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行于明星与媒体间

2018-08-06陈之秀

食品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陈之秀

1978年,钟思潜36岁,是国有企业工会的宣传干事。是改革开放引领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说:“改革开放带来了一系列机会,使自己能做很多想做的事情,最终做了电视策划人。如今,我是退而不休,既服务了社会,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1978年,从学徒到宣传干事

“1978年,我是国有企业工会的宣传干事,主要负责企业报纸的采写、编辑。”钟思潜说,那时,他还担任自由撰稿人,给其他媒体投稿。

1942年6月,钟思潜出生在印尼,1954年随母亲一起回到祖籍广东。回国后,由于年龄还小,需要继续读书,因此,他便参加了面向华侨的招生考试,幸运地考入了北京市第一中学。

在校期间,钟思潜特别爱好文艺和体育活动,每年他都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同时,还把自己参加的文体活动写成消息,发在了报纸上。“那时瞎投稿,还蒙上了不少。”

1961年,高中毕业,钟思潜被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最初,他在工厂当学徒。三年后,当上了车间工人。但写作的嗜好一直伴随着他,一有时间,他就采访写稿。由于他写的文章经常被媒体刊用,领导发现了他的专长,把他调到了工会,做宣传干事。

在工会,钟思潜不甘寂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创办了企业报纸,担任副主编,并应邀担任工人日报社主办的《新闻三昧》期刊的特约编委, 最终成为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

“做工会宣傳,一是要出企业报纸,二是要为职工服务。”钟思潜说,为了丰富职工们的业余生活,他请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李仁堂、赵子岳、凌元、张国民、林芳兵等一行五十多名演员,还请了中国评剧院的演员——评剧新(凤霞)派的代表谷文月、白(玉霜)派的代表刘萍,还有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陈福寿和叱咤世界羽坛的名将侯加昌、汤仙虎和陈玉娘等来单位表演。同时,钟思潜也对他们进行采访,然后投稿给北京的多家媒体。

钟思潜的稿件以文化新闻、评论为主。为送稿,他常常坐头班车赶到报社门口“堵”住来上班的记者、编辑面交,有时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或在晚上直接把稿件塞进编辑室的门缝里。

多年来,钟思潜的文章发表在北京和全国各大报刊上,主要有《中国青年》、《黄金时代》、《北京艺术》、《北京青年》、《生活资讯》(中国青年杂志社主办)、《电影画刊》、《笑星与幽默》、《电影之窗》、《电视连环画》(中央电视台主办)、《大众生活》、《新视听》(央视与武汉出版社出版)、《电影评介》等,光主要文章的剪报就有七大册。

在明星与观众、读者间架起“心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单位有“停薪留职”政策,钟思潜便与单位签订了“停薪留职”协议。“领导对于我的选择给予了很大支持,没有要我交钱。其实,这也是企业向社会输出人才,是件好事,也会产生效益。”钟思潜说。

就这样,热衷文化娱乐的钟思潜“跳槽”了。二十多年来,他参与大型演唱会、大型文化活动、重大节庆典礼和影视剧的策划、运作及包装推广,创造出不少成功的案例,在全国颇有影响。

钟思潜曾是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发言人、媒体统筹,负责《艺术人生》栏目的策划和宣传推广,还是《中华情》栏目的宣传统筹。

1999年央视春节晚会后,钟思潜在《生活时报》头版开辟了“春节晚会后续传真 ”专栏,连着几天报道了春节期间陈红(歌手)、祖海、李琼、崔永元、大山、潘长江、凯丽等明星的最新动态,延续了“春晚”的余温。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媒体“稿荒”的情境下,他精心奉献独家精神文化“大餐”,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他日以继夜统筹赶拍了由孙楠、杨坤、羽泉、陆毅、陈好、罗中旭、伊能静等119位演员加盟的MV《我们心在一起》,并在央视播出。

“哪个明星不是从默默无闻起家的呀!”钟思潜特别关注小有名气甚至没名气的演员,只要发现他们有潜质,就会尽力宣传他们。

舒畅还在戴红领巾时,钟思潜就为她策划北京、天津、河北廊坊专辑发行的歌友会、签售会活动。在天津与舒畅同台演出的李小萌也进入了他的视线。后来,她们的许多活动他都跟踪报道。如今,舒畅和李小萌已是炙手可热的明星。

