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邮政的往事与今事

2018-07-28千禧

上海工运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工会中国邮政邮政

◎千禧/文、图

历史回眸

首任邮电部部长的工运人生

1905年6月12日,上海老北门城红桥附近的一户朱姓职员家诞生了一个新生命,因排名第七,取乳名为“七官”,学名朱屏安。彼时,他的父母恐怕还无法预见到,这个男娃娃,日后会成为第一个站上世界工会演讲台的中国劳工代表、“国民外交家”,为争取国际工人援华抗战、参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奔波于欧美之间长达8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首任邮电部部长,为中国邮政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重大贡献。他就是朱学范。

1924年,朱学范参加了上海邮局招录考试,被录取,成为一名邮务生。在邮政系统,邮政高层几乎完全由列强控制,华工工作虽然稳定,但地位低下,受到歧视。这让青年时代的朱学范,深深感受到上海工人的困苦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欺压。1925年5月,朱学范参加了五卅运动中上海邮政大罢工。此次罢工让北洋政府承认了邮务工会的存在,并承诺改善工人工资待遇。罢工让朱学范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从此,他参加工会,并成为工会骨干。

淞沪抗战结束后,朱学范担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并创办了大公通讯社,专门采访罢工消息、工会活动,每天发布关于工人运动的通讯稿,使工人运动得到社会的支援。这一举措,逐渐改变了上海各报刊在租界当局的压力下不重视工人运动报道的状况。

严酷的斗争锻炼了朱学范。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努力学习英语,最终能用熟练的英语与外国人交谈。他是中国劳工代表中第一个会讲英语的人,也是第一个被选进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的中国人,又是中国劳工代表中任期最长的一个。

1941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严重困难时刻,国际劳工组织在纽约召开非常会议,朱学范在大会上发言,强调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抗战和欧洲的抗战是同一战争的不同前线,敦促各国加强援华抗战力量。不久后,美国劳联和产联即决定每年向中国工会捐助66.6万美元。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世界工会代表会议。为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的利益,朱学范在会上特别发言。10月,世界工联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在朱学范的一再力争下,中国解放区工会和中国劳动协会组成的中国工会统一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朱学范当选为世界工联副主席、执行委员,大大提高了中国工会在国际上的地位。

朱学范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邮政工人,成为中国工会卓越的领导人,他为中国工会的团结和统一、为中国工会走向世界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产业在望

绿衣使者助行业前行

位于天潼路、毗邻苏州河的上海邮政大楼,始建于1924年,钢骨水泥四层平顶,正面呈U字型,建筑面积9亩多。大楼内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而上海邮政博物馆即设在营业厅旁,它以翔实的史料和实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邮政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官僚资本转变为人民所有,这是上海邮政发展历程中的转折点,从此,上海邮政走向了光明之路。从建国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上海邮政积极发展邮政业务,大力推进普遍服务和技术革新,建成了第一个实验性质的卢湾自动化邮局,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提高邮政服务质量,促进邮政稳步健康发展。而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上海邮政加快通信建设,开办了邮政EMS业务,恢复了邮政储蓄业务,颁布《邮政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再至上世纪90年代初起,伴随浦东改革开放的热潮,上海邮政面向市场,实施规范化服务,依靠科技兴邮,推进了邮政发展。

在信息交流技术远不如今日发达的过往岁月,通信是非常主流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身着绿衣的投递员,大抵是彼时市民最为熟悉的邮政代言人了。他们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那一抹特别的绿色,带给多少人希望与快乐。在邮政系统庞大的信使队伍里,即涌现了相当多的劳动模范。这之中最值得一书的当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普陀区分公司曹杨新村支局投递员叶其懂。

叶其懂有着“都市信使”的美誉。论业务,他相当资深,累计投送信函、报刊370多万份,无一差错,妥投率100%。他摸索出“倒查法”、“网络搜寻法”等工作法,复活“死信”4300多封,妥投疑难包裹1600余只,惠及5000余名用户。论细心,他做到极致。叶其懂负责投递的师大二村,住着许多老教师、老学者。由于没有电梯,叶其懂就承诺“送邮上门”,不管邮包多重、天多热,他总把邮件送进老人家中。论爱心,他坚持不懈。在叶其懂负责的邮路上,有一个特殊的驿站——普陀区社会福利院。他不仅帮老人们寄信取钱,还陪他们聊天读报,自掏腰包给他们订报刊、买礼物,像自家老人一样照料他们。他还是区助残协会的义务助残员。10多年来,他免费帮助残疾人协会传递物品100多次。

近些年,随着邮政事业的发展,金融与一体化物流成为邮政“一机两翼”的核心业务。邮政职工迅速成长,他们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比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分公司凌兆支局永泰邮政所王静,她从一名储蓄柜员,成长为理财经理。她以做大做强储蓄规模为首要任务,团结网点人员做好金融叠加业务和中间业务,做到各类业务齐头并进。再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长宁区分公司大客户中心副主任曹雯,她积极响应邮政发展的创新改革,率先走出绿色围墙,进驻商务楼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型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带领团队跑市场、找业务、创佳绩。

猜你喜欢

中国工会中国邮政邮政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三十二)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二十七)
中国邮政
邮政农品
顺溜的怪招(一)
Китайский рынок почтовых услуг стал самым быстро растущим в мире
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
中国邮政的2015
邮政进化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维护职能的演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