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空出现,又身世可疑的天价普洱茶饼

2018-07-27曾园

南都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周勇普洱普洱茶

曾园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台湾茶文化兴起。台湾茶人通过品鉴中国各类茶叶,认为普洱老茶雄浑厚重,品饮价值最高。一般认为,普洱生茶经过二三十年以上的正确存放后,发生一系列发酵后会变成老茶。这与法国白兰地原浆酒,经过五十年左右的正确窖藏后,被称为XO是一个原理。其中X代表EXTRA(格外的),O代表OLD(老的)。

普洱茶与白兰地不太一样的是,在20世纪中,它绝大多数销往香港,在21世纪才成为全国性商品。它的存储地不多,经过20世纪沧海桑田的变迁,普洱茶存世量稀少。

文化作者余秋雨先生在2013年10月出版的《极端之美》一书中,提到过一段令人艳羡的经历:

何作如先生在普洱茶上,是很多高人的“师傅”。很多年前我只要和金庸先生、白先勇先生聊天,他每次都来泡茶,我们三人不知道他拿出来的茶是何等珍贵,现在想来还十分惭愧。他坚守茶的等级,并以此展现身份。对于低等级,他一见扭头就走,理也不理。

何作如是普洱茶界的重要人物,他与余秋雨、金庸、白先勇分享的是从上世纪初到50年代生产的“号级茶”。

他将喜欢的茶分为四线:一线三名,“宋聘”“双狮同庆”“福元昌”;二线两名,“陈云号”“仁和祥”;三线三名,“本记”“敬昌”“同兴”;四线也是三名,“江城号”“黄文兴”“同昌号”。

这些名字是民国时期的商号名,对多数人来说显得颇为陌生与神秘。而这些名字所蕴含的价格,更为惊人。就在《极端之美》出版的2013年,嘉德秋拍,产于20世纪初的福元昌圆茶(一筒七饼)拍出了1035万元的高价。每饼148万元。

此后“号级茶”价格你追我赶,到2016年5月的北京“东正春拍”,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一饼以260万高价落槌。

坊间时常能听到一些凭空质疑的声音,但意义并不大——绝大多数普洱茶销售至香港,香港茶商因为独家掌握仓储技术,往往对相关信息讳莫如深。也就是说,人们对“号级茶”其实一无所知,它的价格也就是一串数字而已。

2018年新出版的《吴疆说普洱》一书,令人意外地爆了“号级茶”很多新料:原南天公司的周勇先生对吴疆谈了他对普洱茶的看法。南天公司是香港最大的普洱茶头盘商,周勇先生的话自然比较可信。

其父亲周禾书(1904-1983),早年参与过楚图南、孙起孟发起的“九老会”。1946年闻一多、李公朴被刺后,周禾书参与了善后料理事宜。此后周禾书去缅甸经营玉石生意。1964年回国,在全国侨联与政协任职。

1984年后,周禾书之子周琮与周勇,开设南天贸易公司经营普洱茶。据周勇先生在《吴疆说普洱》一书中回忆,香港普洱茶的头盘商、二盘商均不存茶,存茶的是一些零售商,但数量不大,因为零售商因资金周转问題,不可能存很多贵茶。但“号级茶”具体有多少,谁也不清楚。

上世纪80年代,南天公司研制“8582”与“8592”两款茶时,想从“号级茶”学习经验。“买过很多的老茶来试过。记得买过两筒‘杨聘来,比‘宋聘晚10年左右。当时经纪人张中说,全香港茶行只剩下不到一件了,是非卖品,但南天要可以买两筒(一筒七片),每片5000元,但是‘宋聘没有。只有一个茶庄有一片是镇庄用的,不要说卖,借出来看一看都不行,可见80年代老茶在香港市场已经极其稀少了。”周勇回忆。

我们梳理一下:上世纪80年代,香港拥有世界上大多数普洱茶,最大头盘商南天公司想找零售商买一片“宋聘”,得知仅有一个茶庄有一片作为镇庄之宝,不肯借人。可见香港“号级茶”之稀少。

老茶在香港茶庄间流转是有记录的,经纪人可以说清楚这个茶是谁存的、分给谁多少的流转过程。当年的香港茶行是老式的生意行业,十分注重诚信,几乎没有什么造假出现。

30多年过去了,国内居然冒出成筒成件的古董“宋聘”来,一片几百万。价格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茶从逻辑上讲是不可能出现的。拍卖行拍卖这些古董茶时,也应该遵循流传有序的原则,讲清楚这些茶从哪里来,经过了哪些人收藏。

从某种意义上说,普洱茶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的历史必须重写了。如果没有足够可信的信息,这段历史让它空缺,也许才是最有尊严的做法。

猜你喜欢

周勇普洱普洱茶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血是流不出来的
普洱茶怎么泡
我在香江那一边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
苦普洱
一瓶假酒见真情
万里独行侠 周勇的达喀尔记忆
疯狂普洱的背后
2008《普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