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力变差 千万别硬挺

2018-08-01张欢欢

乐活老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耳背分贝助听器

文/张欢欢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即提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老年人听力下降是由于年龄增长,听觉系统老化。导致老年聋的因素除衰老外,还包括噪声、耳毒性药物、过度用药以及其他疾患等。

老年聋常表现为:听力下降(耳背);听力渐进性下降,或由于重病、麻醉等原因听力突然下降;能听见声音,但不知道在说什么;辨别方向的能力下降;60%的耳背老人还伴有耳鸣。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的听力问题常常被本人及亲属忽略。大部分老人认为,年纪大了听不见是常事,耳背也不算大毛病,花钱治疗不合算,不如把钱留给儿女。

其实,当别人大声讲话时,您虽然觉得能听见,但讲话的人往往要非常大嗓门,一天下来累得够呛。若因为耳背导致交流障碍,还会诱发心理问题,如感到沮丧、孤独等。听力下降若听之任之,大脑会退化得很快。交流少了,事都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人会反应迟钝,变得木讷。已有研究表明,老年聋患者比听力正常老人的认知能力下降明显,甚至出现老年性痴呆。

老年聋能不能治好?其实,目前尚未发现有治愈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除外)的良方。但现代科技康复手段,如使用助听器,可以减缓听力老化的过程,使绝大多数听障老年人顺畅地与人交流。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

很多老人听力下降后,非等到什么都听不清时才选择助听器。殊不知,长时间听不清声音,不与人交流,大脑会越来越迟钝。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即便是最好的助听器也不能唤醒迟钝的大脑了。

建议当听力下降超过40分贝时,就该选配助听器。还有老人认为,戴上助听器就是向别人宣示自己耳朵不好,很丢面子。其实,听力不好和其他疾患一样,只是我们身体的某一部分出了点问题,没有什么丢人之处,与其隐瞒,不如坦然承认。老人们应改变观念,戴助听器并非凸显自身有缺陷,反而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老人应该在助听器的帮助下更好地进行交流,保持乐观的心态、活跃的思维。

临床中,常有耳背老人在选配助听器前存有疑惑,有的从身边朋友处了解到助听器戴上后有很大噪声,听人说话听不清,对助听器表示抗拒;有的是儿女或老伴实在忍受不了天天对着患者叫喊,最后“押”着患者来选配助听器。助听器有噪声主要是使用和调试的问题,可以和医生一起把这些问题解决。

老年性耳聋多为自然衰老的结果,但也与许多外界因素有关,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噪音。经常用手机听音乐、新闻的老人,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保持好心态。当今社会压力甚大,导致突发耳鸣、耳聋的案例很多,调整心态才是护耳第一良策,胜过任何药物。

猜你喜欢

耳背分贝助听器
220年前的助听器: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
耳尖放血配合耳背沟穴位按摩治疗急性高血压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分贝是如何定义的
耳背老人回应敲门提醒装置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耳背饮芹菜槐花汤
耳背饮芹菜槐花汤
眼镜助听器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