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文学致敬

2018-07-31田冲

彝良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题写书名贾平凹

田冲

贾平凹为我题书名

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出版一部属于自己的著作,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多年前,我创作了一部都市情感类的长篇小说,全长约20万字,在写作之前写作之中,也颇下了一番苦功夫。作品写完后,门我感觉良好,先后在五家报刊连载,受到好评,要知道長篇小说在没有正式出版前,能够连载是颇不容易的。西安一家影视公司还根据小说内容改编了影视剧本,后因资金不到位未能开拍。贾平凹先生也曾将这部长篇作品推荐给北京一家顶级出版社,后来负责这本书的出版社领导职务变动,出版事宜只能搁浅。再后来,这部作品被南方一家大型权威出版社看中,出版社的老总给我打来电话准备签出版合同,稿费按当时比较高的标准支付。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又一次打破了我的出书梦。当时“非典”来势汹汹,一时间书店门可罗雀,出版社只好告诉我合同延时再签。待持续时间很长的“非典”过去,出版社积压待出版的好书已然成堆,这些被“非典”影响待出版的书稿不得不重新排队,接受效益评估。我的作品被出版社定位为合作出版,不用我自已负担出版费用,但要包销一部分书籍,从开始的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稿费,到现在自己得花一点钱买书,之间的落差使我很难接受。加之计划购置新房,经济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我断然放弃了这次机会。

机遇终于再次垂青了我,一家大型出版机构决定公费出版我的长篇小说。小说原名《曾经沧海》,经和出版方商议改名为《迷局》。书名确定后,我就琢磨自己多年混迹文坛,也要请名家为自己题写书名,提升影响力,题写书名的人选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著名作家贾平凹身上。贾平凹和我是老乡,也是多年的师友,多年来对我也很支持,但情况今非昔比,他的忙碌,超出常人的想象,很多人想见一面也难。他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写作时间,四尺整张书法收费七万,题写书名也收费,一次一万,就这也挡不住很多狂热的求写书名者。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给贾平凹先生发了一条手机短信,告诉他我的长篇小说马上出版,希望他能题写书名予以鼓励和支持。两个小时后他回了短信,约我晚上八点在他家楼下等。我准时到达楼下,正在犹豫要不要上楼时,他打着手机出现在我身边,我就跟着他进了一家茶庄。他先在茶庄里给我带去的两本书签了名,并准备在茶庄为我题写书名,顺口说没有带印章,因时间太紧迫,书名有没有印章也无大碍,我和同去的妻子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盖印章将来的收藏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提出上楼去他家里写。他说一直在外面才赶过来,顾不上回家,市上领导还要和他商议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我们约好先不急着题写书名,第二天晚上写好并盖章之后,我们去茶庄拿,同时我们提出还想拿着题写好的书名和他合影作为纪念。

到了第二天晚上,我和贾平凹先生再约,他有事还没有处理好,就约我推迟一天,在中午十一点半去他家里。我准时去了,按了半天门铃没有反应,便打电话,电话接通了,明显能听到有领导在讲话,他说正在开一个重要会议,还不知什么时间结束,走不开,下午五点再约。下午四点多钟,我给他发了短信,约好五点半见面,因为路上堵车,我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十五分钟,担心他不会等我。按了门铃,一中年男子开了门,让我上家里复式楼的二楼,贾平凹先生在那里等我。我刚进屋没走几步,贾先生就出现了,他说书名题写好了,带下楼了,就展示给我们看,但见他题写的“迷局”二字古朴典雅,寓庄于拙,我们看了,非常喜欢,也非常感动。我和贾平凹拿着“迷局”书名,摆着姿势,妻子在一旁拿出相机,啪啪啪为我们拍下了这一值得纪念的美好时刻,就这样,一幅珍贵的书名求到了。贾平凹说自己有事马上要出去,我们就握手告别,贾平凹把我们送到电梯门口。电梯开处,三个青年拎着一堆贾平凹的著作《古炉》又登门了。我们拿着题好的书名如获至宝,心中充满着感激和如莲般的喜悦离去。

向文学致敬

多年以来,报纸、杂志的文学阵地长期被蚕食,日渐式微,有些报刊干脆取消了副刊版面,纯文学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开始向网络、微信等阵地转移。与此同时,文艺圈出书却在盛行,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不断变换着大王旗之势。也因此,我常被一些文学作者邀请,为他们将要出版的作品集写序或推荐语。我说,你还是请一些名家、大家给你写序或者推荐语吧,这样影响会大一些,他们说名家大家请不动,他们要么没时间,要么要的润笔费太高,要么不认识,你现在也是名家了,就请你写吧。我知道他们是在恭维我,我离名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但碍于面子,盛情难却,也就只好勉强答应了。他们的书出了,样书也送我了,至于所谓的增光添彩到底有多少也就不得而知了。这次我自己出书,鉴于求人作序麻烦,加之时间仓促,就自己赤膊上阵了。

业余从事写作至今大约三十个年头了,加入省级作家协会也二十多年了,正式出版过一部还算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迷局》,也出过好几本内部的作品集,当然年轻时也捉笔写过一些只拿稿费和报酬却署着别人名字的书,比起同龄人甚至一些晚辈或者我直接间接指导过帮助过的文学作者,我出书实在算是很少的了。这些年来,因为在媒体工作和自己也从事写作的缘故,我接触的作家、作者不计其数,我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最多的时候,一年中朋友送我的书多达上千册,我纵有三头六臂也看不过来,最后朋友送书对我就成了一种负担,一是太多没处放,二是太多看不了,当废纸卖了又怕伤害朋友,真是左右为难,最后就告诉朋友们不要给我送书了。

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很多人热衷于出书,手上有那么一些闲钱,或者利用权力、影响,把自己写得不怎么样的所谓作品,整理出书,一出往往还不是一本而是好多本,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开作品研讨会,这位作者给参会者每人送了厚厚的七本书,会上评论家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片溢美之词。回到家,我打开这些书翻阅,半小时内当废纸扔了六本,剩下一本是长篇小说,没有时间看,相信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在文化圈浸淫日久,看到的种种乱象更令我对出书敬而远之。就我看到的书籍而言,大约有一半基本没有什么价值,推而广之,在全国,每年有多少图书是真正读者需要的,是有价值的,值得作者和出版者反思。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我有多么高的水平,也不是我假装清高,只是希望这种状况能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我们多出精品多出优秀作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现实氛围。

我们该出版什么样的作品,出版这样的作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自己的文学功底、文字水平到底怎样?能不能承担得起立功、立德、立言的责任?我一直的主张是,你可以多写,但尽量少出,要出就出精品,至少不应该是垃圾。我的创作很杂,小说、散文、诗歌、歌词、楹联都写,绝大部分都发表过,而且也获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奖项。作为对自己从事文学创作近三十年的一次回望,我将多年来发表的部分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我的恩师,也是我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的介绍人——京夫先生、陈忠实先生,已先后故去,我敬重的贾平凹先生依然在不断创作,他们作为文学界的标杆,作为文坛的领袖,像大山一样在我心中巍然耸立,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我相信文学依然神圣,我将在文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让我对文学献上自己最崇高的敬意,向文学致敬!

猜你喜欢

题写书名贾平凹
捉鱼摸鳖的人
贾平凹的手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初三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初三
月迹
完整的书名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