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心灵的富足

2018-08-04崔修建

小读者·爱读写 2018年6期
关键词:六便士印象派世人

崔修建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大学毕业后,在父辈的帮助下,他进入证券领域,获得令人羡慕的发展机遇。而他,也凭借着聪慧和努力,很快为自己赢得了大笔财富,过上了舒适无比的富贵生活。

然而,他很快就对近乎奢华的生活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迷茫。独处时,他悄然问自己: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灵魂的高处在哪里?

他找不到答案,将困惑说与身边的朋友,朋友认为他身在幸福中还问那些虚无的问题,简直不可理喻。于是,面对喧嚣的现实和世人忙碌的身影,他的内心有了一份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的孤独。

一个秋日,他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一角碰见一位埋头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年轻人面色红润,穿着干净的廉价布衣,坐在石墩上,微闭着眼睛,指法娴熟地拉着一支古典乐曲,十分陶醉。他不禁驻足,跟年轻人进入到一个屏蔽了尘世嘈杂的清幽世界。冥冥中,他仿佛听到了传说中的天籁之音,那般自然而真切。就在那一刻,他想到了搁置在童年的画笔,还有那些不知散落在哪里的颜料。一声热切的轻唤,让他的内心陡然一片澄明。

很快, 他做出一个让全家人竭力反对的决定——离开证券公司,去巴黎学习绘画。威严的父母、温婉的妻子和一双优秀的儿女,软硬兼施,都未能改变他的固执。他甚至不惜与整个家庭决裂,只留下一张字条,上面淡淡的5个字——“我不回来了”。然后,他带着很少的钱,只身去往巴黎。他租住在肮脏廉价的旅馆,吃最粗鄙的食物, 买最便宜的颜料,从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学起。有时,他会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塞纳河边, 目光盯着那缓缓的流水,思绪悠悠,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他会躺在树林深处的那些石碑前,聆听金黄的树叶静静地飘落;有时,他会仰望满天的星光,不知不觉地泪流满面……

40岁时,身无分文的他,在朋友的帮助下,登上了开往南太平洋群岛的货船。他先后辗转于布列塔尼、 巴拿马和马提尼克之间,提着一支简单的画笔,过着飘忽不定的日子。直到他登上风光迷人、远离现代文明的塔希提岛,才欣然停留在那个令他欣喜的世外桃源中。

在塔希提岛上, 他继续不停地追问: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些寻常人很少思考、却始终缠绕他的哲学问题如此深邃难解,但洋溢在他画笔下的,却是众多的原始生命,他匪夷所思的构图和颜料搭配,令人很难理解他的画作内涵。

12年后,他怆然地来到西瓦瓦岛,于1903年孤独地死在那里。

直到多年后,那些画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被世人所认识。他就是法国印象派的杰出代表——高更。作家毛姆最著名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以他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写成的。

高更有过物质生活极为优裕的前半生,却未因此放弃对心灵的深入叩问;他远离世间的浮华,走进了孤独的思考与找寻里, 品味到了孤寂的富足。在他那幅著名的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震颤的灵魂, 已走到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

许多人只看到了他的困苦与孤寂, 却不知他的心灵摆脱了物欲的束缚, 自由飞翔一如塔希提岛上的鸟儿——那该是怎样一种旷世难寻的幸福?还有,他那穷尽生命的似乎永远没有答案的深邃思考, 留给人们的又是何等宝贵的财富?

没错, 高更从35岁开始的人生转弯告诉我们: 无论你过着富裕的生活还是清贫的日子,都千万不要忘记找寻心灵的富足。只有那样,你的灵魂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名师点评

保罗·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英国作家毛姆曾以高更的经历为蓝本写过一部著名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其中虽对高更的生平与人格不尽真实,但也正是这部小說让高更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得到世人关注,而高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画作所体现出的对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非常具有典型性。

猜你喜欢

六便士印象派世人
月亮与六便士(四首)
互动平台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名家/[法国]毕沙罗
呵呵
图说·“梅”开二度
六便士上的月亮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拍卖
有一个叫杰克逊的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