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和防控措施

2018-07-31,

畜禽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疹块猪丹毒亚急性

,

(深圳市光明新区动植物检验检测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1 流行特点

猪丹毒病的发病率在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是在北方中常为夏季发病率较高,南方则是以冬季以及春季最为流行。笔者从2009年开始从事某屠宰场检疫工作以来;发现在2014年度不同的季节都均有发生猪丹毒病的情况,第一季度检出猪丹毒病猪3头;第二季度检出猪丹毒病猪34头;第三季度检出猪丹毒病猪只19头;第四季度检出猪丹毒病猪2头,全年共计检出58头猪丹毒病毒。

而在2015年与2016年检出猪丹毒病猪呈下降趋势,2015年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分别检出猪丹毒病的数量为4头、13头、5头、2头,总计全年为24头。到了2016年,检出猪丹毒病猪大幅度减少,4个季度总和发现数量为8头。前3年的发病率高的时期几乎全部分布在第二季度中,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

而到了2017年,检出猪丹毒病猪数量却又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第三季度检出,总数量以及到达58头之多,全年总和为70头。发病率在第三季度偏多,截至2018年2月份为止,已经检出有8头患了猪丹毒病的病猪。

以上调查均发现,患有该病毒的猪只普遍都在4~6个月的架子猪中出现,在检疫的期间,在初期通常都会有1~2头身体较为健壮的猪只突发性死亡,在这之后,便会有其他的猪只陆续死亡。

2 临床症状

根据猪只的发病时期的长短不一,可以将该病毒详细的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不同的类型的病理特征。

2.1 急性型

又可以将其称之为败血型。偶尔会发现个别的猪只在没有任何的病理特征下突然死亡。一般大多数猪只会出现病程比较缓慢的病理特征,例如猪只体温高至42℃,眼睛内结膜红肿,并且布满红血丝,拉出的粪便非常干燥,并且患有便秘的现象。仔细观察病猪的耳朵,脖颈,背部等多处地方,可以明显发现有充血的现象,并有表明带有淤血与红色斑点,在进行按压后肉眼可见红斑消退。一般情况下,在被检疫确诊该猪只病毒携带为急性,会在3~4 d内就会死亡,生存率极低。具体特点如图1所示。

图1 猪只急性型病毒特征

2.2 亚急性型

也将其称之为疹块型猪丹毒。初步诊疗时可以发现其体温增高,皮肤呈现圆形,方形的斑点疹块,在皮肤上稍微凸起,常见颜色为红色或者紫色。所凸出的疹块,中间位置颜色稍浅,周围颜色逐渐变深,在按压时手感较硬,并且会出现褪色的情况,具体特点如图2所示,常见病理时常为1~2周。

图2 猪只亚急性型病毒特征

2.3 慢性型

感染病猪只一般除了发生以上的特征外,还会并发出慢性心内膜炎以及关节炎症,稍微病情严重的猪只还会出现慢性坏死性皮炎。

3 宰后检疫

3.1 急性型

感染该病原体的猪只会存在败血性的转变,全身呈淤血状。脾脏因为出血的原因也发生肿大的情况,全身的淋巴结呈充血红肿状,切面汁液横流。肺脏也同样会发生红肿的现象,十二指肠与胃黏膜发生覆盖性大出血或红色小出血点。

3.2 亚急性型

病猪皮肤上存在几个乃至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疹块,全身的淋巴结均呈淤血状,并且因为淤血也引起了水肿,但是内脏一般不会发生较为显眼的变化。偶尔会出现除了皮肤疹块外,肩前淋巴结出现肿胀的情况,一般会达到正常大小的3倍以上,并且在其切面中会发现其红肿,多汁,在其他的身体方面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特点。

3.3 慢性型

该病毒类型的猪只一般是发生为关节方面的变革,心内膜上出现菜花状的增生物。在猪只的皮肤表面出现一些肉眼可见的疤痕,甚至偶尔可以在其肩背部形成非常具有规律性的龟背纹理。

4 产地检疫

4.1 染色镜检

在没有细菌的条件中取出带有病毒猪的血液,肝脏等进行直接的涂片,在经过革兰氏染色来进行染色镜的简称,在其中可以看出单独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其病菌体较为细长,或者呈现丝状来进行排列。

4.2 病原菌分离

将病料分别接种到血琼脂,肉汤的培养皿之中,在恒温37℃的恒温环境中培育37 h,便会发现不好形成菌膜与菌环。在恒温37℃的恒温环境之中培育其47 h后,便会发现血脂琼与肉汤培育物上有较为细小的菌落生出。选取单独菌落,在进行染色后镜面检查,肉眼可见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5 防控措施

5.1 应急处理方法

在该疾病的流行期间,要对猪只进行隔离,要严格把控消毒措施,并且要遵守无公害为处理原则。对于已经具有临床特征的病猪,首先要进行完善的隔离,在进行隔离之后,要加强对其后期的治疗。对于假定的健康猪只要立刻进行药物,以此来进行预防。然后要进行彻底并且全面的消毒处理,在已经接触过病原体的设备,用具以及场地要先经过彻底的冲刷之后,方可进行严密的消毒工作。

5.2 药物治疗

在将病猪进行隔离之后,要对其立即采用有效的治疗对策,如果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先对其进行药物过敏测验。对于急性败血病的病猪,可以给予其运用3万IU(kg体重)的青霉素以及4万IU/(kg体重)的长效菌毒星,将其混淆匀称后给予病猪肌肉进行注射,坚持注射2~3次/d,一般1个疗程为2~3 d,可以运用5~16 g/(kg体重)的氨咖青霉素钠,11~16 g/(kg体重)的硫酸卡那霉素,1.1~1.6 g/(kg体重)的硫酸庆大霉素,进行均匀的配合对其进行肌肉的注射,连续3 d,便会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5.3 日常防治措施

积极配合对猪群体进行疫苗的接种,每年的春秋时节对公,母猪分别进行1头份的猪丹毒病的疫苗。幼猪与育肥猪可在60日龄便接种疫苗,提前对其进行肌肉注射四环素或者红霉素来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6 结语

猪丹毒病是目前养猪行业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关的部门一定要对其做好该病的预防对策。将其合理的控制,严格把控传染的风险,强化对食品安全性的防御理念,从初始便做好防治的工作,以此为基础,来保证猪肉食品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疹块猪丹毒亚急性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猪丹毒病的诊治
一例猪丹毒的诊治
猪丹毒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