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地饮茶记

2018-08-04雏菊

醒狮国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尼西土陶制陶

编者按:自2015年8月17日启程,雏菊穿越中国之行正式开始。这一路她带来风景、带来艰苦,她痛并快乐着,她展示着她的坚强毅力,使男人们都为之倾服。

把茶喝出泥土的味道来

作为一个喝茶者,或者一个茶人,圈子内有太多专家都在告诉你或者等着告诉你,茶是怎样的,应该怎么喝。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你是谁,你应该怎么喝茶。

而你必须常常自问:我是谁,我想要怎么喝茶。

品味一片普洱茶,讲究平衡,而喝茶也莫不如此:人也重要,茶也重要。

每一个对茶抱有美好愿景的人,内心都应该会有自己的幻想和渴望,我相信你也一样。喝自己觉得舒服的茶,做自己想做的事。认定这件事,然后看着它,移动脚步。努力追逐梦想的道路一定布满荆棘,但是风雨过后的彩虹才是最动人的吧。

身穿茶服或者海派旗袍,琴香花茶,万事俱备,手握茶杯送茶汤入口,朱唇微启;也不是说穿着高跟鞋,画着红唇,如赴一场约会,送茶汤进口,杯壁上留下唇印一枚;随性穿着,或盘腿或二郎腿坐于茶台前,于对面的兄台讨论山头、口感最后至茶业之未来前景,推杯换盏间,樯橹灰飞烟灭;风尘仆仆,疲惫万分,端起一大杯,干了,把嘴巴里的沙尘尽然洗去。

无论什么样形式,都是喝茶,只是我独偏爱一种。

我喜欢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是我想要的是那种自在舒适的状态,喝茶也好,旅行也好。喜欢在路边喝茶,在饭桌上喝茶,在灶火前喝茶,甚至在树上喝茶,尤为喜欢在翻山越岭后进入山谷,风尘满面的坐下来,煮一锅雪山水,冲进杯中,茶香四周,整个山谷,都变得亲近起来。

朋友问:你最近在忙什么

我说:我要去接触大地,

把茶喝出泥土的味道来。

茶和摩托车的骑行艺术

提起笔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此刻,我的旅程正停留在香格里拉。

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摩托旅行的旅程尾声,在昨天拜访完香格里拉深处某个制陶的村庄后,在思绪被现代文明与古老手艺两者间拉扯下,突然有提笔写的冲动。

是在从飞来寺前往香格里拉的路上,下午四点左右,距离香格里拉约30多公里的路边看到了去往汤堆村的指示路牌,由国道拐进省道,沿着变窄的盘山公路继续前行,路边无任何指示说哪个是汤堆村,约10公里左右时觉得不对劲,折往回走,问路人,接着再拐到一条更窄的乡间小道上,村子真美,群山环绕,风景如画。正值丰收的秋季,青稞已经收割完毕,田地已经耕好,牦牛在农田里甩着尾巴吃草,头顶的太阳仍是金灿灿。

由于村子中无任何指示或迹象显示这里是制陶的,更没有任何关于大师级的老工匠孙诺七林的家的指示。烈日下,穿着6条裤子,6层上衣热的浑身大汗的我,骑着摩托在羊肠道遍布的村子里转了半个小时有余,连问带看,终于找到。而老人已于两个多月前因为高血压去世,现在由其儿子接手土陶的制作与售卖。

尼西,在藏语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以前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制陶历史据说已两千多年,至今从未中断。

不使用转轮,不用窑子烧,不使用现代技术,一把自制的木头工具、一方木案,和几片木板底座,就是所有的生产工具。天气好时,在空地上生堆火,把晒干胚子放进火里,烧个几十分钟,烧到像铁一样通红,拿出来放我一堆木屑中不一会便成了黑色,算是自然上色,就好了。

据说以前还需再用一种酸奶水和青稞混合的液体洗下陶器内部,去除杂质,成品才算完成。这次去发现没有这道程序了,土陶变为黑陶之后,直接售卖,回家自己需要开水或米汤煮一下。

烧制的器具也多为厨具类的生活用品,酒缸、锅、茶壶、茶杯等,茶壶一直用来装酥油茶,现今游客买了去盛酒用,置于厅堂上,独有其味。

黑陶烧制的这类用品,以前茶馆中也在使用,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到来,一些更方便快捷的器具代替了土陶在茶馆中的位置。现今大抵都是藏人自己在家中使用,还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映,使的尼西黑陶成为炖鸡神器,土锅变得空前热火,国道的路边都是售卖尼西土锅,甚至孙诺七林的工作室也是以土锅为多,茶壶这类曾经占主导位置的物品也自觉退到了土锅后面。

茶叶向来在藏区都是生生不息,在藏区随处可见的便是街头茶馆,无论是热闹非凡的拉萨市区还是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茶馆,有茶馆的地方就可以窥得许多他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从木碗、土陶这类器具看到生活环境与手艺流向。不過这也是在以前,现在的茶馆也相对潮流了些。

拉萨光明茶馆,每个人去台子上拿一个杯子,找位置随便坐下后,有巡回加茶的人员,加一杯收一次钱,钱放在桌子上随便拿。可以一坐就是一天,也可以逛街累了来歇歇脚。巡回加茶的工作人员手中盛放酥油茶和甜茶的器具已经由陶、铁变为暖瓶,手里拿着的杯子也由木碗变为玻璃杯。由最初的3毛一杯,变为5毛,再变到现在的7毛一杯,变了很多,但不变的是人们始终保持喝茶的习惯。

当茶叶变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类似佐料一样的平易近人时,家家饮茶人人喝茶,想必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与他闲聊至傍晚时分,起身告别。本来想去旁边的村落再探寻下,无奈夕阳将至,最终作罢,在摩托的轰鸣中踏着夕阳离开。

编辑/林青雨

猜你喜欢

尼西土陶制陶
小蘑菇
土陶
童年饼干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土陶记忆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