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青:中国能源大变局将如何变?

2018-07-31杜婕

中国名牌 2018年7期
关键词:名牌废水能源

杜婕

夏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绿色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是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标志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开中国水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之先河,主持了淮河、太湖,以及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治污规划,一直致力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绿色生产力的工作,在2016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被授予“循环经济风云人物”称号。

近日,受《中国名牌》之邀,夏青以环境专家的视角畅谈中国能源大变局应该如何“变”,如何以变促进,并迎接生态新时代。

《中国名牌》:201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低碳经济的新阶段。至2035年,中国要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系统的大融合,以绿色循环经济为特征,争取早日开创环保3.0时代。在这个3.0时代中,能源利用和建设应当呈现出哪些方向和特点?

夏青:业内必须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到2035年之前,中国能源格局并不能彻底改变“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状态,60%至70%的能源还会是煤。虽然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增加风力、水力、太阳能的占比,但这些能源在中国能源总量上的比例仍很小,或许只能达到20%-30%。虽然到2030年我国将达到碳排放封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煤炭能源都能够被替代。到2050年,按规划北京将全部用上新能源,但也仅仅是对北京一座城市而言。事实表明,中国还要花很大力气在煤上做文章,不断实现超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坚持使用清洁煤,提高煤的利用率、热转化率,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还要挖掘煤炭资源的潜力。

PM2.5是人们关心的内容,北京要达到发达国家10-20微克/立方米的空气标准,在煤烟型污染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不能太乐观,要从改变用煤结构上找出路,从清洁用煤上找希望,任重道远。

《中国名牌》:为确保绿色循环理念融入全球绿色潮流,中国必须遵循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多项国际标准。这里有五个优先领域,其中第一是可更新资源,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风能、太阳能等等的广泛应用;第二是不可更新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等的高效利用。目前中国在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什么?除了风能和太阳能,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现状如何?

夏青:中国在可更新资源上的成就,是按绝对值计碳排放量有可能在2030年前封顶。传统的可更新资源是水电,中国还有为数不多的几条江上留有未开发的水电资源,需要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统筹布局。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要想有效利用,都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要解决,即克服并网困难,让电能的时间节率影响消除,真正让老百姓方便地用上风电、太阳能电。除此之外,我国高达几十亿吨的畜禽、人粪便、有机废弃物、5亿吨高浓度有机废水、3000万吨污水厂污泥都可变废为宝,资源化、能源化前景极为可观,但现在这些能源后备力量缺少规模化。

《中国名牌》:不可更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工作在我国处于什么状态?前景如何?

夏青:20世纪80年代中国花了大价钱请外国专家来指导,他们给出的最终建议就是利用清洁煤。现在来看这个指导是正确的。无论是煤还是石油,清洁化的路都还很长。国内对洗煤没有全程监管,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清洁化新技术也重视不够,我们出国考察发现,欧洲研发清洁柴油技术可以加水加到30%甚至40%以上,如将这种清洁柴油技术引进则可见效益,但迟迟未见动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中国还会是主角,它们的清洁化利用依然是头等大事。

《中国名牌》:人畜排泄物制肥、制沼气,垃圾高效燃气化、污泥汽化发电、高浓度有机废水制备生物级醇这几方面技术,能否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真正的亮点?

夏青:这些都是为将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而正在成功产业化的部分亮点技术,特别是“厕所革命”,将引发将人类排放的黑黄灰水分别收集分别利用的一系列革命:不接下水道的马桶革命、不接黑黄水的下水道革命、不处理粪尿水的处理厂革命。德国科学院预测,这将是21世纪中叶世界城市的一件大事。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制醇这项技术已经实现了每日十吨级生产,在宁波示范厂,1吨食品加工厂废水制成1吨生物基醇,添加1吨重油,成为达到国VI标准的生物柴油。这项技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水变成了能源,变废为宝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试想5亿吨高浓度有机废水,变为5亿吨生物基醇,可以高达1:1地配比5亿吨重油,产出10亿吨生物柴油,这会是多么可观的能源变局。这类技术在民间还有很多,民间高手在污泥、废水能源化等领域的持续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必须坚信,科技创新才能带来中国能源变局更好的未来。

《中国名牌》:绿色发展的概念和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能源利用的转变在其中占有多大分量?

夏青:绿色发展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以增加多少GDP、增加多少产能为评价标准,却不讨论这种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关系。世界各国都强调绿色发展,要追求人的幸福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老百姓要求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要享受生产力发展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成果,这就是绿色发展得人心的缘由。

物质条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须向人的生活幸福最大化方向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逐步转向人的幸福最大化发展的新时代,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观是新时代最重要的指标。北京在2050年将成为世界一流宜居城市,PM2.5将达到20微克/立方米以下,要达到这个目标,北京的能源变局会更为彻底,这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中国名牌》:我国在能源变局、新能源建设中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

夏青:好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变革中,上海高桥电厂煤的利用率和尘排放都达到了世界第一流水平,达到跟烧天然气同等水平甚至更好,这是中国燃煤技术革命的重大成就。

《中国名牌》:能源利用的改变,如何与水资源保护联系在一起?

夏青:能源和水的关系集中在水电上,而水电又集中在长江上。在长江大保护的号召下,应把确保长江中下游水量、消除因发电造成的水文节律影响放在首位,供电量则放在其次。在能源和水的关系上,电是可以替代的,水是不可替代的。所以,相关部门首先要抓三峡水量的生态调度,其次要抓三峡上游所有水电站的联合调度,保证供给中下游更多的水,第三要抓长江上游未来修建的龙头水库,让虎跳峡的龙头水库优先保证长江中下游在枯水期时能增加1000—1200秒立方米流量,为长江大保护保驾护航。在此基础上,还可让已有电站增加600亿度电。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生态流量的长江母亲河,才是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鱼米之乡,才能保障两岸人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名牌》:现在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关心空气质量,例如雾霾天气等,这与能源利用的相关性有多大?

夏青:以京津冀“26+2”的联合攻关行动为例,淘汰黑色生产力是重拳。对于钢铁、水泥行业的多余产能和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落后产能,坚决地关、停、淘汰。现在处于特别标准条件下紧急关停的阶段,待相关的解析结论出来后,属于黑色生产力的产能就将被永久地淘汰。淘汰黑色生产力,就是能源结构的有效调整。目前已经关停一批,老百姓已经感觉冬天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中国名牌》: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能源利用领域,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发清洁能源技术?

夏青:这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民间技术发明,需要示范工程验证,并将成果标准化。许多能源公司目前在示范工程中已经得出了实测数据,制订了行业标准,己经走上将技术推广转化为生产力的轨道。它需要面對的是科技创新成果与传统技术市场的竞争,投资运行费用比较,产业化、商业化运作模式等问题,毕竟从传统技术手中夺取市场,还有太多实际考验。但类似的有成功案例的创新技术,特别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猜你喜欢

名牌废水能源
撕名牌
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技术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高氯废水COD测定探究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络合萃取法预处理H酸废水
含次氯酸钠废水紫外降解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