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语文教学中“真善美”教育

2018-07-28汤容

教师·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窦桂梅真善美语文教学

汤容

摘 要:“真善美”教育是回归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层次教育,是关于人的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可以润物细无声地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丰富内心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就展现了教育应有的“灵魂”,文章将从其教学实践入手,分析、寻求她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与学生一起展现和体会“真善美”的。

关键词:窦桂梅;语文教学;“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3

作者简介:汤 容(1993—),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正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所言:“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因为教育是具有层次性的,“第一个层次的教育是关于知识、技能、技术、阶级意识等的教育,是浅层次的教育,是训练劳动者和培养人才的教育。第二个层次的教育是深层次的教育,是针对人的心灵深处进行的教育,是关于精神的教育,关于人生的教育,关于灵魂的教育,关于生命的教育。”[1] 这表明我国教育还处于浅层次阶段。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否认也存在着受教育者“灵魂”与教学不同步现象,这也使得许多语文老师陷入了教学困境。但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恰好与“灵魂教育”理念相契合,同时也为广大的语文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文将以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实践为例,探寻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教育。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本真”

语文以文字、语言的形式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求“真”,即尊重事實。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强调:“真者知力之理想。”[2]窦桂梅老师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用历史的“真”激发了学生的真性情、真感受、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皇帝、大臣、士兵以及百姓,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各自挑选了一个角色并踊跃发言。

师:“给自己鼓掌,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请读下面的词条——”

学生们分别齐读了老师收集的关于皇帝、百姓在火烧圆明园前的表现和做法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真实原因的资料。

师:“现在,读了上面的词条,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生:“我悲愤!悲愤的是我们自己的人民怎么会这样?!我的心里好像被插了几刀,很难过。”[3]

然而,窦桂梅老师这节课除了引起了听课者的赞叹、惊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即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上,是否应该还原并且让学生了解那些丑陋、耻辱的历史真相?窦桂梅作出了如下回应:“对老师而言,我们要捍卫真相和历史尊严,无论对我们来说是羞愧、耻辱,还是光荣,历史都有权保留自己真实的面容出现在不同时代人的面前。我们不需要掩盖,也没有权力掩盖什么。”[4]古往今来,文史不分家,文以载史,史以文传。窦桂梅老师将补充的历史资料与课文文本充分结合,客观地陈述了历史事实,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难过、悲愤以及那种五味杂陈、难以言表的真情绪,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历史、对世界的思考,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二、语文教学应追求“善”

“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5]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 “教育”的阐释,他强调教育的任务就是将向善的本领传授给自己的下一代,目的是让下一代学会善,由此可知,我国古代教育追求的是“善”。“教”就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善,而“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就是具体体现。而“在语文教育中‘向善,他是从伦理学的维度来思考的,其目的是突出语文(语言、文章、文学)的人文性,以期让受教者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涵养德性,并促使他们的‘道德意识的觉醒。”[6]

“善”之教育理念让教师要有“潜心于人”之心,充满耐心、责任心,以“爱”教育学生,唤起学生的善心和爱,而“充满着爱的教育,教育就有了情感”。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以“亲人”为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当年志愿军离朝的录像片段,也让学生们互换身份,采用“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相互告别的方式,去朗读离别时的言语,此时就将课文朗读与口语交际训练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让学生们对“亲人”的内涵有了不同的理解,感受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超越国度的爱;接下来在欣赏魏巍的《我的老师》时,再次充实了“亲人”的含义,引导学生们谈一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一位学生情绪激动地所谈的那位杨老师正好也在现场,窦老师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让杨老师现身说法来表现“亲人”,此时师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其他的资源因素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动”起来,课堂也“活”起来了,学生也体会到了师生之爱。最后,窦老师给学生推荐了《爱的教育》,感受亲情之爱,《鸟奴》《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等,体味人与自然之爱,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了一段以爱为主题的文字,为这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三、语文教学应展现“美”

在语文教育中“崇美”,是从美育学的维度来思考的,其目的是突出语文(语言、文章、文学) 的审美性,以期让受教者树立审美意识、领略审美因素、提升审美能力,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7]。一堂处处都彰显“美”的语文课,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力和身心的发展。美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美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教师的高效教学也需要美的推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堂美的课,可带领学生步入美的领域。例如,《落叶》的课堂实录:

师:“有哪个学生到过香山公园?(学生没有举手的)那好,咱们现在就出发。”

(播放课件:香山美景,同时引背《山行》)

师:“是啊!这枝叶把香山打扮得怎么样?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你们自己的感受。”

生:“美丽、漂亮、壮观,我最喜欢这里了,这里太美丽了!”

窦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赏香山美景,在学生的心中悄然播下了美的种子,学生投入了美景之中,接下来,又于提问中释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诉说自己的感受,既让学生们充分享受了表达自我思想的快乐,又不着痕迹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这种教学的美感性,是通过显现美的教学内容,优化美的教学手段实现的。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诸方面,构成一个多向折射的“审美心理场”。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在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素质的全面和谐的主动发展。

语文教学的真谛即对“真善美”理念的不懈追求,这也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共同的美好理想,在十八大倡导“立德树人”的要求下,以及在习近平同志“潜心于人”思想的指导下,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学的载体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思考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规律,将“真善美”思想与时俱进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解放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张正江.做事求真 做人求善 人生求美——真善美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9):47-51.

[2]俞玉滋,张 援.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4]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王 静.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J].教育研究,1995(3):48-52,57.

[6][7]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9):79.

猜你喜欢

窦桂梅真善美语文教学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从窦桂梅的教育实践中剖析其践行的教材观
从学生精神世界出发探析窦桂梅语文教材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用文学教育启蒙心灵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启示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