2000年2月22日,北京一家媒体记者就“明星为啥与记者翻脸”这一问题,采访了钟思潜。他说:“我采访时不会像小报记者那样去炒绯闻、花边新闻。凡是涉及名人的生活、情感问题,我多是从亲情、人情的角度去提问,以有助于他们形象的塑造。我提问一般都比较慎重,在问当事人的一些有关社会上的新闻时,我都非常注意语气和用词,其目的是希望从正面给予澄清。我尽量回避问艺人一些尴尬的问题和烦恼的事,否则只会破坏采访气氛。如实在要问,也得问得含蓄、婉转才行。”

说到钟思潜,众多媒体记者表示:他是一个称职的新闻发言人。他是个很敬业的人,尤其是年轻心态值得我们学习。他是娱乐圈的资深运作者,是“娱记”的良师,又是明星的“益友”。他“撰稿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是个甘为明星作‘嫁衣的热心人,又是善于在文化娱乐运作中,不断创新、屡有高见的成功策划人!”

2002年,钟思潜正式从原单位退休,但仍然坚守自己钟爱的领域。

2005年在上海发生了假冒《同一首歌》大型演出事件。眼看演出即将举行,钟思潜作为《同一首歌》公关管理顾问,与律师同去上海打假,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正视听。在当地媒体的配合下,不到24小时,上海的主流媒体就纷纷曝光真相,使得主办方承认侵权并公开赔礼道歉,假冒演出宣布停演。“这是净化文化演出市场,按‘游戏规则办事的成功案例。”钟思潜说。

用他的话说,承上启下是一种担当,永葆青春是一种追求,他要把自己在事业上的资源和经验传递下去,与年轻的同仁们共同书写新篇章。于是,钟思潜开始了自己与年轻人长达十年的亲密合作。他担任顾问的北京艺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活跃于演艺界和新闻界之间,创造了骄人业绩。

2018年,钟思潜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让世界充满爱》春节特别节目的新闻发言人和宣传统筹,并和他的团队一起,正在筹办该台今年8月将录制的《让世界充满爱——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公益历程大型电视晚会》。

喜欢中餐是一種情怀

“我喜欢中餐,喜欢中国食品,也是喜欢一种情怀。”钟思潜说,虽然他出生在印尼,但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直延续广东人的饮食习惯,煲汤、做粥。“后来回国,我最初到北京,饮食习惯就逐渐成了老北京味;再后来,全国各地到处走,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到,打开了味蕾,也饱了口福。”钟思潜如是说。

钟思潜走访过不少国家。他说,无论走到哪里,中餐都是他的首选,只是偶尔会吃点西餐。因为,中国饮食味道丰富,有酸、甜、鲜、香、麻、辣等等。比如,到四川,可以吃到地道的川味;到了广东,可以吃到地道的广味,诸如这种情况,可以说举不胜举。而且中国饮食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炒、蒸、煮、煎、烤、腌制等等,把多种食料混合一起,快速加热,让单一的味道变得丰富多彩。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不同的节日还可以吃到不同的特色食物;中国饮食不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钟思潜说,在欧洲,有很多中国餐馆,就连一些餐馆的名字也写着中国字,中国百姓去外国旅游,可以轻易而举地点餐。

说起中国饮食,钟思潜滔滔不绝。他也提到了自己的掌勺本领。“在印尼读小学,分‘二部制上课,下课后常赶不上家里的正点就餐。从六岁开始,我就自己掌勺,做些简单的菜肴,感到很有乐趣,慢慢上了瘾。”钟思潜说,他从不看书上的食谱,而是按照自己的口味来烹调。工作后,在工休时,他常在集体宿舍里献手艺,博得舍友青睐。直到结婚成家,他仍然是第一“厨师”。即使到朋友家做客,他也爱露一手。他开玩笑地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自己亲手做的美食,不光吃着放心,同时还有一种情感在里面。看着别人吃你做的美食,也有一种成就感。”

改革开放给我带来了一系列机会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只能按部就班在企业里工作到退休。但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利好,也给我带来了一系列的机会,使我能做很多想做的事情。”钟思潜说,他能跨界到文化领域,做电视策划人、自由撰稿人等等,都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改革开放40年,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更要追求精神文化享受。

钟思潜认为,文化领域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有能力来做,或者想做,可以永远做下去。因此,他即使退休了,也是退而不休。他说,这既是服务社会,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记者注意到,他今年虽然已经76岁了,但仍然腰板笔直、声音洪亮、精神矍铄,这恐怕与他经常奔波于国内外参加各种活动以及经常用脑有关。

当问及他对改革开放有哪些期望时,钟思潜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同时也要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养,这也是改革开放的初衷。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给煤炭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