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入十万少女的名利场

2018-07-27陈晓妍

南都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众女儿文章

陈晓妍

屏幕上,一篇《我骗我奶奶,我的AJ鞋是300块钱买的》的文章正在朋友圈疯狂刷屏。她退出来,又点进去,再拉到文末,看着阅读量不停地攀升。

老师还在讲课,同学也没有注意她到底在干嘛。

阅读量破千、破万,最终终于一举越过了十万大关。

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低头刷手机的女孩,在一年之后,月收入突破十万,成为00后大军中一个耀眼的存在。

再一次谈起这段时光,她已经站在《奇葩大会》的舞台上。17岁的女孩高谈“年轻时”的奋斗史,把高晓松等人逗得哈哈大笑。一夜之间,她的名字被镀上一层光芒——“月入十万的00后美少女作家”。

节目结束后,她迎来了粉丝增长的第二春。人气暴涨,收入倍增。成名带来的好处直接而实际。这个未成年的00后,让很多成年人发出了“后生可畏”的感叹。

这位幕后写手站在镜头前,毫不怯场:“我叫木汁,是一名公众号爆文作者。”

“差生”逆袭

木汁的朋友笑她,小人得志。“小人”在“得志”之前,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2016年被称为“内容创业元年”,无数微信公众号站在风口处起飞。公众号的头部大V的单条广告费从15万元一路涨到60多万元,这块被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领地,正式迎来了它的公众号红利爆发期。

那时的木汁刚刚升上高一,藉藉无名。她坐在课室里,脑子里想着怎么经营她的微商生意。玩累了手机,就倒头趴在课桌上睡觉。老师要求收作文作业,她才赶紧坐起来,抽出本子,伏在课桌上开始唰唰唰地写作文,赶好了交上去,“最后分数还巨高”。

相比起分数很低的其他科目,语文是她唯一的优势。班级差生的名单里,总是少不了她的名字。从初中开始,她总是被班主任额外关注的那一个。老师很少在学校看到她笑,也不知道这个女孩整天想的什么。他走到木汁的桌子前,一眼看出她脸上没卸干净的妆,勒令她回去卸完再来上课。女孩憋着气,在朋友圈发了几句牢骚。除此之外,他们之间的相处还算融洽。

她“真真切切恨着”的,是她的初中老师。

情窦初开的14岁,木汁的书包里,藏着从小卖部买来的BB霜,以及写给男同学的小纸条。老师把东西翻了出来,站在讲台上骂她:“你就是个废物!”木汁在底下暗自给自己开解:老师肯定是不喜欢长得好看的人。而一起来开家长会的妈妈,却没忍住情绪,在女儿面前哭了。

她后来在文章里写道:“我的初中仿佛生活在一个纳粹集中营,只不过折磨的不是我的肉体,而是精神。”

看着女儿对初中老师满满的怨念,木汁的妈妈提醒:“你(在学校)没有扫过一次地,倒过一次垃圾。”木汁争辩不过,面对成名后蜂拥而来采访的镜头,她挥着双手提醒妈妈:“哎呀!不能说这种话,我的人设都崩了。”

那个时候,她活得有点怂,一点都不符合自己“天选之子”的定位。她是应该出名的那种人。于是,木汁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赚钱,赚很多钱,让所有看不起她的人改观。

木汁尝试当coser、参加SNH48偶像团队的选拔、学papi酱做小视频,打造微商帝国......她把一条条路走死,又迅速转移到新的战场。

偶然间,她接触了公众号,了解到上千上万的广告费的时候,她心动了。上帝给这个走投无路的女孩留了一扇天窗。怎么才能红?她总结很多爆文的套路,开了一个情感类的公众号,专门写最容易传播的“鸡汤文章”。两个月后,她的第一篇10万+横空出世。

“扬眉吐气!”她笑着说。

“还不如不成名”

随着爆文越写越多,找她投放的广告的商家们排着队,向她预约广告位。靠着广告费,木汁的月收入一路飙升到10万。这段经历给了她比同龄人更多的谈资,再加上自己擅长“瞎扯”,她一拍板,报名参加《奇葩大会》。导演组经过审核,最终在4万多份报名表里选中了她。

从舞台上走下来后,木汁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粉丝翻了一倍。后台的数字跳动着,超过以往任何一篇爆文带来的流量。这批风吹来的粉丝是敌是友?木汁没有多想。她回到家后,把之前发过的广告全部删掉,又写了一篇长文介绍自己,迎接她的新粉丝。

文章里,她毫不忌讳钱这个字眼。同行口中的梦想和情怀,她觉得太假。别人不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东西,她广而告之:“办公众号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来源”。

话题度点燃舆论。毫无意外地,她被卷进了讨伐她的舆论浪潮里。有人讽刺她不过是“一只在互联网的风口起飞的猪”,有人忧虑她的价值观会毒害她那些心智还不成熟的00后粉丝,更有人直接指责,木汁的文章“在毁掉别人的人生”。

