。仙桃大数据谷作为市场定位的数据库源头,就为青龙村的果园种植什么产品进行了先期数据分析。通过采集到的国际国内和市内区内水果蔬菜市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在选定育苗果品的过程中,依据市场分析数据选择受欢迎的柑橘品种,扩大种植规模,瞄准市场“空窗期”,抢占果蔬的蓝海市场。

精准的定位是打好农业产业化的头一“枪”,后续的信息化资源整合服务,让我们不仅感慨渝北乡村振兴上占到的“天时地利人和”。“别忘了我们离得最近的悦来国际会展中心。”利用会展优势,有目标性地举办农业高峰论坛,农业展销会议,甚至是一些美食活动。整合好信息资源,青龙村的晚熟柑橘就能从这些平台上,借“口碑”力量在争取市场上乘风破浪。

统景镇印盒村万亩李花(资料图)

生态振兴 村里成了山清水秀之地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The Village Becomes a Picturesque Place

一切宜人的环境,源于青龙村对生态的保护和打造。1600亩土地经过整治后,常绿柑橘林与多彩花带和花木栽种面积达到了80%,农旅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已经初见规模。“要想吸引游客,就得从生态品质上做文章。”黄志所说的文章,一方面是把好果品质量关,维护农田生态,另外一方面就是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

未来每一个柑橘上市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扫码就可以知道这个柑橘来自哪片果林,哪颗橘树,什么月份剪枝,什么月份嫁接,什么月份用肥,肥料是否有机,是否超标等等信息。利用这种方式,肥料在农田里的使用情况,都会进行一体化跟踪。

“过去老百姓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所以经常会看到在地里烧秸秆的情况。”黄志记不清有多少次入户宣传环保屡遭白眼的情况。老百姓过去用柴草做饭,老远就能看到黑烟。如今,这些都被清洁的有机肥和天然气所取代。

农田网格式管理的模式下,统大路长10多米的分隔筑网,已经种植下紫薇花藤,再过些时日,花藤爬满筑网,青龙村老百姓的心花也会随之开放。

兴隆镇海川草莓基地(资料图)

大盛镇灵芝种植基地

创新集体经济模式 乡村生活也能一劳永逸Innovate the Collective Economic Model and the Rural Life can be Wonderful Forever

老百姓的心花,并不仅仅为一面面的紫薇花藤而牵动。牵动这朵朵心花的,正是青龙村村民日益见鼓的钱包。“眼前焕然一新的现代农业模样,并非一蹴而就。”黄志深知其中不易。

过去,全村500多户居民,面对闲散零星的土地,凭着兴致想种点啥就种点啥,拿到手上的钱,年人均不到2000元。黄志知道,这样不成规模,没有统一的专业化分析与布局,传统农耕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很好的利润。抗风险的能力弱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也就没了。

看到区农委和市级的专家为青龙村奔走制定方案,确定大盛镇青龙村探索实施“9+1+1”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准备将土地“化零为整”时,黄志坦言真的看到了希望。村民拿土地入股,成立重庆市青龙村枫楠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不用投入一分钱,土地入股后,90%的水果收益用于农户直接分红,10%的水果收益归合作社,用于果园日常管理和工资发放及面向村民作购买医疗、养老保险等,100%的果园行间套种农作物收益,以户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农民。

“村里做了测算,过去村民年人均不到2000元。通过走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年人均农业生产收入可以达到11000元。”黄志的账本里,仅现代果园的全面投产这一项,预计年产值就能达到2700万元。

现代化农业给予综合实验示范区的,是如何化零为整的资源整合启示,是大胆创新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给予农业发展未曾想到的前景。更为关键的是,在综合实验示范区里,农民的增收变得实实在在,医疗、社保等各类保障也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在这样的“综合实验示范区”里,渝北一步步将美好愿望变为现实,让农民出门就见“春暖花开”的新乡村。

猜你喜欢

渝北区青龙农委
如果我有剪刀手?
我是一个“女汉子”
重庆市渝北区建设航空小镇初探
小青龙说“角”
湖上的青龙
省农委离退办认真做好2017年度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资金发放工作
青龙现身记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工作要记
省农委召开部分事业单位处级领导干部职位竞争上岗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