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2018-07-26方颖

科技资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方颖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角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研究的学科,文章根据目前院校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221-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10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为各个行业培养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后,成长为中高端制造、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物流等领域的一线中高端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各行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积极心理学的应运而生恰好可以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一门科学,可以说是传统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在20世纪末由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劳拉·金等提出,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其兴起的标志。积极心理学在中国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在中国的广大高校中备受重视。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团中央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其中对青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四点建议:(1)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健康的心理卫生知识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心理观;(2)向青少年普及心理健康的增进方法,开发青少年潜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3)教师要关心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4)努力消除青少年的心理困惑,培养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这四点建议,明确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任务,值得广大高职院校思考。

2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首先,高校没有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照搬照抄其他高校的模式,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更没有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自我认知落差较大,甚至产生了仇视社会的心理。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流于形式,只是按照相关的课程标准开设,教师上课甚至只是照着教材通读一遍,期末时候画好重点考试即可。基本的课堂任务都没有保证,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个别高校虽然有心理咨询室,但常年处于闭门状态。

最后,心理教师不专业,个别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团队,心理教师甚至不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没有能力按照标准完成相应的课程讲授,更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疏导。

3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途径

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模式,要以和谐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保障,以发觉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宗旨,将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作为主要渠道。

3.1 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首先,要明确心理学教学目标,树立积极健康的教学理念。高校心理学教学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明确目标后,就要在课堂上树立积极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这种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之中传授给学生,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注意把积极元素融入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中。心理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模式,要选取积极的题材作为教学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再次,要把积极元素体现于心理健康教学形式上。在教学形式上,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让学生享受积极元素所带来的成功。最后,要运用积极元素到心理健康教学考核中。考核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逐一点评,点评和考核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

3.2 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个体心理健康咨询模式

随着学生各种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为个体心理病态学生提供积极型的心理疏导。在这里工作的咨询人员要相信改变永远是有可能的,要矢志不渝的坚持向学生强调人性中积极方面和健康的功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资源、接纳过去,温暖学生的心灵,使这些学生建立对生活的自信。

3.3 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模式

建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靠个体咨询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建立团体辅导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注意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的题材,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困难,勇敢的接纳过去,珍惜现在的资源,帮助学生、特别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立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

3.4 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为营造积极成长的心理氛围,高职院校要注意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優秀品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把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校内宣传橱窗、校园的广播电台、校园网站等媒介传递给学生。

为了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主题活动可以结合三·二零心理健康周和五·二五心理健康月。通过活动,把积极的心理教育理念灌输给学生。具体的活动内容可以参考开展校外体质拓展、校园内的心理舞台剧、校园内的心理情景剧、与心理学有关的演讲比赛、主题摄影比赛和心理专家讲座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生活中阳光、向上的元素,发掘自身的闪光点,树立追求幸福之心。

3.5 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健康的校园育人环境

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更能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学校要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和专业特色,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开放、舒心自信、从容不迫的育人环境下接受知识、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校中感受润物细无声般的呵护,让学生感受到信任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鼓励的真诚。通过努力培养出阳光、自信、健康、和谐的学生。

3.6 打造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与进行心理健康授课的心理教师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积极健康的学生。如此,广大高职院校要加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教师自己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积极意识,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楷模。

4 结语

积极心理学对于发掘人们的潜力,激励人们以正确、健康、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广大高职院校要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努力构建这种教学模式,在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展积极的心理活动,构建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打造专业化的心理教师团队。为行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心理健康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文龙,刘瑞芳,张文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亚太教育,2015(15):152,149.

[2] 刘湘玲,童志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0(1):32-33.

[3] 崔璨,刘慧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启示[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78-17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