她坐在電脑前,盯着屏幕,滚动着鼠标的滑轮,把评价看了个遍。偶尔看到一些带有辱骂性质的言论,她气不过,就会直接开怼,在公众号的后台上和黑粉对骂。

木汁的妈妈则自觉当起女儿的危机公关。她注册了几个小号,装成女儿的粉丝,在一片骂声下力挽狂澜。转过头来又若无其事地劝导闺女,不必在意这些东西。黑粉认出来了木汁的妈妈,又迅速调转枪口,骂她拿女儿炒作。

“网上的人说话很难听。”在二更的采访视频中,木汁的眼圈泛红,语气有些哽咽,“如果我连家人都保护不好,还不如不出名。”

“身在名利场”

这位未成年少女的“逆天改命”,将她推进了属于成年人的名利场中。踏入学校之外的复杂世界,木汁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这位17岁少女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而她所在的00后这一群体,与其他年代的孩子都截然不同。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们的家庭普遍收入更高,也有更高的消费力和更大的财务自主权。

即使是擅长投资理财的妈妈,也不会直接干涉女儿的财务管理。她不打听女儿钱的去向,只是在闲聊的时候,给女儿灌输理财的观念。

木汁害怕风险。她只是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卡上,或者买喜欢的东西。过去的一年里,她在各种名牌包包上花了十几万。最贵的一个一万八左右。

周末的时候,在北京装潢高档的餐厅,不难遇到木汁和她的朋友。成名之后,出身于中产阶层家庭的她,打破了阶层的圈子,结识了很多“消费观比较相近的”富二代朋友。

她随手付了几百块的下午茶账单。两年前,那个站在甜品店的橱窗流口水的木汁和现在的自己判若两人。那时候,木汁的零花钱,被“很抠”的妈妈管得很严。她瞥了一眼甜品的价格牌,“哇”了一声,迅速打消了走进去的欲望。她拉着当时的男朋友走了。

即使是现在,她还是对这类高格调的餐厅情有独钟,每个月在饮食上的消费超过2万块。

满足了这些,她又给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25岁之前靠着自己在北京买下一套房子,一辆名车,“法拉利玛莎拉蒂的那种,便宜的都看不上。”

清清白白赚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消费,这是她秉持的消费观。然而,拥有更多物质,能够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吗?木汁犹豫了一会儿,答不出来,“但人总应该靠什么东西支撑下去的。”

她曾在过往采访中分享了一个故事:前不久,一位同行的朋友到王府井参加活动,在路过一家大型的奢侈品店时,她停了下来,虽然没有想买包包的冲动,但还是走了进去。

木汁心里有了答案:你得想买。就算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怀疑,但很快就要告诉自己,你得这样。

“在别人眼里过得好,这就是内在的驱动力。”几天后,她在朋友圈里,宣布她的存款已经突破百万。

“现实主义击败理想主义”

木汁妈妈对女儿的期望全落空了。女儿13岁时的诗里,“有浓厚理想主义”。望女成凤的妈妈一心想把女儿送到国外去,接受高等教育。后来理想摔在地上,碎了。 “她太接地气了。”木汁的妈妈有些无奈。

木汁也不把自己现在的文章称为“作品”,它们只是在爆文规律下探索出来的产物。在这个阅读量决定一切的平台上,用户体验大于自我表达。

她不去想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理想,而是奉行自己的一套“现实主义”。在学校,所有人按照老师画好的路線往前走。木汁跳开这个既定章程,她要看看前面到底是悬崖还是深渊,然后才决定要不要走下去。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就能有光明、美好的未来?她从不做这种幻想。

如今木汁每个月的收入稳定在20万,但她还在找新的出路。在这个新陈代谢极快的时代,“下一秒随时都有可能没饭吃”。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广告主投放的选择越来越多,对公众号也越来越不满。这个17岁的运营人也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到穷途末路,也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

在市场中,广告主的态度是一只隐形但有力的大手,如今,这只手正在调整方向。而木汁要做的,就是紧紧盯着这只大手。

她准备开发一些美妆阵矩号,也做过几期直播。接下多档综艺节目的邀约后,飞到全国各地参与录制。媒体的采访不断,甚至有拍电影的导演也向她抛去了橄榄枝。

最忙的时候,她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像个停不下来的旋螺”。接受南都周刊第二次采访的时候,她刚刚下机,入住酒店,然后开始发烧。体温计显示39度,吓得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跑出去为她买药,第二天,节目正常录制。另外一次生病,她散着头发坐在病床上,插着针管的手在笔记本电脑上敲字。

前几天,18岁的木汁终于迎来了她的成人礼。她在一篇文章的末尾写到:

“我有在慢慢变好,你也要一起加油啊。”

猜你喜欢

公众女儿文章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和女儿的日常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