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

2018-07-30张海巍

关键词:激发培养课堂教学

张海巍

【摘要】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而自主提问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主动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巧问,最终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用。

【关键词】 自主提问 培养 激发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105-02

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融合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思想政治等诸多领域,正所谓“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初中生如何才能在漫长繁复,纵横交错的史料中学会用历史的眼光,认识现在,看清未来,并能更加了解自己?如何才能做到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和审视思考的眼光学习这门课程,从历史中受到启迪,汲取经验,增长智慧,从而能够鉴往知来?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问,从“问”开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因为提出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的选择与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及时钻研,相应调整,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让自己与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有所感悟,受到启迪,最终通向智慧的彼岸。

一、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价值所在

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者的使命,而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出问题,是人们对某些现象、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结果。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谈不上创新。学生如果要提出问题,就必须具备洞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因此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好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怀疑的精神,这个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科学方法

1.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想问

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启发学生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的动力之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做法是“给予”。

一、“给予”空间。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5分钟左右。而如果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发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会得到延长。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例如让出讲台;改变座位摆放模式,摆成圆形、方阵等。这样的布局改变,对激发学生的提问潜能,客观上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调整教室的布局,也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二、“给予”时间。新课改强调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是学生的顾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给予相对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寻找问题,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切磋问题,这就等于给予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解放了学生的大脑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三、“给予”关怀。信任与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更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一个会心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恰到好处的表扬,让原本提问时内心惶恐的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励,其效果不亚于远行于沙漠中的人初遇绽放的玫瑰,滋润学生的心田,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乐于发问。

2. 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学生服从老师,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学生;以致师生之间不能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意见和探讨知识,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而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和思想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参与者。师生双方民主平等,才能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包容的课堂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善于发掘学生所提问题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迟疑,允许学生犹豫,允许学生的提问不完善,甚至是幼稚和可笑的。从而消除那些很少提问或从不敢提问的学生的紧张情绪,使这部分学生走出不敢发声的桎梏,慢慢的在自主提问的海洋中徜徉,从而产生智慧的星星之火。

3. 激励勇气和信心,使学生爱问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学生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而受到教师的赞扬和鼓励,那么他会更积极更主动地提出各种问题,激发起更大的学习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毫无价值,也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要通过引导使学生产生有价值的疑问;而对于善问者,当然要及时表扬,使其享受这样小小的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思考和提问。

4. 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陶行知先生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作为教师应当把“授人以渔”的精神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启发、多引導、多给学生展示一些提问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带动学生学会发问。

(1)从课题、标题中提出问题

教材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课题、标题很多,抓住课题、标题提出问题,往往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当“秦王扫六合”的标题出现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不是其他国家的王,而是秦国的王?(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有能力统一六国。)为何这里会用到一个“扫”字?(秦国国力强盛,远交近攻策略得当,军队势如破竹。)这样从课题入手解剖,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内容的同时,学生也会学习这样的设疑和发问,从而慢慢掌握提问的要领。

(2)从插图中提出问题

利用课本插图、图表和各种图片中所含各种信息进行设疑,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课,有一幅插图“山顶洞人的生活”,山顶洞人围坐在火堆旁,有的用骨针缝制衣服,有的把海蚶壳穿起来做项链,有的在分发刚打回来的猎物。继而引导学生:看了幅插图,你能说出现山顶洞人的生活情况吗?(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兼有磨制技术,佩戴装饰品,共同分享劳动果实等等。)又如9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一课中“拿破仑”这幅插图,拿破仑威风凛凛,雄视四方,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拿破仑这种自信,源自哪里(拿破仑建立帝国,称雄欧洲和《法典》的颁布。由此,学生也会懂得观察和分析图片的细节,来得出知识。从而达到活跃思维的良好效果。

(3)从归纳比较中提出问题

历史情境是十分复杂的,有许多问题貌似相同,其实质大有区别,因此比较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使事物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同或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如讲到中国历史上秦朝和隋朝两个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学生可以产生这样的疑问,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呢?(都是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的王朝;都开创了新的制度;都因暴政亡国等等。)带着发问的精神,继续思考和探究,最终弄懂了问题,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4)从情景中提出问题

通过视频、歌曲、录像等手段,制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二战视频中的一集“苍鹰败落”截取出一段,让学生观看,之后提出问题:苍鹰代表什么?它的败落反应了哪一历史史实?是什么原因让苍鹰败落?通过一连串的发问,让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政权最终失败的结局,和反法西斯国家通力合作,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赶走法西斯侵略,赢得自由和独立的史实。

榜样的力量是显著的。教师善于提问,就会引领学生也积极的提问,并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于学生深入分析、认识、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历史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鼓励学生提问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时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启发鼓励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争取更多学生发言,不该只顾及少数学生,教师启发学生的目光要亲切、和蔼,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

2.教师要先练好“内功”,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有较高热情、激情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与课堂调控技能。

3.启发时要尽量多地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让学生明确,自己是提问的主体。如: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觉得还有什么疑问吗?你觉得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要充分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手势,身体,表情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表达欲望。

5.针对有的提问不够深入的情况,教师可以鼓励,让学生在提问中追问、加问,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要解放思想,准许学生提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使学生的问题流于形式,走过场。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也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偶发性和突变性,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在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同时,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可发挥的空间也有很多,教师能付出的爱与情怀同样很多。身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感悟,实践探索,使之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让课堂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为一泓有无尽源头的活水。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体会到为人师者的责任,以及与学生一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 参 考 文 献 ]

[1]任長松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程黎曦编《教师与新课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年4(下)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社出版.

[4]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年5(下)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社出版.

[5]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年6(下)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社出版.

猜你喜欢

激发培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