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血清及内脏脂肪内脂素水平及与肥胖的相关性

2018-08-02陈树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内脂网膜脂肪组织

孙 阳 陈树春

(山东省泰山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肥胖患者中,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等发病率均升高,常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给很多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增添负担。脂肪组织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它能分泌多种脂肪因子〔1〕。内脂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它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密切相关〔2,3〕。目前肥胖患者内脂素水平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内脂素水平及内脏脂肪内脂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内脂素与肥胖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建立肥胖大鼠模型 雄性Wistar大鼠22只,适应性喂养1 w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11只,高脂喂养组(HF组)11只。NC组予基础饲料喂养(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65.5%,蛋白质24.2%脂肪10.3%),总热量348 kcal/100 g;HF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20%,蛋白质20%,脂肪60%),总热量502 kcal/100 g。高脂饲料由美国research diets公司提供。16 w后,测定两组Lee指数、体重,判断造模是否成功。Lee指数=BW(g)1/3×1 000/体长(cm)。

1.2血清学指标检测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用Roche公司罗康全快速血糖测定仪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的测定:用酶法检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采用美国产Beckman X20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空腹胰岛素,内脂素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

1.3内脏脂肪组织内脂素蛋白表达 提取内脏脂肪的组织蛋白,检测总蛋白含量。分别配制10%分离胶与5%浓缩胶。灌胶在1.5 mm厚的电泳板内。每孔上样60 μg蛋白,其中一上样孔加入预染蛋白10 μl。90 V稳压电泳,等溴酚蓝进入分离胶后,换用120 V稳压电泳,溴酚蓝前缘移动到凝胶底部时,取出凝胶。转移电流250 mA,转膜60 min。转膜结束后用5%脱脂奶粉封闭2 h。兔抗大鼠内脂素多抗一抗封闭,在4℃冰箱过夜。后用山羊抗兔IgG二抗封闭2 h,用化学发光法显色。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正态方差不齐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各指标对比 HF组Lee指数、体重、内脏脂肪含量、血清内脂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HOMA)-IR、TC、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HF组内脏脂肪内脂素蛋白表达水平(0.93±0.16)显著高于NC组(0.51±0.03)(P<0.05)。

表1 两组各指标数据

与NC组比较:1)P<0.05,2)P<0.01

2.2相关性分析 血清内脂素与HOMA-IR、Lee指数、内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877,P<0.01;r=0.608,P<0.01;r=0.716,P<0.01)。内脏脂肪内脂素与HOMA-IR、Lee指数、内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571,P<0.01;r=0.579,P<0.01;r=0.603,P<0.01)。

3 讨 论

肥胖可引起多种代谢紊乱,还可导致多种脂肪因子分泌异常〔4~7〕。内脂素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和胰岛素样作用,还有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聚集的作用。研究表明〔8~12〕,肥胖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内脏脂肪含量越高,表明内脏脂肪的堆积越多。研究发现〔13〕血浆内脂素作为一项独立变量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本实验动物模型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一致。这均提示内脂素与肥胖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内脏脂肪的异常堆积相关。但是肥胖大鼠内脂素升高的原因还不明确。分析肥胖大鼠内脂素血清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原因:(1)内脂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肥胖大鼠内脏脂肪含量增多,内脂素的分泌水平升高。(2)有研究发现,从前脂肪细胞分化成为脂肪细胞,内脂素表达升高,内脂素重组蛋白可以上调猪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 mRNA 表达并促进脂质积累〔14〕。这提示内脂素参与脂肪细胞周期的调节,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此循环,加重内脏性肥胖。(3)脂肪组织甘油水解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脂肪组织甘油水解酶是TG水解形成二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限速酶,而是甘油二酯水解的限速酶。二者都是 PPARα 的靶基因。在内脂素基因表达抑制的脂肪细胞中,HSL、ATGL mRNA 的表达降低,表明 内脂素对脂肪分解有调控作用〔15~17〕。本实验中肥胖大鼠中内脂素水平升高可能使ATGL、HSL表达水平升高,脂肪分解增强。这可能是肥胖大鼠发生的代偿性机制。本研究结果提示内脂素与IR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内脂素是IR的因还是果,观点还不统一。有研究〔18〕发现,网膜脂肪组织比肠系膜脂肪组织有较高的内脂素蛋白浓度。此外,内脂素蛋白浓度和网膜脂肪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组有显著较高的内脂素蛋白浓度。可能原因是内脂素有类胰岛素样作用。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受损,从而诱发网膜脂肪组织分泌内脂素,弥补IR。总的来说,这些结果提示内脂素网膜脂肪组织可能在IR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有研究〔19〕表明,肥胖可使M1型巨噬细胞迁移到脂肪组织,导致慢性炎症。并使脂肪组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趋化因子CX3C、CCL2、CCL5、CCL26等,使脂肪因子分泌异常,如脂联素、内脂素等。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出现IR。肥胖大鼠组内脂素水平与HOMA-IR 呈正相关,但是内脂素与IR的具体因果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内脂网膜脂肪组织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和脐带血清内脂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大网膜恶性间质瘤1 例并文献复习
内脂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网膜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